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社會專題

專題 | 從「走塑」看環保如何真正落實 回收及教育應重於收費

塑膠產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及大量使用,惟塑膠難以分解,長遠對環境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政府將於4月22日開始實施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相關法例,屆時餐廳將全面禁止提供及出售發泡膠餐具、膠飲管、攪拌棒、膠碟、膠食具(叉刀匙),酒店亦將禁止免費提供洗漱梳妝用品,如膠柄牙刷、塑膠包裝牙膏、浴帽等。聽上去好似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好大影響,但事實情況如何呢?點新聞記者日前走訪本港多區,了解塑膠使用情況和各界對「走塑」的意見。

記者觀察|持續追蹤垃圾收費試點 市民要適應 回收要完善

政府4月1日起在全港14個地點,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涵蓋政府大樓、公私營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計劃期間會向所有試點免費提供指定袋及標籤。記者就不同類型的試點分別跟蹤觀察,在計劃試行第一日先觀察,然後分別在試行第二日及第四日到相同試點採訪居民或持份者,到底他們習慣參與計劃嗎?計劃是否有改善、變得更好的空間?

專訪|助劏房青少年走上國家級舞台 姚珏的弦樂教育之路

3月29日晚,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個晚上,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上演了一出特別的音樂會。青少年們身着統一服裝,在小提琴或大提琴上舞動手指,開始弦樂演奏。這些孩子們來自基層家庭,有的住在公屋,有的住在劏房,如今不但走向了音樂大會堂的舞台,在之前更走向了澳門、大灣區、內蒙古等地。這場名為「全為愛—弦繫新希望」的音樂會,由香港弦樂團藝術總監、小提琴家姚珏帶領近百學員及香港弦樂團專業樂手演奏多首中外名曲。

走塑 ‧ 專題(下)|塑膠管制衝擊餐飲業經營 環團、業界有何對策?

首階段塑膠管制措施即將實施,新法例除涉及市民大眾日常生活,還會限制飲食界等行業派發或使用相關產品。儘管「走塑」迫在眉睫,但許多小型食肆未有準備,引起外界擔心政策成效不及預期。

走塑 ‧ 專題(上)|塑膠管制非洪水猛獸 替代品多不太影響市民?

首階段即棄塑膠管制即將實施,有市民質疑政府多此一舉,亦有人擔心開銷大增,搶先在法例生效前提前搶購受管制產品。點新聞網將一連兩輯,以市民及企業角度,探討「走塑」議題。

(多圖)記者直擊 | 粉嶺皇后山掀退租潮 因「北上消費」所致?

近日,兩則對比鮮明的新聞引起港深兩地網友注意,一則是內地的Costco、山姆等大型商超人流爆滿,另一則是香港靠近關口的皇后山商場客流較淡,商戶老闆因負擔不起高額房租,掀起退租潮。乍看,似乎是北上的消費動力令本港商戶經營陷入困難,事實真的如此嗎?點新聞記者深入皇后山商場和周邊民居訪問,發現商場經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改善。

專題|逾百校舍丟空「曬太陽」 議員:可善用以解土地問題

校舍因為搬遷、停辦、合併等原因,會發生空置的現象。香港17個區,均存在校舍空置的情況。如果不及時規劃他用,將會給維護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審計署早些年揭發全港有逾百所空置校舍丟空未善用,批評教育局及地政總署管理不力。更有傳媒揭發與民居距離一條樓梯之隔的空置校舍,被人非法佔用作住宅。

專訪|對話歐洲博物館專家——思考中國文明流傳之路

新開放的三星堆博物館人流如織,人們在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以及新出土的青銅神壇等文物前駐足欣賞。從曾經小眾的熱愛,到今天大眾的期待,博物館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承載了相關行業、領域的知識普及和社會教化功能。如今,「博物館熱」成為文化現象,「到博物館去」成為生活風尚,而博物館人的心中,始終帶着一份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點新聞記者訪問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主席Yannick Lintz博士,從歐洲的藝術視角看待亞洲和中國博物館的發展。

預算案前瞻(下)|賣樓、辦賽馬、發展中東市場?各界提良策確保公共財政穩健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發表。上文提到,社會各界對結構式財赤意見不一,惟一達成共識的是,公共財政出現狀況,需要開源或節流。面對千億赤字,賣地及印花稅收入大減,立法會議員、學者和商界人士又有何妙計,確保政府財政穩健?

預算案前瞻(上)|千億財赤香港現結構式危機?議員、學者意見不一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28日)發表。儘管世紀疫情結束,市民生活復常,但經濟復甦力度未夠,政府賣地及印花稅收入減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估計政府本年度赤字約1千億元,超出原先估算的544億。針對政府財政赤字增加,點新聞網一連兩日,請來多名立法會議員、學者和商界人士討論公共財政與開源節流等議題。

(有片)專訪|輪椅上的舞蹈家——劉岩 在最深的夜點燃最亮的燈

【點新聞報道】「您好,是劉岩教授嗎?」話筒那邊傳來自信開朗的聲音,透露出認真生活的篤定,記者隨之與劉岩攀談了起來。劉岩提起今年的賀歲檔電影《熱辣滾燙》,她認為,鼓勵年輕人積極向上地生活,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在電話中,我們定下了採訪的基調。

專訪 | 助人亦是渡己 學生義工增強自信實現價值

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義務工作發展局合辦的「香港義工獎」,是本地最大型的義工服務計劃,當中傑出愛心學校獎及賽馬會眾心行善愛心學校,是鼓勵學校持續參與組織義工活動,從小培育學生參與義工服務及助人精神。點新聞記者日前前往獲獎學校之一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訪問義工學生代表及老師。

專題|議員憂房委會財務惡化 增建出租公屋或陷財政困境

房委會早前估計,綜合運作盈餘由2023/24年度的126億元,大幅下跌至2024/25年度的26億元,如果公屋租金不再調整,公屋營運方面可能會虧損高達11.7億元。儘管房委會會按機制調整租金,但隨着近年建屋量增加,有意見擔心房委會財政狀況將會持續惡化,有議員建議調整資助出售房屋比例解困,亦有人提出租置2.0計劃以增加收入。

專題 | 花車巡遊復辦添歡樂 司機與讀者細說種種

花車巡遊是春節盛世之一,在這闔家團聚的日子裡,離不開全體演職人員的默默付出和奉獻。點新聞記者日前訪問貨櫃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迪手和花車老師傅梁仲宜,聽他們講述與花車的緣分。

專題|寵物市場潛力巨大 有意養寵人士要有何準備?

香港寵物節於1月25日開幕,這件寵物界盛事,近年更被喻為「寵物界工展會」,展覽會讓寵物愛好者攜帶愛寵一同參與,購物之餘,亦可以欣賞不同活動。香港現時生育率低,有不少人傾向「唔生B,只養寵」,而過往三年的疫情中,更是多了人養寵物陪伴自己。在自由市場,有供應,離不開強勁的需求,香港寵物經濟或成為疫情後的新增長點。究竟養寵物需要多少花費?「貓奴」和「狗奴」會為愛寵付出多少?有意養貓及養狗的朋友,又有什麼要注意,如何做好各方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