屈室求存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熱門搜尋:
登入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English
Home
Hong Kong
China
World
Video
Business
Lifestyle
Sci-Tech
Opinion
More
Top News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選舉地圖
民調一覽
......
熱門搜尋:
標籤
焦點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打擊衞生黑點
行政長官選舉
同心抗疫
新冠肺炎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2022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2022
北京冬奧會
2021立法會選舉
奧運天團訪港
珠海隔離日記
施政報告2021
百年征程
東京奧運會
聚焦十四五
基本法30周年
黎智英被捕
2021年全國兩會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馬經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屈室求解|鄭泳舜:劏房租管助租戶維權有法可依 過渡屋不為常住重在流轉
屈室求解|梁美芬:七成人可通過政策支援立刻脫離劏房 不適切居所絕不應納入「房屋階梯」
屈室求解 | 馮檢基:房屋問題最難的不是找解決辦法 在於問責官員「不改變思維行不通」(上下集足本)
屈室求存 | 售自住單位租近千呎大屋 中產人士在掙扎與糾結中拒做樓奴
屈室求存 | 居天台屋五口之家擠一張高低床:兒子上鋪母女下鋪 父親打地鋪
直播預告
快訊
鑽石山斬人案|諮詢委員會籲毋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抱不必要恐懼
英足總盃|決賽上演「曼市打吡」 曼聯誓阻曼城三冠之路
盧寵茂:器官移植互助商談順暢 正處理過關流程
印度火車相撞逾1100人傷亡 當局:死者獲賠100萬盧比
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 勞工處籲採取適當措施
馬斯克訪華|44小時行程受禮遇 中美政商溝通再釋暖意
屈室求存
屈室求解|鄭泳舜:劏房租管助租戶維權有法可依 過渡屋不為常住重在流轉
劏房議題備受關注,社會各界紛紛提出方案促政府加快覓地建屋,助劏房戶「脫離苦海」。香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同時是立法會過渡性房屋及劏房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他接受點新聞專訪時坦言,自己對劏房有着深刻體會。
視頻
10月05日 12:04:00
屈室求解|梁美芬:七成人可通過政策支援立刻脫離劏房 不適切居所絕不應納入「房屋階梯」
編者按:「私樓樓價高,公屋鬥長命」,香港複雜、嚴峻的房屋問題引起包括特區政府及中央在內的各方重視。居住問題如何解?點新聞繼「屈室求存」系列報道講述多個香港劏房故事後,現推出「屈室求解」系列專題,通過訪問多位在房屋議題上有獨到見解的社會各界人士,聽聽他們從不同方面對房屋問題提出的拆局、破局、解局之道。
屈室求存
10月04日 20:00:00
屈室求解 | 馮檢基:房屋問題最難的不是找解決辦法 在於問責官員「不改變思維行不通」(上下集足本)
「私樓樓價高,公屋鬥長命」,香港複雜、嚴峻的房屋問題引起包括特區政府及中央在內的各方重視。居住問題如何解?點新聞繼「屈室求存」系列報道講述多個香港劏房故事後,現推出「屈室求解」系列專題,通過訪問多位在房屋議題上有獨到見解的社會各界人士,聽聽他們從不同方面對房屋問題提出的拆局、破局、解局之道。
點播
10月03日 12:00:00
屈室求存 | 售自住單位租近千呎大屋 中產人士在掙扎與糾結中拒做樓奴
基層市民住不起,中產家庭買不起,這是香港樓市之怪現狀。低收入人群無奈之下選擇租住劏房,中高收入人士雖然能有多一點的選擇,但要真正想置業安居,也不是那麼簡單。從事保險業的Stephanie,主力做風險管理已十年有餘。她的租房故事和之前的不太一樣——在人人都想擁有屬於自己獨立單位的香港,Stephanie反其道而行之,賣掉自己原有的自住單位,轉為花高價租房,一家四口現租住於烏溪沙一間900呎左右的單位,每月租金為29000元。
屈室求存
10月02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居天台屋五口之家擠一張高低床:兒子上鋪母女下鋪 父親打地鋪
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公屋輪候遙遙無期,不少基層家庭長年租住各式不適切居所,頻頻遭遇無良業主瘋狂加租,從而陷入越搬越細、越搬越貴的「劏房漩渦」。平日用來晾衫收被、種草種莓、採光充足的天台,也被違規搭建成低收入人士的家,雖坐擁「頂層景色」,卻實屬無奈選擇。
屈室求存
10月02日 20:00:00
屈室求存 | 記者觀察:劏房問題有「兩睇」 救「近火」還需「近水」!| 視頻論點
筆者認為,在討論及反思劏房問題時,不應盲目認為劏房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正正相反,劏房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本無法上樓的基層市民環節了居住問題,起到緩衝作用。現時香港要租一個完整的單位,動輒每月一兩萬元,想要便宜,又要有獨立空間,市場促成劏房的供給。所以,立即一面倒一刀切地禁止劏房不可取,真正要解決的,是人們的住房需求與市場供的不平衡問題。
視頻論點
09月04日 21:00:00
屈室求存|2分鐘動畫帶你讀懂香港劏房關鍵數字 2049如何能再無劏房?
以一個單親有兩個小孩的家庭為例,若全靠綜援,每月收入約為8200元。一間100呎劏房月租約4000元,水電費800元,只剩下3400元以應付伙食費、小孩上學的花費、還有電話費上網費等零碎開支,可以說是百上加斤。
動畫
09月03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街訪港人怎麼看劏房「髒亂貴」與公屋「鬥長命」:想要「有瓦遮頭」?難!
住屋問題一直是困擾不少香港市民的一大難題。私樓樓價與租金不斷攀升,住劏房成為不少基層市民的無奈之選。點新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在香港街頭就香港居住問題隨機訪問市民,問題包括「對劏房的印象」「估算劏房月租及水電費」「會否申請公屋」等,得到最常見的答案是:等公屋好難,「未必有命等到。」在香港,想要「有瓦遮頭」有幾難?
點播
09月02日 21:00:00
屈室求存|扎根深水埗十餘年助劏房戶解難的區議員:最希望他們快點上樓!
深水埗舊樓密集,是香港劏房最多的地區之一。「我服務的這個區全是私人樓宇,很多唐樓,其中不少都改建成了劏房,這幾年情況越發嚴重。」自07年開始任深水埗區區議員的劉佩玉說,辦事處每天都會處理大量劏房戶求助個案,其中不乏輪候公屋多時的基層居民。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種種難題,成為劉佩玉十幾年來主要工作的一部分。
點播
09月01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被劏房包圍的非劏房業主:我們的困擾與無奈 誰人知?
「屈室求存——香港劏房故事」系列報道陸續出街後,屈居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居所」住客的悲歡故事引起不少人關注。實際上,他們的故事背後,所住樓宇的業主、管理員及向他們伸出援手的區議員也有話想說。點新聞訪問所住樓宇劏房林立的業主,及幫助劏房家庭申請公屋的建設派區議員,還有普通香港街坊市民,從另一角度,聽聽香港劏房故事。
點播
08月31日 21:00:00
屈室求存|難忍家暴搬離公屋 黃大仙單親母子蝸居的辛酸(香港劏房故事)
香港幾十萬劏房住戶中,很多家庭都申請了公屋。無奈公屋供不應求,因此不少人只能在小小的劏房蝸居,等待有朝一日能搬入好一點的居住環境。然而,劏房戶中,也有例外。與兒子一同居住在黃大仙雙鳳街一間百呎劏房的阿花,原本居住在公屋單位,無奈因為與同住家人有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選擇搬出原先的住所,成為了一名劏房戶。
點播
08月13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同學家廁所是我家兩倍」 深水埗蝸居女孩冀掙錢後帶家人搬大屋(香港劏房故事)
100呎空間,以為「劏到盡」了嗎?不,這小小空間,還劏出了更小的臥室、飯廳及廚房、廁所。雖然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不同和其他劏房戶共享廚廁,卻也要忍受變得更有限的空間。房間裏,只能再放入一張鐵架高低床,小薇和媽媽睡下層,哥哥睡上層。如果要換衣服,小薇只能讓哥哥先出去。對小薇來說,家中毫無私人空間可言。
點播
08月12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颱風天鐵皮屋變「水簾洞」 天水圍母女:不想再與蛇蟲鼠蟻同住!(香港劏房故事)
住在唐樓、工廈劏房的人,共同面對的問題是空間逼仄狹窄。但還有一群住在鐵皮屋劏房的人,面對的問題要複雜艱辛得多,比如蛇蟲鼠蟻,比如冬凍夏熱。葉女士(阿Lin)正是一位居住在天水圍鐵皮屋的劏房戶,她和就讀中五的女兒,在一間由鐵皮搭建的劏房生活了5年。回想剛入住的時候,家中一無所有,因經濟條件有限,惟有撿拾廢棄的物件改造家具,甚至連房門也是撿回來的。
點播
08月11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幼子在鐵架床學走路 荃灣三孩母自責無法給子女好環境(香港劏房故事)
香港二十多萬劏房戶,阿雲是其中一位。作為獨自撫養兩個女兒以及一個兒子的母親,她帶着孩子們住在荃灣唐樓的一間劏房逾8年,現時每月租金為6200元港幣,已佔了她一半的月收入。6200元,能租到怎樣的空間?在內地可能是千呎豪宅,在香港,只是150呎的劏房——狹窄、逼仄,最「開闊」的活動空間,是一張上下層的鐵架床。
點播
08月10日 21:00:00
屈室求存 | 兩代人蝸居百呎房 劏房童:媽媽 我想住大屋!
愈住愈細、愈住愈貴⋯⋯住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今時今日的香港,私樓樓價高企,公屋輪候動輒五六年起跳,有大量基層市民,長年屈於百呎(約10平方米)上下的斗室,艱難求存。根據今年3月的統計數據,本港現時約10萬間住用樓宇劏房,有逾22.6萬人居住……生存以上,生活以下,點新聞記者走訪多個居於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居所」的家庭,聽聽他們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艱難求存的故事。
點播
08月09日 21:00:00
顯示更多
返回上一頁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