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胡醫聊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標籤

肥胡醫聊

肥胡醫聊|風濕病好難醫?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拆解風濕難題,一定要看! | 嘉賓主持:胡定旭

風濕又稱風濕病、風濕症,指侵犯「關節」或「關節周圍軟組織」而造成慢性疼痛的一類疾病,包括骨、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香港不少人都患有風濕,一遇到打風落雨的日子,關節位置就會出現不適或疼痛。究竟風濕成因是什麼?常見風濕病又有哪幾種?如何預防或治療?點新聞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本期請到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給大家談一談有關風濕的一切。

肥胡醫聊|AI能為醫生做些什麼?核磁共振將有哪些新變化?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Sebastien Ourselin為你揭秘|嘉賓主持:胡定旭

你是否想過,有朝一日AI會成為你的醫生,為你診斷和治療疾病?ChatGPT掀起互聯網上對AI的熱議,AI開始席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醫學也不例外。那麼,AI會給醫學帶來什麼變化?AI與核磁共振技術的結合會碰撞出什麼火花?AI在醫學領域的革命又是什麼呢?本期《肥胡醫聊》請到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影像科學學院院長Sebastien Ourselin教授,和大家談一談有關人工智能與醫學影像的一切。

肥胡醫聊|孔繁毅:諾如病毒傳染性極強 出現一症狀要盡快就醫

本港早前急性腸胃炎的活躍程度急增,不少學校及院舍爆發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調查發現是由諾如病毒引起。到底諾如病毒是什麼?點新聞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本期請到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進行講解。

甲流|孔繁毅料流感不會大爆發 惟重症個案或增加|肥胡醫聊

內地多省市近期出現甲流感染高峰,本港亦有多宗個案出現。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近日做客點新聞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時表示,甲流爆發屬「預料之內」,但鑒於全港三四成人口已打流感針,加之天氣轉暖,病毒活躍度降低,相信不會有流感大爆發出現,惟重症個案或會較往年有所增加。

電子煙的危害你知道嗎?都是科技與狠活|肥胡醫聊精華|嘉賓主持:胡定旭 莫樹錦

肺癌成因複雜,吸煙仍是最重要因素。電子煙的危害你知道嗎?都是科技與狠活。

肥胡醫聊|小朋友頑皮好難教?兒科醫生譚一翔拆解背後成因

新冠疫情的陰霾下,父母總會加倍關注小朋友的身體健康。惟多數時候,由於對兒童心智科了解較少,家長的關心往往都只停留在生理層面,卻忽視了小朋友的心理發展。本集《肥胡醫聊》請來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副教授(兒科)、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講講有關兒童心智健康的知識。

肥胡醫聊|袁國勇話你知:點解要打三針?打完疫苗又感染?需要年年打?所有人都應該打疫苗?|精華重溫

新冠襲來,變種不斷,儘管新冠疫苗問世超過一年,這場世紀疫症仍未散去,全球醫學專家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抗疫之路。由本集《肥胡醫聊》請到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嘉賓主持胡定旭一起,就新冠疫苗進行全方位科普。

肥胡醫聊|如何提高記憶力?腦外科專家方道生:大腦保養靠健康作息 禁濫用藥!|嘉賓主持:胡定旭

作為人體精密器官,大腦承擔了人類日常生活的許多重任:語言、行動、記憶、睡眠……這些機制如何運行?如何提高記憶力?如何進行大腦保健呢?本期《肥胡醫聊》方道生醫生將為我們進一步揭開大腦奧秘,讓我們更好認識我們的人體司令部。

肥胡醫聊|如何緩解兒童濕疹及皮膚敏感?兒科醫生藍章翔教你這幾招輕鬆應對!|嘉賓主持:胡定旭

抗疫期間,口罩與酒精搓手液成為家家戶戶必備品。惟長時間配戴口罩、頻繁清潔雙手容易令皮膚變得脆弱敏感,尤其對於皮膚嬌嫩的小朋友而言,如不幸患上過敏甚至濕疹,必然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小的困擾。如何判斷兒童過敏?怎樣減低濕疹頻繁發作?脫敏治療怎麼做?本期《肥胡醫聊》繼續請來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兒科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藍章翔醫生,將「兒」難雜症逐個擊破。

肥胡醫聊|腦外科專家方道生解密中風:「四字口訣」自查 「三劍客」避而遠之

香港每年平均有3000多人因為腦中風去世,目前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患者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不過,今年數字顯示,患中風人士的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本期《肥胡醫聊》請到了香港著名腦外科專家、醫管局腦神經外科榮譽顧問方道生醫生,為我們一解大腦血管生病的迷思,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這種來勢洶洶的疾病。

肥胡醫聊|兒童發燒點降溫?如何判斷嘶哮症?兒科醫生藍章翔傳授科學育兒大法|嘉賓主持:胡定旭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攀升,兒童染疫情況近期廣受關注。BB發燒時身體不適,啼哭不止,亦令父母感到十分心焦。本期《肥胡醫聊》請到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香港母乳育嬰協會顧問醫生藍章翔,講解兒童發燒應對方法、兒童染疫治療手段及母乳餵養的好處等實用知識,讓新手家長更了解如何科學「湊B」。

肥胡醫聊|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做到這件事 大腸癌有得醫!|嘉賓主持:胡定旭

大腸癌一度是香港的頭號癌症,儘管最新數據顯示大腸癌在本港癌症稍有下降,大腸癌仍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早期大腸癌大多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發現患病時就已經是中後期。究竟這一癌症是否可以預防?應該如何治療?當代都市人飲食習慣如何影響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本期《肥胡醫聊》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家亮教授,向我們詳細講解有關大腸癌的方方面面。

肥胡醫聊 | 腫瘤專家莫樹錦分享遠離肺癌秘訣:戒煙、遠離二手煙、保持好心情! | 嘉賓主持:胡定旭

忙碌的都市人若疏於照顧健康,很有可能被癌症找上門,肺癌、肝癌、大腸癌……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統計數據,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更因肺癌致死率高,成為本港致命癌症之首。如此兇狠的癌症,我們該如何預防呢?若不幸罹患肺癌,如何治療呢?本期《肥胡醫聊》,我們請到國際肺癌權威、香港中文大學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讓他來為我們揭開肺癌這個「頭號殺手」的真面目。

空姐母群組近半未打針!重溫袁國勇許樹昌分析接種疫苗迫切性:降低傳染性避免病情轉差!【肥胡醫聊精華片段】

Omicron變種病毒流入本港社區,接連出現望月樓群組、空姐母群組,其中空姐母群組14名患者中疫苗接種率只有58%,近半人冇打針,該群組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士的病毒量十分高,令傳播力更強及容易令病情變差。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在出席點新聞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時,分別提到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其中,袁國勇提到,打疫苗不等於不會被感染,疫苗保護力並非100%,但接種後被感染者病情會較輕微,傳染病毒的時間和數量都會比較低,對他人影響會變小。許樹昌則以第三針接種率接近45%的以色列為例,指當地研究發現,完成三針接種的人和打了兩針的人相比,受感染風險減低11倍,重症風險更減低20倍。 護己及人,市民應盡快接種疫苗,並且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打第三針加強保護。

肥胡醫聊 | 肝臟移植權威盧寵茂:護肝第一件事就是戒掉亂吃藥! | 嘉賓主持:胡定旭

忙碌的現代人生活作息時常不規律,不健康飲食、抽煙、缺乏鍛煉等問題屢見不鮮,殊不知,人體內有一個器官默默承受這一切帶來的傷害,它任勞任怨,卻因為其一般不易被覺察,而被人忽視,當它承受不住,即表明身體已出現需要警惕的健康問題。這個低調勞作卻十分重要的器官就是——肝臟。如何保肝護肝、如何預防脂肪肝及肝硬化等肝臟問題,本期《肥胡醫聊》請到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香港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管盧寵茂教授,給大家談一談有關肝臟的一切。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