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標籤

記者觀察

記者觀察|港人航天夢有望成真 李家超:國家重視港青發展

【點新聞報道】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今日(30日)上午9時3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按照慣例,行政長官會在早上9時30分許見記者。不同以往的是,今早記者會遲了半小時召開,原來是特首同一眾特區政府官員於今早觀看國家神州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的直播。

記者觀察|中美關係能否解凍關鍵要看美方行動

【點新聞報道】進入5月以來,中美高官互動頻繁。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了長達10個多小時的會晤。此前,5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三天後,商務部長王文濤也在北京會見伯恩斯。而剛剛過去的周末,王文濤又在華盛頓出席會議期間分別會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此外,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亦於上周抵美履新。

記者觀察|獅隧首行「易通行」 的士司機盼改善安排

【點新聞報道】獅子山隧道由今日(28日)清晨5時開始,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車輛經過收費廣場時,不用停車繳費。

專題|港青弘揚傳統文化 不願漢服蒙塵

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不遺餘力共同推動國情及國民教育,提升市民的國家民族意識,以及加強大眾的愛國情懷及對國家的歸屬感。在學校教育方面,政府檢視小學和初中課程,增潤國史、國家地理等學習元素;而文化方面,則舉辦與中國歷史和文化有關的專題展覽,及透過在中國傳統節日舉辦全港節慶活動等。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是支撐國民身份認同感及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元素,因此,令中華傳統文化在香港得以傳承及傳播尤為重要。

(有片)記者觀察丨新疆學生學粵語被讚「小太陽」 香港師生冀「1+1>2」

點新聞記者今日(25日)再次來到信義中學,向校長尹浩然和「一對一」陪同參訪的香港學生們了解兩地青年交流背後的故事。

記者觀察|「這不是你的義務,是我們的責任」——國泰整改要害何在?

面對特首發聲批評、國泰總裁現身道歉,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反其道而行之,發送電郵拒不承認歧視非英語乘客的事實,讓人驚詫,但這也正印證了國泰痼疾根源所在。群發的謊言電郵想必每一個國泰空乘都收到,國泰航空要真心整改,需要做的是「刮骨療毒」。

記者觀察|走進生產力局 感受科技的溫度與力量

不知道其他人會否跟記者有相同感覺,就是乘坐港鐵經過生產力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都會想這個機構到底是做什麼的,是促進生產力?是支援各企業發展?還是另有更重要的任務或使命?

記者觀察|煽暴「羊村繪本」仍充斥網絡 議員促盡快立法規管

點新聞記者曾通過Google搜索,至今仍能發現有關不當資訊,顯示不少有黑暴及「港獨」成分的歌曲,Google Drive同樣仍有「羊村」繪本的資訊。有報道指,針對特區政府多次的「移除要求」,Google回應稱,未應要求移除內容的原因有很多,如「某些要求可能不夠明確」,故未確定政府想移除哪些內容。點新聞記者亦曾向Google公司查詢事件,但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記者觀察|城隧交通大致暢順 有司機忘貼易通行險釀意外

城門隧道今早(21日)清晨5時起實施「易通行」,駕駛者可直接駛過收費廣場,透過「易通行」繳交隧道費,無須停車或排隊付款。點新聞記者早上到城隧轉車站觀察。相比青沙管制區實行初期的混亂,城隧則有明顯改善,現場交通大致暢順,未有出現擠塞。

街訪|首期消費券派發「滿月」 市民買咗啲乜?

政府新一輪消費券首期於4月16日派發,至今日(5月16日)剛好「滿月」,市民將第一期消費券用在哪裏,對政府派消費券,又有什麼看法呢?點新聞記者今日街頭採訪,帶大家揭秘答案。

記者直擊|急症室逼爆「冇事變有事」 市民議員點睇?

面對新冠和流感雙重夾擊,本港急症室輪候時間持續高企。截至今早(11日)10時,有13間公院急症室的等候時間超過8小時,佔總數超過7成。 點新聞記者早上到明愛及廣華兩間醫院走訪,發現急症室等候大堂坐滿病人、擺滿病床。由於現場環境擠迫,空氣侷促,再加上等候時間過長,記者留意到,部分病人頭昏腦脹,雙眼無神,臉色蒼白,仿佛隨時暈倒的模樣。

議事廳觀察|區議會改革 議員:絕非純粹聽命於政府 只講政治無益市民

特區政府在5月2日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當中主要建議包括重塑區議會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今日(9日),點新聞節目《議視聽》邀請到兩位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及江玉歡,分享他們對區議會改革的看法。

記者觀察|全新特首答問會:互動交流的重要性

特首李家超今日(9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首次提出將設「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與立法會議員們一同探討有關香港切身發展的重大議題。

記者觀察|「政」餐點食? 霍啟剛何超瓊落力宣傳 有人卻街站T台分唔清

香港友好協進會今日(7日)上午10時至12時在灣仔莊士敦道設「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街站,期間逾50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及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參與活動,向市民宣傳完善地區治理相關建議方案並征集簽名支持。

獨家|傳「港車北上」車檢能力不足?中檢:已做好全面準備

2023年5月1日,《廣東省關於香港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的管理辦法》對外公布,從2023年6月1日9時起,開始接受香港機動車車主申請,7月1日零時起,符合條件的香港機動車車主在香港預約通關獲准後,可以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這就是兩地居民翹首以盼的「港車北上」政策。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