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胡醫聊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肥胡醫聊

肥胡醫聊|食無定時易腹痛?中醫專家卞兆祥教你三招保養腸胃

中醫藥有着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醫的養生、調理,對促進人體健康和預防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期《肥胡醫聊》繼續請來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卞兆祥,為大家傳授中醫養生小知識。

肥胡醫聊|告別「網球肘」「滑鼠手」 物理治療大有用處

物理治療對於我們來說是日常生活中偶有聽到的詞彙,對其真正的含義總是一知半解。物理治療與中醫推拿有何關係?物理治療適用於哪些疾病?本期《肥胡醫聊》請來物理治療界的「大哥大」、中大醫學院專職醫療服務主任劉敏昌(Herman),為我們破解物理治療的成效迷思及痛症紓緩的生活小妙招。

肥胡醫聊|長者骨質疏鬆不敢跌 預防醫治點樣好?中大骨科主任容樹恒推介做這些運動預防|嘉賓主持:胡定旭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是一種有關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其較大的影響之一就是會引致骨折。正因如此,人們常提醒老人家:「千萬不要跌倒」。骨質疏鬆和哪些因素有關?女性是否更易骨質疏鬆?長者又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呢?本期《肥胡醫聊》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教授兼系主任、骨科專科醫生、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容樹恒(Patrick),與大家談一談有關骨質疏鬆的話題,並為長者推介一些適宜運動,助大家強身健體,遠離骨質疏鬆。

肥胡醫聊|生病看中醫還是西醫好?中西藥能否一齊食?專家卞兆祥權威解惑

在香港,每個看西醫的人中,就有個同時在看中醫。不少人認為,西醫主要治療急症,中醫負責調理。究竟中醫和西醫看病的方法有何不同?中醫理論中獨有的「熱底」、「寒底」又是指什麼?中醫可以怎樣走向國際化?本期《肥胡醫聊》請來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卞兆祥,與我們聊聊中醫養生之道。

肥胡醫聊|兒童哮喘難斷尾 呼吸科專家梁宗存:不宜過早讓小朋友接觸易致敏食物

哮喘是常見的兒童疾病之一,患者早於兩、三歲已可能出現咳嗽、喘鳴及呼吸不順等徵狀,若輕視或沒有適當處理,有機會嚴重妨礙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致命。如何預防兒童過敏性哮喘?哮喘患者是否適合做運動?吹乒乓波有助鍛煉肺功能嗎?本集《肥胡醫聊》繼續請來呼吸科專家梁宗存進行拆解。

肥胡醫聊|電視劇中「胸口插筆」能否救命?呼吸科專家梁宗存現身說法

電視劇中常出現一個畫面:面對突然倒下的病人,身為醫生的主角會快速上前做診斷,發現是氣胸後拿出原子筆插入其胸口,藉此挽救病人性命。這樣的情節到底是不是真的?什麼人更容易「爆肺」?發生氣胸一定需要就醫嗎?本期《肥胡醫聊》繼續請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宗存, 為大家詳細拆解。

肥胡醫聊|亞洲人更易患肺癌?呼吸科專家梁宗存傳授護肺小貼士

「吸煙容易得肺癌!」不少人勸告身邊親友遠離煙草產品時,都會這樣說。醫管局資料顯示,本港每年肺癌新症逾4000宗,死亡人數約3600人。這其中,90%的男性肺癌患者是煙民。但是,不吸煙、避開二手煙,就不會患上肺癌嗎?出現什麼徵狀意味着可能患癌?為什麼說「想要肺好,先要鼻好」?本期《肥胡醫聊》請到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宗存,講解肺癌症常見成因,並為大家傳授呵護肺部健康的小貼士。

站起來、走出來——汶川大地震15周年 她們劫後重生

【點新聞報道】2008年5月12日,對是無數中國人來說是「至暗一日」。汶川大地震奪去近7萬人的寶貴生命,逾37萬人受傷。同胞之誼,血濃於水。震後第7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榮休教授陳啟明毅然發起「站起來StandTALL」人道計劃,為傷員安裝義肢及提供康復治療服務。

肥胡醫聊|掰手指「啪啪聲」藏危機?指甲「月牙」藏秘密?不可錯過的手部知識!|嘉賓主持:胡定旭

【點新聞報道】上集《肥胡醫聊|手部常見勞損知幾多?專家黃詠儀教你保護雙手健康》對手部常見勞損和疾病一一透視,相信讀者已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保養手部、預防疾病,今集的《肥胡醫聊》,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黃詠儀醫生(Dr Clara Wong)就為大家解鎖更多手部知識!掰手指是否會「暗藏危機」?指甲上的月牙、手指關節肌肉大小等怎樣反映人體健康狀況?室內冷氣開太足感麻痺,還要歎冷氣嗎?快來一探究竟!

肥胡醫聊|手部常見勞損知幾多?專家黃詠儀教你保護雙手健康|嘉賓主持:胡定旭

【點新聞報道】現時不少工作都需要頻繁使用手腕,手部出現勞損、疼痛等問題並不罕見,若不及時醫治,初時影響生活工作,時間一久便可能拖延成為慢性疾病。手部部位多且繁,各自對應不同疾病,比如「媽媽手」、腕管綜合征、「網球肘」等等。這些疾病都有何區別?成因又是什麼?通常應該如何治療?怎樣可以從源頭預防呢?本期《肥胡醫聊》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黃詠儀醫生(Dr Clara Wong)為大家一一解畫。

肥胡醫聊|打工仔頸痛腰痛坐骨痛?中大骨科主任容樹恒教你幾招保護脊椎遠離痛症!|嘉賓主持:胡定旭

腰背痛、肩膀痛、脖子痛……有關脊椎的痛症是打工仔常見的職業病,長者中亦常見有關問題。大家常見的頸痛和腰痛的成因,往往與脊椎骨的勞損、退化有關,嚴重的更會引致「坐骨神經痛」及「脊椎側彎」。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脊椎?本期《肥胡醫聊》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教授兼系主任、骨科專科醫生、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容樹恒(Patrick),與大家談一談有關脊椎的常見問題及起因,並解畫一些健康誤區,助大家遠離痛症。

肥胡醫聊|膝蓋疼:勞損?退化?關節炎?中大骨科主任容樹恒開「運動處方」讓你主動健康!|嘉賓主持:胡定旭

出於興趣愛好或鍛煉需要,大家通常會進行各類運動,不過運動後偶爾會出現類似膝蓋疼、十字韌帶受傷等情況。作為運動最常使用及受傷的部位,膝蓋常見的疾病有哪些,成因是什麼?又該怎樣治療和預防因為運動和勞損導致的膝蓋疾病呢?「運動處方」又是什麼?本期《肥胡醫聊》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教授兼系主任、骨科專科醫生、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容樹恒(Patrick),與大家談一談有關運動醫學的方方面面。

肥胡醫聊|風濕病好難醫?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拆解風濕難題,一定要看! | 嘉賓主持:胡定旭

風濕又稱風濕病、風濕症,指侵犯「關節」或「關節周圍軟組織」而造成慢性疼痛的一類疾病,包括骨、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香港不少人都患有風濕,一遇到打風落雨的日子,關節位置就會出現不適或疼痛。究竟風濕成因是什麼?常見風濕病又有哪幾種?如何預防或治療?點新聞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本期請到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給大家談一談有關風濕的一切。

肥胡醫聊|AI能為醫生做些什麼?核磁共振將有哪些新變化?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Sebastien Ourselin為你揭秘|嘉賓主持:胡定旭

你是否想過,有朝一日AI會成為你的醫生,為你診斷和治療疾病?ChatGPT掀起互聯網上對AI的熱議,AI開始席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醫學也不例外。那麼,AI會給醫學帶來什麼變化?AI與核磁共振技術的結合會碰撞出什麼火花?AI在醫學領域的革命又是什麼呢?本期《肥胡醫聊》請到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影像科學學院院長Sebastien Ourselin教授,和大家談一談有關人工智能與醫學影像的一切。

肥胡醫聊|孔繁毅:諾如病毒傳染性極強 出現一症狀要盡快就醫

本港早前急性腸胃炎的活躍程度急增,不少學校及院舍爆發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調查發現是由諾如病毒引起。到底諾如病毒是什麼?點新聞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本期請到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進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