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標籤

兩岸觀察

兩岸觀察|選戰主軸 侯友宜應端出什麼樣的兩岸論述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前戲已經開幕,目前形成藍、綠、白三大政治陣營三足鼎立之勢。被稱為中國國民黨「最強候選人」的侯友宜,目前也在緊鑼密鼓地為選舉做準備。若要贏得選舉,侯友宜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尤其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上,侯友宜要採取何種政策主張,備受關注。

兩岸觀察丨扁家「政治絕後」是咎由自取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之子、民進黨前高雄市議員陳致中因洗錢案最近開始入獄服刑。

兩岸觀察|藍白合才能下架民進黨

距離台灣2024年選舉還有半年多,藍綠白陣營「三腳督」態勢已然確立。以三方當前民調基礎研判,只要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參選到底,國民黨侯友宜倘若無法整合藍營內部法團結,激發中間選民支持,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的勝出率極高,意味着台灣將繼續保持緊張動蕩局勢。如果想讓綠黨下架,藍白合是唯一的出路,關鍵要看國民黨怎麼做。

品評四方|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幾天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硬撼中國,試圖在國際層面扭曲關乎台灣地位的共識。該法案認為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在共和及民主兩黨一致口徑支持下,該法案口頭表決無異議通過,下一步將會送交眾議院審議。

兩岸觀察|「台獨」是死路 民進黨連吃七年閉門羹

民進黨當局「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表演時刻」又到了。

兩岸觀察|大陸釋善意 兩岸旅遊復常邁出第一步

兩岸交流再度傳出利好消息。國台辦今天表示,「即日起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居民來大陸團隊遊業務。我們熱忱歡迎台灣同胞來大陸旅遊觀光,遊覽大好河山,看看各地發展新貌。」這是後疫情時代,大陸方面推動兩岸恢復正常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之一。早前在大陸方面的積極推動下,兩岸已恢復了部分直航點,為兩岸民眾往來、旅遊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兩岸觀察|「平民市長」侯友宜何以能脫穎而出

侯友宜前半生在警界經歷了槍林彈雨的重重危險,爾後又經過地方選舉的洗禮,如今代表中國國民黨參加明年大選,是否再傳佳績,各界拭目以待。

兩岸觀察|台灣中天等來遲到的正義

台灣地區「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20年間認定政治立場親藍營的中天新聞台違規嚴重,決議「不予更換執照」,導致成立26年的中天新聞台下架。中天電視公司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近日宣判「中天撤照案」一審結果,撤銷NCC原處分,NCC應依判決的法律意見重新審議,可上訴。司法不應被權力所裹挾,更不該為私利所驅動,中天新聞台等來了遲到的正義。

兩岸觀察|華府強銷老戰機 台灣又被「搵笨」

俗話說「黃鼠狼向雞拜年——不安好心」。早前美國25家軍火商紮堆竄台果然沒有好事,原來是遊說民進黨當局購買美軍要退役的F/A-18大黃蜂戰機。據說起因是台軍向法國採購的幻影2000戰機至今無法升級,美國軍火商於是虎視眈眈,企圖趁機「吃掉」這塊「肥肉」,但美方的F/A-18大黃蜂已服役40年,已進入退役階段,如今竟當「新戰機」買給台灣方面,美方的算盤打得「精」呀。

南腔北調|美國妄稱炸毀台積電 中國人怎麼會答應?(上)

從2021年開始,「炸毀台積電」甚囂塵上,這是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在美國推動台獨、受民進黨贊助的一個組織)、台灣民進黨當局以及美國反華政客一齊撰寫的一幕所謂的「保台大戲」,筆者看來其實是掏空台灣財政的戲碼。希望憑藉台積電在世界芯片業的巨大影響力來牽制中國國家的統一,筆者認為簡直是白日做夢,癡心妄想。

兩岸觀察|台當局「雙標」:寬待海外産品 苛待大陸産品

台灣方面寬待從海外進口的產品,卻嚴格限制進口大陸產品。至今被台當局禁止進口的大陸產品有2455項,主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

來論|繼承汪辜會談精神 堅定維護「九二共識」

今年是「汪辜會談」30周年。1993年4月27日至29日,為了協商解決兩岸交往中延伸的各種問題,時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下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下稱「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此前雙方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舉行了舉世矚目的辜汪會談。兩岸雙方首次以授權民間團體名義舉行的高層會談,標誌着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重要一步。

兩岸觀察|「台獨」頑固分子難逃大陸法網

根據昨天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消息,對於「台獨」分子楊智淵涉嫌分裂國家罪一案,溫州市檢察院經審查後已正式批准逮捕楊智淵。這真是大快人心。

品評四方|要清楚認識台海危機的嚴重性

去年12月,美國參眾兩院先後通過了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到今年初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後,該法案生效。這條國防授權法案總額接近9000億美元,打破歷史紀錄。當中的涉台項目引起北京的高度關注,已經表示強烈反對,將會採取嚴厲反制措施。上月蔡英文竄訪美國和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是美台勾結製造的又一起政治挑釁事件,更是火上加油。北京的反應十分強烈,馬上進行環島軍事演訓,拒止和武統,攻守兼備。防衛之箭在弦上,武統枕戈待出發。我們不能抱着看熱鬧的心情,一定要看懂門道,認清形勢。

來論|「土豆」有何錯?

一本台灣的教科書中,寫了一個關於「土豆」的笑話老哏:大意是有人說他吃「醋溜土豆絲」,另一人說土豆那麼小,怎可能切絲?後來才明白,這裡說的「土豆」即是大陸俗稱的馬鈴薯,而閩南語講的「土豆」,是花生。有綠營民代為此質疑「中學課本被統戰」,台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回應稱「台灣教科書怎麼可能使用中國大陸的用詞?」出版社更是緊急發道歉聲明,表示要修訂重送審。一個教授孩子們了解語言多樣性的小知識,卻在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寒蟬效應下,上升到政治錯誤,這是對號稱多元包容的台灣最大的諷刺。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