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採手記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熱門搜尋:
English
Home
Hong Kong
China
World
Video
Business
Lifestyle
Sci-Tech
Opinion
More
Top News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專題
杭州亞運
絲路盛放洋紫荊
慶回歸26周年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二十大專題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校園有say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選舉地圖
民調一覽
......
熱門搜尋:
標籤
焦點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專題
杭州亞運
絲路盛放洋紫荊
慶回歸26周年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打擊衞生黑點
行政長官選舉
同心抗疫
新冠肺炎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2022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2022
北京冬奧會
2021立法會選舉
奧運天團訪港
珠海隔離日記
施政報告2021
百年征程
東京奧運會
聚焦十四五
基本法30周年
黎智英被捕
2021年全國兩會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校園有say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馬經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編採手記|北京這些特色藝術裝置你見過未?|港青北京文化交流
記者手記|土地房屋 念茲在茲——專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
記者手記|讓香港影壇再次發光發熱|兩會時間
記者手記|外國記者眼中的PRC|兩會時間
記者手記|「是筷子太調皮了」|兩會時間
直播預告
快訊
清華原創話劇《馬蘭花開》在港上演 講述「兩彈元勳」鄧稼先的中國夢
廣南聯絡線開工建設 未來西九龍站1小時直達廣州市中心
長假期外遊市民回港 今日逾55萬人次經各口岸入境
杭州亞運|港隊壁球男女單均晉級8強 提前鎖定一面獎牌
誠意打動馮德倫任嘉賓 陳慧琳尾場喊:唔知仲可企幾多年
「培生擂台」拳賽秒變「監獄風雲」?4主要選手3人有案底
編採手記
編採手記|北京這些特色藝術裝置你見過未?|港青北京文化交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推出的第二屆「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於今年7月正式展開,作為亮點項目的故宮博物院交流活動於8月底在北京舉行。點新聞記者有幸獲邀隨團前往北京,與16位參加計劃的京港兩地大學生一同體驗此次的活動。除了之前點新聞已經報道過的活動內容外,小記想在這篇編採手記中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北京看到的特色藝術裝置,其中有很多裝置連小記都是第一次見到。
編採手記
08月31日 20:00:00
記者手記|土地房屋 念茲在茲——專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
希望今次的訪問,能讓更多市民打破對簡約公屋的固有印象。一如何局長所說,「給自己多一種選擇」,在新的、更好的環境中,拓展生活空間,找到生活樂趣。
編採手記
03月17日 11:40:00
記者手記|讓香港影壇再次發光發熱|兩會時間
電影是很好的文化傳播載體,香港又有優勢土壤。
編採手記
03月13日 15:31:43
記者手記|外國記者眼中的PRC|兩會時間
在他們體驗過、領略過神州大地的種種之後,他們會向他們的讀者講述怎樣的中國故事?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編採手記
03月12日 08:00:59
記者手記|「是筷子太調皮了」|兩會時間
做服務,就是以人為本,為的是讓人賓至如歸。想客似雲來,除了有拿得出手的招牌菜式或商品,配以周到的服務,才能讓顧客掏錢掏得心甘情願。
編採手記
03月08日 23:10:00
記者手記|滿街站崗的共享充電寶|兩會時間
在深圳或北京,滿大街都是共享充電寶租借站,高矮胖瘦各種類型都有,真是格外吸睛。
編採手記
03月07日 08:33:09
記者手記|有經歷的講述才動人|兩會時間
真正能打動聽眾的,是代表委員們的經歷。唯有把這些有實感的經歷,與國家的大政方針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故事,才能幫助聽者更好地理解、明白,讓人讀懂中國。
編採手記
03月06日 07:00:00
記者手記 |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兩會時間
他雖是隻身一人「單刀赴會」,卻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兩岸
03月04日 23:07:17
記者手記|兩位打車軟件司機|兩會時間
今天因為兩個採訪拍攝任務,我們一行人就叫了兩輛車,卻也因此管窺了城中人生百態。
編採手記
03月03日 22:02:40
記者手記|三年未見 你好北京|兩會時間
古人赴京趕考,記者們3月赴京也是一場大考——報道全國兩會。
記者觀察
03月03日 00:16:00
編採手記 | 「民生無小事」——讓選民與候選人「隔空對話」的特別「選舉論壇」(EP6 )
香港看着是璀璨的國際都會,細看卻到處都有可改善之處,大到房屋、醫療問題,小至社區的後巷雜物堆積、路面不平、去醫院的路太斜太長並欠缺接駁交通等,每位街坊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及點新聞訪問時所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市民最真實的訴求,體現了真正的「民生無小事」,更反映了大家想香港社會發展得更好的迫切心情。
編採手記
12月19日 19:26:07
編採手記 | 漫長隔離期 疫情變數大 跨境者們:歸家路難行 有苦難訴(EP5)
新冠疫情開始到現在,已有近兩年。對於沒有跨地域出行需要的人來說,除了偶爾外出旅遊有限制外,生活早已逐漸步上正軌。但是對於需要長期跨地域工作生活的來說,生活還沒能回到疫前的常態。特別是對往返香港與內地的跨境者們來說,從疫情爆發、兩地「控關」後,家、工作、生活之間築起一道無形高墻,生活軌跡被完全打亂。儘管港府對內地來港放寬了部分限制,推出「回港易」、「來港易」,但受惠群體始終是少數。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居港人士要是想返鄉,隔離時間可能要一個月甚至更久,不少人可能因此失去工作,留在香港的老幼可能面臨無人照顧的窘況。
編採手記
09月26日 15:25:00
編採手記 | 香港人不愛國嗎?愛! 從百年雙展看如何推動國民教育(EP4)
最近的會展中心很熱鬧。自去年疫情爆發之後,會展中心已經很久沒有如此人來人往。一方面因為最近香港疫情有所緩和,另一方面因為會展中心正在舉辦的兩個展覽:「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展,以及「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參觀者有老有少,更多的是一家幾口,爸爸媽媽帶着孩子,或者年輕兒女攙扶上了年紀的父母,仔細閱讀展板上的文字,聆聽導賞員的講解,圍觀月壤,了解歷史,簽名留念。「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而驕傲!」這句話,成為這段時間在香港聽到的最多的感慨。
編採手記
07月10日 20:23:00
編採手記:實景「監獄任務」探秘試玩!懲教署創新防罪宣傳抵讚!(EP3)
浴室的血手印、醫療室的傷者、收押室的證詞盤問、監控室的資料分析……扮演懲教人員的參與者,需要完成任務,找到線索,推理解密,最終阻止發生在監獄中的違規事件。近年來,密室解密遊戲在年青人中十分流行,沒想到懲教署將已停用的赤柱馬坑監獄,改造成了實景密室遊戲「監獄任務」,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年青人參加,體驗懲教人員日常工作,從而更深入地理解防罪及更生理念。
點播
01月24日 15:10:00
編採手記 | 39天3000公里 港青用騎行認識國家(EP2)
「修例風波」發生後,除了香港社會內部撕裂分化,港人與內地親友的關係多少也受到影響,兩地之間多了誤解隔閡。「兩地朋友缺乏互相了解,所以我想多了解內地,認識多一些內地朋友。」24歲的香港青年阿毛這樣說。帶著想看看內地現在發展得如何的心願,他身體力行,2020年10月從香港出發,在廣東結束14天隔離後,騎單車北上,用39天、3000公里,在元旦前抵達北京,看了新年的第一場升旗儀式。那一刻,阿毛內心激動,覺得自己這一趟經歷,很值得。
編採手記
01月17日 15:52:00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