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上一条
下一条

兩岸觀察

兩岸觀察|美玩「兩面手法」 民進黨「獨獨配」被敲打

最近美國智庫圈出現了一件「怪事」:美國《外交》雜誌最近刊出研究中美關係的美國重量級學者葛來儀、白潔曦與柯慶生的聯名文章,呼籲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籍候選人賴清德考慮凍結「台獨黨綱」。之所以說「怪」,是因為這些年「遏華」「挺台」在華府政壇已形成所謂的「政治正確」,不少美國政客、國會議員都對中國大陸擺出一副強硬態勢,並大打「台灣牌」,與民進黨當局「眉來眼去」,企圖給大陸添煩添亂。但如今美國三位知名學者公開呼籲賴清德「棄獨」,與華府「挺台」氣氛背道而馳,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來論 | 蔡英文又吃香港豆腐

蔡英文所謂「應要有尊嚴的和平」,其實就是以「兩岸互不隸屬」前提的維持現狀,所謂不要「香港式的和平」,其實就是反對以「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和平,這是典型的「兩國論」論調,「台獨」的內核並沒有任何變化。

點論|民進黨妄圖收割「亂港紅利」是癡人說夢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只剩下40天,以目前的情勢觀察,最後恐將回歸「藍綠對決」的歷史輪迴。在繞不開的兩岸議題上,藍營把「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定位成2024選戰的主軸,中國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批評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是會引戰的「務實台獨工作者」,如果票投民進黨,就會全民上戰場。而民進黨則拋出慣用伎倆,抹紅、抹黑對手「親中賣台」,又藉機操弄香港議題,企圖拉高島內藍綠對立和仇恨值,販售恐慌,騙取更多選票。

南腔北調|國民黨民調升高 想贏選舉仍需步步為營

上周,國民黨和民眾黨在君悅酒店的台灣媒體面前公開不可調和的矛盾,被引領半年之久的「藍白合」破局。翌日,國民黨和民眾黨都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分別到中選會進行了登記確認。自此,本來是非綠陣營對陣民進黨的選舉如今變成了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的「三國殺」。

兩岸觀察|民進黨「整碗捧去」的算盤難打響

隨着台灣地區2024年大選候選人登記結束,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三強鼎立的態勢已然明朗。

兩岸觀察|民進黨推出「最獨組合」 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民進黨當局是吃了秤陀鐵了心,在「台獨」死路上狂奔,一條路走到黑。日前民進黨大選參選人賴清德宣布副手是台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眾所周知,賴清德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台獨工作者」,而蕭美琴則是首個被大陸方面兩次點名制裁的「台獨」頑固分子。

兩岸觀察 |「藍白合」台灣贏  兩岸贏

「藍白合」最終能夠不破局的關鍵,就在於藍白各自的決策核心能否摒除各方面障礙,真正把台灣社會主流民意「下架民進黨」當成最優先課題。

兩岸觀察|美國窺覬太平島是打錯算盤

這些年美國為了圍堵中國大陸,不斷在南海挑釁滋事。最近美軍第七艦隊打着「航行自由」的旗號派軍艦闖入中國南沙群島海域。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美軍軍艦罕見在被稱為「南海心臟」的太平島附近集結,企圖試探大陸方面和中國台灣方面對太平島的守衛能力。面對外部勢力「入侵」,大陸方面怎會手軟?據說,解放軍軍艦以及大批民兵船當時也馬上出現在太平島水域,中美軍艦一度陷入對峙局面。

兩岸觀察|加國軍艦闖台海「狐假虎威」

這些年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已非「新聞」,而每次解放軍東部戰區皆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但值得關注的是,日前美國「佩拉爾塔號」驅逐艦糾合加拿大「渥太華號」護衛艦一起過航台灣海峽。雖然美方此前也曾糾集英國、法國、澳洲等盟友的軍艦過航台海,但美加兩國軍艦共同穿越台海的次數顯然最多,三年來已有五次。加拿大可謂美國打「台灣牌」最死忠的跟班。

南腔北調|台灣民進黨已經是窮途末路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10月16日訪問台灣地區,與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會面,並分別與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兩位候選人賴清德和侯友誼在桃園和新北會面,這是羅森伯格3月20日就任AIT主席後第三次到訪台灣。在訪問台灣期間,表達了美方的立場: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呼籲開展對話。

兩岸觀察|台「精銳部隊」的「生財之道」

號稱台軍「最精銳部隊」的「海軍陸戰隊」近年頻頻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但受關注的原因不僅與其「美譽」——「最精銳」扯不上絲毫關係,反倒是與醜聞、犯罪為伍。最新的負面消息是台軍「海軍陸戰隊六六旅」4名軍士官涉嫌盜賣軍品給黑幫。這顯然就是監守自盜,而最諷刺的是,這些被盜賣的軍品竟然包括美製「毒刺」導彈發射筒。台當局一邊向美方採購軍備,台軍一些官兵卻把這些美式武器轉手賣給黑幫,從中牟利,好一筆「無本生意」。台軍「海軍陸戰隊」應該被稱為「最有生意頭腦的部隊」。

兩岸觀察 |「藍白合」變「藍白拖」  障礙不排除  「合」只是空談

「藍白合」變「藍白拖」,似乎越來越清晰指向了「強扭瓜不甜」的結局。

兩岸觀察|台當局「奇葩邏輯」傷透了業界的心

商務部昨天發布公告,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期限將延長3個月,至2024年1月12日。這個消息使得台灣業界暫時可以鬆一口氣,因為商務部原定的調查期限是10月12日,即本周四,而調查結束之日則意味着大陸方面可能將要採取相關的反制措施,包括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給予台灣方面的關稅優惠。如今大陸方面延長調查期限,而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也將隨之延後。這對台灣業界而言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民進黨當局卻「指責」大陸方面延長調查期限,仿佛巴不得大陸方面盡快實施反制措施。這真是傷透了台灣業界的心。

兩岸觀察|民進黨謊言提升不了「台產潛艇」戰力

民進黨當局吹牛的功夫若稱第一、無人敢認第二。最近台灣地區首艘自造潛艇原型艇「海鯤號」舉行「下水儀式」,結果引來一片噓聲。因為所謂的「下水儀式」竟然是在陸上的厰房舉行,一點水的影子都沒有。看似巨大威武的潜艇躺在架子上,猶如擺設一樣供參加儀式的嘉賓觀看。説穿了,這就是一隻「旱鴨子」。至於「台灣自造潛艇」,也是誇大其詞。

品評四方|「疑美論」持續發酵 勢將影響明年初台灣地區選舉

今年初,賴清德在一個造勢場合正式提出:「我們不能懷疑美國的真實誠意要幫助台灣」,正式揭開「懷疑美國還是相信美國」的辯論。大半年下來,這個爭議一直揮之不去,將會在今後一段時期影響台灣民眾的民意走向。如今「懷疑美國」的論述甚囂塵上,其內容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美國是不可靠的盟友。第二,美國把台灣當成圍堵中國的工具。第三,美國會因自身利益放棄台灣;一旦北京武統,美國不會派兵支持。第四,因為美國不可靠,台灣應該尋求與大陸和解以維護自身私益。以上是所謂「疑美論」的主要內容,而這些論述現正逐漸被台灣民眾接受,或將會左右明年的大位選情,影響部分淺綠票源投向非綠陣營。這也是為什麼郭台銘認為他的參選將有助於下架民進黨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