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室求存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屈室求存

光屋光房:從生存到生活 「要有光」照亮短貧戶脫貧路 | 香港房屋多條路

車水馬龍的街道,石屎森林的城市,偌大的香港,想要有個安身之所,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一般的普通市民,特別是遇到突發狀況陷入經濟困難的貧困戶來說,並不容易。面對「私樓租不起、公屋排不上」的窘境,不少人會選擇蝸居劏房,惡劣的居住環境、不便宜的租金水電,往往令他們本就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如何幫助這些面對短期貧困的人解決居住問題,從而獲得喘息機會積蓄能量向上流動?社會房屋企業「要有光」給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用房屋扶貧。通過「光屋」、「光房」及「青年光房」等房屋計劃,他們連結一班善心業主,幫助很多單親媽媽、在職貧困家庭、剛步入社會、有曲折成長過往的青年,能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獲得一個較好的居住條件,並且通過完成儲蓄KPI,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最終脫離貧困的窘境。本集《香港房屋多條路》,來到位於深井的「光屋」及位於九龍、港島的多個「光屋」、「青年光屋」單位,看看「要有光」如何照亮短貧戶脫貧路。

銅鑼灣青年宿舍:在職港青chill住儲錢 大膽追夢 | 香港房屋多條路

為滿足部分在職青年對擁有自己居住空間的渴望,政府10年前推出青年宿舍計劃,過去落成的兩個項目分別位於大浦及元朗,讓一些在九龍、港島返工的在職青年「心動但難以行動」。坊間亦另有非政府機構推出的青年共居宿舍,但有一定申請門欄,甚至需社工轉介。2022年,政府在施政報告及《青年發展藍圖》中宣布擴大青年宿舍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並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本集《香港房屋多條路》,來到位於銅鑼灣的「BeLIVING Youth Hub」看看這個首間由酒店轉成的青年宿舍,如何改善在職青年的生活。

【預告】《香港房屋多條路》將開播 探討公屋居屋私樓外解決居住問題「多條路」

居住問題一直是香港社會熱話,不少港人時常把「輪唔到公屋、抽唔到居屋、供唔起私樓」掛在嘴邊,感慨「住得細、住得差,冇計喇!」事實上,為解決房屋问题,政府和不同社會機構持續推出各類房屋計劃,滿足不同階層市民的需求。特別是近年來,有過渡性房屋、擴大青年宿舍等計劃上馬,也有「光屋」、「長者屋」加入,未來還有「簡約公屋」。這些計劃是否能令香港房屋多一線生機?能否讓市民安居樂業?對此,點新聞深度挖掘,走訪針對青年、長者、短貧戶等幾類人群的房屋計劃,有些為舒緩房屋壓力,有些為實現居家安老。在公屋、居屋、私樓等常見居住選擇之外,我們用《香港房屋多條路》專題,探討解決居住問題的「多條路」,呈現目前香港社會不同持份者對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嘗試。

屈室求解|鄭泳舜:劏房租管助租戶維權有法可依 過渡屋不為常住重在流轉

劏房議題備受關注,社會各界紛紛提出方案促政府加快覓地建屋,助劏房戶「脫離苦海」。香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同時是立法會過渡性房屋及劏房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他接受點新聞專訪時坦言,自己對劏房有着深刻體會。

屈室求解|梁美芬:七成人可通過政策支援立刻脫離劏房 不適切居所絕不應納入「房屋階梯」

編者按:「私樓樓價高,公屋鬥長命」,香港複雜、嚴峻的房屋問題引起包括特區政府及中央在內的各方重視。居住問題如何解?點新聞繼「屈室求存」系列報道講述多個香港劏房故事後,現推出「屈室求解」系列專題,通過訪問多位在房屋議題上有獨到見解的社會各界人士,聽聽他們從不同方面對房屋問題提出的拆局、破局、解局之道。

屈室求解 | 馮檢基:房屋問題最難的不是找解決辦法 在於問責官員「不改變思維行不通」(上下集足本)

「私樓樓價高,公屋鬥長命」,香港複雜、嚴峻的房屋問題引起包括特區政府及中央在內的各方重視。居住問題如何解?點新聞繼「屈室求存」系列報道講述多個香港劏房故事後,現推出「屈室求解」系列專題,通過訪問多位在房屋議題上有獨到見解的社會各界人士,聽聽他們從不同方面對房屋問題提出的拆局、破局、解局之道。

屈室求存 | 售自住單位租近千呎大屋 中產人士在掙扎與糾結中拒做樓奴

基層市民住不起,中產家庭買不起,這是香港樓市之怪現狀。低收入人群無奈之下選擇租住劏房,中高收入人士雖然能有多一點的選擇,但要真正想置業安居,也不是那麼簡單。從事保險業的Stephanie,主力做風險管理已十年有餘。她的租房故事和之前的不太一樣——在人人都想擁有屬於自己獨立單位的香港,Stephanie反其道而行之,賣掉自己原有的自住單位,轉為花高價租房,一家四口現租住於烏溪沙一間900呎左右的單位,每月租金為29000元。

屈室求存 | 居天台屋五口之家擠一張高低床:兒子上鋪母女下鋪 父親打地鋪

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公屋輪候遙遙無期,不少基層家庭長年租住各式不適切居所,頻頻遭遇無良業主瘋狂加租,從而陷入越搬越細、越搬越貴的「劏房漩渦」。平日用來晾衫收被、種草種莓、採光充足的天台,也被違規搭建成低收入人士的家,雖坐擁「頂層景色」,卻實屬無奈選擇。

屈室求存 | 記者觀察:劏房問題有「兩睇」 救「近火」還需「近水」!| 視頻論點

筆者認為,在討論及反思劏房問題時,不應盲目認為劏房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正正相反,劏房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本無法上樓的基層市民環節了居住問題,起到緩衝作用。現時香港要租一個完整的單位,動輒每月一兩萬元,想要便宜,又要有獨立空間,市場促成劏房的供給。所以,立即一面倒一刀切地禁止劏房不可取,真正要解決的,是人們的住房需求與市場供的不平衡問題。

屈室求存|2分鐘動畫帶你讀懂香港劏房關鍵數字 2049如何能再無劏房?

以一個單親有兩個小孩的家庭為例,若全靠綜援,每月收入約為8200元。一間100呎劏房月租約4000元,水電費800元,只剩下3400元以應付伙食費、小孩上學的花費、還有電話費上網費等零碎開支,可以說是百上加斤。

屈室求存 | 街訪港人怎麼看劏房「髒亂貴」與公屋「鬥長命」:想要「有瓦遮頭」?難!

住屋問題一直是困擾不少香港市民的一大難題。私樓樓價與租金不斷攀升,住劏房成為不少基層市民的無奈之選。點新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在香港街頭就香港居住問題隨機訪問市民,問題包括「對劏房的印象」「估算劏房月租及水電費」「會否申請公屋」等,得到最常見的答案是:等公屋好難,「未必有命等到。」在香港,想要「有瓦遮頭」有幾難?

屈室求存|扎根深水埗十餘年助劏房戶解難的區議員:最希望他們快點上樓!

深水埗舊樓密集,是香港劏房最多的地區之一。「我服務的這個區全是私人樓宇,很多唐樓,其中不少都改建成了劏房,這幾年情況越發嚴重。」自07年開始任深水埗區區議員的劉佩玉說,辦事處每天都會處理大量劏房戶求助個案,其中不乏輪候公屋多時的基層居民。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種種難題,成為劉佩玉十幾年來主要工作的一部分。

屈室求存 | 被劏房包圍的非劏房業主:我們的困擾與無奈 誰人知?

「屈室求存——香港劏房故事」系列報道陸續出街後,屈居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居所」住客的悲歡故事引起不少人關注。實際上,他們的故事背後,所住樓宇的業主、管理員及向他們伸出援手的區議員也有話想說。點新聞訪問所住樓宇劏房林立的業主,及幫助劏房家庭申請公屋的建設派區議員,還有普通香港街坊市民,從另一角度,聽聽香港劏房故事。

屈室求存|難忍家暴搬離公屋 黃大仙單親母子蝸居的辛酸(香港劏房故事)

香港幾十萬劏房住戶中,很多家庭都申請了公屋。無奈公屋供不應求,因此不少人只能在小小的劏房蝸居,等待有朝一日能搬入好一點的居住環境。然而,劏房戶中,也有例外。與兒子一同居住在黃大仙雙鳳街一間百呎劏房的阿花,原本居住在公屋單位,無奈因為與同住家人有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選擇搬出原先的住所,成為了一名劏房戶。

屈室求存 | 「同學家廁所是我家兩倍」 深水埗蝸居女孩冀掙錢後帶家人搬大屋(香港劏房故事)

100呎空間,以為「劏到盡」了嗎?不,這小小空間,還劏出了更小的臥室、飯廳及廚房、廁所。雖然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不同和其他劏房戶共享廚廁,卻也要忍受變得更有限的空間。房間裏,只能再放入一張鐵架高低床,小薇和媽媽睡下層,哥哥睡上層。如果要換衣服,小薇只能讓哥哥先出去。對小薇來說,家中毫無私人空間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