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屈室求存 | 記者觀察:劏房問題有「兩睇」 救「近火」還需「近水」!| 視頻論點

編者按:「屈室求存——香港劏房故事」系列報道陸續出街後,屈居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居所」住客的悲歡故事引起不少人關注。實際上,他們的故事背後,所住樓宇的業主、管理員及向他們伸出援手的區議員也有話想說。點新聞記者訪問所住樓宇劏房林立的業主,及幫助劏房家庭申請公屋的建設派區議員,還有普通香港街坊市民,從另一角度,聽聽香港劏房故事。

(點擊觀看視頻)

今時今日在香港,大量基層市民屈於百呎(1平方米約10呎)斗室。根據特區政府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今年初的報告,全港樓齡達15年以上的所有私人樓宇中,存在約100,943間劏房,共有超過22.6萬人居於劏房,當中約63%劏房戶居住面積少於1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為6.6平方米。

租金方面,2020年香港劏房的月租中位數為4,800元港幣(下同),而公屋租金每平方米約為60至75元,以2020年公屋人均居住面積13.4平方米來算,公屋人均租金約1000元,這便不難解釋,為何公屋成了劏房住戶乃至廣泛基層的「安居夢」。

然而,上年度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亦創9年新低,僅落成11,261個單位。廿萬劏房戶,上樓無期。

不過,筆者認為,在討論及反思劏房問題時,不應盲目認為劏房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正正相反,劏房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本無法上樓的基層市民環節了居住問題,起到緩衝作用。現時香港要租一個完整的單位,動輒每月一兩萬元,想要便宜,又要有獨立空間,市場促成劏房的供給。所以,立即一面倒一刀切地禁止劏房不可取,真正要解決的,是人們的住房需求與市場供的不平衡問題。

多年來,香港優厚的基層福利、醫療福利,成為不少人移民來港的理由。簡單來說,一名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的移民,靠領取政府綜援就可過活,若有幸排到公屋,更可直接免租,如此優厚的「福利全家桶」,自然供不應求。因此,是否需要重新審視有關福利的門檻,值得研究。

其二,是否可以通過設置一些適當的篩選條件,讓生存環境極度嚴苛的劏房戶,或者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市民加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從而大幅減少其輪候時間。又或者,可以考慮用零碎土地建設可裝可拆的臨時住房,供這一類市民渡過難關,且同時又能保留土地發展一定程度的彈性。

其三,房屋署應加大力度打擊濫用公屋的情況,利用燃氣費、水電費等大數據,分析房屋使用狀況是否合理,是否長期被空置,從而避免極其寶貴的房屋資源被浪費的情況。雖然涉及「個人隱私」,但公眾利益前,「個人隱私」的範圍劃到哪裏,止於哪裏,絕對有探討的空間。

當然,長遠來說還是要靠覓地建屋,加大供應來緩解需求,但救「近火」還須「近水」,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強調「讓劏房籠屋消失」,傳遞出頂層的決心。或許,我們真的可以告別劏房籠屋;或許,未來這個社會最窮苦的基層,也可以吃飽穿暖,安居樂業。

(撰文:記者 加南 )

【屈室求存|香港劏房故事系列】

【劏房戶篇】愈住愈細、愈住愈貴⋯⋯住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今時今日的香港,私樓樓價高企,公屋輪候動輒五六年起跳,有大量基層市民,長年屈於百呎(約10平方米)上下的斗室,艱難求存。根據今年3月的統計數據,本港現時約10萬間住用樓宇劏房,有逾22.6萬人居住……生存以上,生活以下,點新聞記者走訪多個居於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居所」的家庭,聽聽他們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艱難求存的故事。

往期閱讀:

屈室求存 | 兩代人蝸居百呎房 劏房童:媽媽 我想住大屋!

屈室求存 | 幼子在鐵架床學走路 荃灣三孩母自責無法給子女好環境

屈室求存 | 颱風天鐵皮屋變「水簾洞」 天水圍母女:不想再與蛇蟲鼠蟻同住!

屈室求存 | 「同學家廁所是我家兩倍」 深水埗蝸居女孩冀掙錢後帶家人搬大屋

屈室求存|難忍家暴搬離公屋 黃大仙單親母子蝸居的辛酸

【關切者篇】「屈室求存——香港劏房故事」系列報道陸續出街後,屈居劏房、鐵皮屋等「不適切居所」住客的悲歡故事引起不少人關注。實際上,他們的故事背後,所住樓宇的業主、管理員及向他們伸出援手的區議員也有話想說。點新聞記者訪問所住樓宇劏房林立的業主,及幫助劏房家庭申請公屋的建設派區議員,還有普通香港街坊市民,從另一角度,聽聽香港劏房故事。

往期閱讀:

屈室求存 | 被劏房包圍的非劏房業主:我們的困擾與無奈 誰人知?

屈室求存|扎根深水埗十餘年助劏房戶解難的區議員:最希望他們快點上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屈室求存 | 記者觀察:劏房問題有「兩睇」 救「近火」還需「近水」!| 視頻論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