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上一条
下一条

評論

青春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四)

近年來,內地教育總體水平已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其高等教育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香港學生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景有信心,希望把握新時代國家發展脈搏,謀劃自身未來發展。

師說新語|善用故宮博物館資源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於6月舉行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主席的話,給予我們弘揚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明燈。

講真D|一試不會定生死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早到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為應屆考生打氣,勉勵他們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決定人生未來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的心態;她引用《地深探險記》女主角名言「總有出路」(There must be a way out),又指出成績未如理想的要總結經驗,不要放棄,希望同學勝不驕,敗不餒。不時聽到一個說法,就是世上本來無路,但人在某路徑行得多,就形成了路,筆者一直相信,而且堅信,路由人行出來,而無論何時,不論何地,路一直都在!

師說新語|逆轉人生觀 青年如何實踐項飚方法論?

香港青年協會日前以隨機抽樣的方式,訪問了531名介乎15至39歲的青年,發現本港青年較疫前變得消極。在過去的一年只有73.1%受訪青年認為自己有用,較2017年的92.3%為低,同時有25.3%受訪青年認為自己的人生觀是消極。在疫情下,內地的年輕人也同樣有着人生觀趨向消極的改變。究竟年輕人應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共同焦慮,從而將這種消極的人生觀逆轉呢?

師說新語| 深化愛國教育 做好每一次「國旗下的講話」

自去年底由教育局發出的一紙公函,學校必須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並強烈建議學校在開學禮、運動會及畢業禮等重要日子舉行升國旗儀式。五星紅旗在校禮堂徐徐升起,全校同學肅立,在老師的主持下行注目禮、奏唱國歌。然而,每周一次的升旗禮,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到底是行禮如儀,還是有所觸動呢?

講真D|仍有人誤解「香港是殖民地」 只因西方餘毒極深

之所以出現種種誤解,而且持續多年,當中原因是因為香港在英國管治時,就種下了部分港人「崇洋」的思想,以為西方制度是好的,以為英國為香港留下「民主自由」;但當人們深入思考,英國何曾為香港帶來民主?歷任港督,是香港市民投票選出的嗎?又或者,立法會前身立法局,何時才有直選議席?英國在香港的「成功之處」,在於英國讓一些人以為她為香港留下很多「好東西」,但今日香港市民享有的各種權利,其實是來自中央授權、由《基本法》規定而來。

井水集|增強港青國家認同

新學年開學在即,如何增強港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成為各界關心的議題。這方面不只是特區教育部門的責任,辦學團體及社會各界都有共同義務,積極努力,為青年增強身份認同創造更好的環境。

文評武論|阻斷貧困代際複製 社會維穩人心所向

8月22日,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導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對外公布了關於「共創明Teen」計劃的實施細節,包括師友配對、青年人發展規劃和針對性的財政支持,其目標對象是來自弱勢社群尤其是居住在劏房的初中生。首批援助名額為2000人,每一位學生成員將會獲配對一名義務「友師」,在與之分享人生經驗的同時,樹立和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理財觀。據悉,該計劃為期一年,每名學員可獲5000港幣的啟動資金,在友師指導下使用,在完成計劃後再會有額外的5000元獎學金。陳國基表示,該計劃目的是「推動學員開闊眼界,加強自信,訂下目標,從而力爭上游」。至於「友師」人手的招募上,則側重21歲或以上的在職年輕人,他們或可以在職場安排工作影子,並願意與青少年溝通,分享面對人生的挫折經驗。此外,該計劃還會邀請商界人士加入,組織發展具啟發性的團體活動,提供相關的贊助計劃。在該日的扶貧記者會上,奧運劍擊金牌得主張家朗、奧運乒乓球女團銅牌得主杜凱琹、蘇慧音、李皓晴等多位「星級導師」紛紛出席、「坐鎮」,試圖以他們個人經歷來鼓勵身處「弱勢」境遇的青少年,正面向上、積極競爭、樂觀堅強地為自己的未來搏出路。

萬里馮論政|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幸福感高

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各有千秋。筆者曾在深圳生活了大半年,每天往返香港上班。之後因為疫情便長居中山,又曾自駕去南沙、肇慶和鶴山了解。筆者的感覺是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幸福感非常高,且因為鄰近港澳,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兩小時生活圈,根本是一蹴而就。

講真D|國安教育要先從學原文開始

實施逾兩年的香港國安法,明確規定香港特區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香港中文大學近日舉行迎新日,為新生舉辦迎新講座,講座尾段設「國家安全講座」。這樣一個原本很正常的安排,卻有不少新生感到突兀,逾半新生於演講中途離開。 筆者查詢香港本地高校論壇留言看到,一位入讀社會學系的新生指,對於校方擬推出國安課程,她說可以接受,但不希望過量,並稱「有些東西不談也知道」。 事實真的如這位同學所言嗎?國安法果真是空設無物嗎?我們先來看另一條與國安法相關的新聞。 戴耀廷等47名攬炒派人士因非法的「35+初選」,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據了解,律政司日前向10多名被告發信,表示本案具「涉外因素」,指示案件毋須由陪審團審理,將由3名法官處理。即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案件將由杜麗冰、李素蘭和李運騰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處理,案件不設陪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