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觀

調查報道|假中介誘市民扮絕症 提早領強積金 16人被捕

警方採取代號「夜轟行動」,本周初拘捕16人,涉嫌偽造醫生證明提早取回強積金,涉及供款金額逾400萬元。《大公報》早在本月初深入調查,發現網上有人聲稱可以協助「提早提取強積金」,標榜「不成功、不收費」,不用等至年滿65歲,或符合《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的六項特定條件,仍然可以成功提早領取強積金,不法分子假扮成中介,聲稱可以「失業或資金周轉不靈」等理由提早領取強積金,繼而利誘供款人作出虛假聲明,事成後再抽取佣金。

調查報道|捐衣善心遭「套現」 「三無」回收箱搵港人笨

香港各區近來湧現多款來歷不明的「三無」舊衣回收箱(即無機構名稱、無聯絡方式、無政府批准)擺放在路邊,回收箱打着環保、慈善的旗號,吸引市民將二手衣物棄置箱內,進行回收或轉贈有需要人士。

點深度|「過期食品」竟能在港正常售賣?環保與食品安全需合理平衡

【點新聞報道】日常購買食品時,多數消費者都會留意包裝上的食用有效期,確保未過期才購買。近日,點新聞記者發現香港部分店舖專門售賣「已過期」食品,除了在線下實體店內可見,亦可在網購平台下單購買。
社會專題

調查報道|假中介誘市民扮絕症 提早領強積金 16人被捕

警方採取代號「夜轟行動」,本周初拘捕16人,涉嫌偽造醫生證明提早取回強積金,涉及供款金額逾400萬元。《大公報》早在本月初深入調查,發現網上有人聲稱可以協助「提早提取強積金」,標榜「不成功、不收費」,不用等至年滿65歲,或符合《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的六項特定條件,仍然可以成功提早領取強積金,不法分子假扮成中介,聲稱可以「失業或資金周轉不靈」等理由提早領取強積金,繼而利誘供款人作出虛假聲明,事成後再抽取佣金。

調查報道|捐衣善心遭「套現」 「三無」回收箱搵港人笨

香港各區近來湧現多款來歷不明的「三無」舊衣回收箱(即無機構名稱、無聯絡方式、無政府批准)擺放在路邊,回收箱打着環保、慈善的旗號,吸引市民將二手衣物棄置箱內,進行回收或轉贈有需要人士。

點深度|「過期食品」竟能在港正常售賣?環保與食品安全需合理平衡

【點新聞報道】日常購買食品時,多數消費者都會留意包裝上的食用有效期,確保未過期才購買。近日,點新聞記者發現香港部分店舖專門售賣「已過期」食品,除了在線下實體店內可見,亦可在網購平台下單購買。

點深度|港漂求職記之二:放下留港執念 我用300份簡歷和這座城告別

畢業之後,你要留在香港嗎?結束了一年的港碩生活,2024屆畢業生們不得不開始面對這個問題。在「就業難」的浪潮下,選擇留下,會面臨怎樣的挑戰?選擇離開,又該何去何從?

(有片)深度調查|非法佔地改建電子廢料回收場?北都邊境大火暴露生態隱患

邊境火災,濃煙蔽日,近年大熱的災難電影《焚城》講述新界回收場違規經營,造成嚴重火災,但原來類似問題絕非虛構。有讀者向點新聞爆料,新界北打鼓嶺瓦窰下村有人非法經營回收場,並在5月23日引發大火,大火持續多日。由於起火點位於堆滿電子零件的回收場,燃燒後的重金屬殘渣恐長期遺留在土釀,嚴重影響周邊環境,釀成生態災難。現場情況如何?是否有人涉嫌非法經營回收場?違規經營的倉存設施和回收場是否在北區長期存在?點新聞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專題|惡劣天氣衍生天價車資「趁火打劫」?法例難治「自願」加收

香港近期頻現惡劣天氣,導致不少公共交通停擺,打車則成為部分市民的重要出行選擇。然而,有些司機「坐地起價」,車資是日常的3至13倍不等,甚至更高,而乘客則顯得相當被動,社會上怨聲載道。

專題|拼團「吃谷」成港人新趨勢 為愛發電還是踩坑?

「二次元天生就是遭騙的命,看團長主頁的出收『谷子』評價、信用都很好,還有很多下單記錄,沒想到他註銷跑路了!」這段文字是記者在社交平台看到的拼團「吃谷」避雷帖,其中的「谷子」是英文「Goods」的普通話譯音,近年來泛指動漫遊戲等版權作品的IP衍生商品,例如海報、徽章及公仔等等,購買「谷子」的行為被稱作「吃谷」。這一相關消費文化和經濟趨勢最近幾年在世界範圍掀起熱潮,被統稱為「谷子經濟」。

點深度|港漂求職記之一:廣撒200份簡歷 我焦慮到進了急症室

【點新聞報道】香港各大高校熱鬧的畢業季之後,大批內地生面臨從「溫書」到「搵工」的需求變化。一直以來,香港這座移民城市積極包容新移民的到來。然而,在如今「搵工艱難」的情勢下,初來乍到的他們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與機遇?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