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融、輕創科,似乎已成為香港留給世界的普遍印象,港人也似乎習慣了在科技方面慢內地半拍。然而,隨着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和「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智方便」上生活訊息一覽無餘,足不過關即可共享大灣區政務服務的生活似乎已近在咫尺。
目前製造業對香港GDP的貢獻率僅為1%,香港為何要發力新型工業?不依賴是否意味着不需要?香港為何沒有像華為一樣的創科企業?未來在工業方面應如何與大灣區配合,「前店後廠」還適用嗎?政府曾表示,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包括至少20間龍頭創科企業,目標如何實現?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近日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及點新聞記者專訪,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數字政策辦公室」和「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背後的運作和意義,以及香港致力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底氣所在。詳情請留意11月27日的大公報、香港文匯報,以及點新聞的相關報道!
點播
11月26日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