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熱門搜尋:
登入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English
Home
Hong Kong
China
World
Video
Business
Lifestyle
Sci-Tech
Opinion
More
Top News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選舉地圖
民調一覽
......
熱門搜尋:
標籤
焦點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打擊衞生黑點
行政長官選舉
同心抗疫
新冠肺炎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2022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2022
北京冬奧會
2021立法會選舉
奧運天團訪港
珠海隔離日記
施政報告2021
百年征程
東京奧運會
聚焦十四五
基本法30周年
黎智英被捕
2021年全國兩會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馬經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題|舊區地陷意外頻生 誰該為此埋單?
(有片)專題|走進無人支援的世界 18萬獨居老人誰來關心?
(有片)專訪|提升思維?找到夢想?一場比賽就夠了!
專題|滑翔傘驚險降西貢市中心 業界倡貼許可證設合適降落點
專題|多區現野菇引市民好奇 專家提醒:誤食可致命!
直播預告
快訊
習近平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通話 就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
(有片)政府提10項精神健康支援措施 檢討有條件釋放令
啟德屋苑地盤冧天秤幸無人傷 吊臂下墮打爛兩戶玻璃
富裕小輪多條航線7·1免費搭 市民遊客均可享受
俄外交部:日本向烏克蘭提供軍援「不會沒有後果」
(多圖)警跨部門逾350人參與演習 模擬應對單車館遭恐襲
社會專題
專題|舊區地陷意外頻生 誰該為此埋單?
本港舊區經常發生地陷,以中西區為例,嘉咸街上月初發生地陷,範圍2米乘5米,深度約10米,兩名地盤工人走避不及,墮坑受傷,所幸未有人身亡。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地陷意外一單都嫌多,特區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成因,避免同類傷亡事故發生。
港聞
06月09日 09:00:00
(有片)專題|走進無人支援的世界 18萬獨居老人誰來關心?
近日,一連發生的慘案讓社會更加關注港人的情緒問題,除了精神疾病患者或在香港的少數族裔,其實還有一個群體因其隱匿性,容易被社會所忽視,這個群體就是「獨居長者」。長期獨自生活除了給長者們在生活上帶來不便,亦容易引發心理及情緒問題,因此他們亟需社會的關愛和幫助。今次,點新聞記者與讀者一起走進無人支援的「獨居世界」。
社會專題
06月08日 11:23:15
(有片)專訪|提升思維?找到夢想?一場比賽就夠了!
由外交部駐港公署主辦的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在5月底結束了精英賽賽事,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第二次摘得金獎。比賽內容涉及外交、國情、歷史、文化。點新聞記者近日來到學校,採訪同學們得獎前後的心路歷程。
港聞
06月05日 11:42:40
專題|滑翔傘驚險降西貢市中心 業界倡貼許可證設合適降落點
國際滑翔傘協會創會會長袁偉傑認為,正如單車意外時有發生,滑翔傘的事故率未必比單車多,希望社會大眾看待滑翔傘問題時,不應戴有色眼鏡。政府可要求滑翔傘教練、學員和其他使用者統一登記,並把許可證貼在頭盔,方便識別。
社會專題
06月01日 17:14:03
專題|多區現野菇引市民好奇 專家提醒:誤食可致命!
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分享多張野生蘑菇照片。從照片中可見,該草叢位於坑口南豐廣場停車場出入口,長滿數十株野生蘑菇。蘑菇柄部厚實,頂部有一個小圓形的「天仙環」,形狀酷似環柄菇。有網民在帖文留言,稱「(天氣)熱到生菇」,也有網民「希望帶小朋友觀賞」,並相信「好快會有熱心叔叔嬸嬸去採摘」。
社會專題
05月31日 11:02:34
專題|環保業人士不能買勞保?真相原來係咁!
有環保回收商向點新聞反映,自己難以為員工購買勞保,擔心誤墜法網,估計大部分行家身陷同類困局,但經記者查證後,發現實情是,政府有提供僱員補償聯保計劃協助,懷疑相關行業溝通不足,導致誤會常有發生。
港聞
05月29日 09:52:22
專題|九龍東多個公屋單位疑空置 惹公共資源未善用爭議
有網民稱「牛頭角花園大廈好多單位看似沒人住,是空置的」,亦有網民表示「黃大仙下邨都有好多空置公屋單位」。如此緊張的公屋是否真的如網民所說存在不少空置單位?點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網友提到的牛頭角花園大廈和黃大仙下邨,以及同位於九龍東的和樂邨一探究竟。
港聞
05月26日 09:00:00
專題|港青弘揚傳統文化 不願漢服蒙塵
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不遺餘力共同推動國情及國民教育,提升市民的國家民族意識,以及加強大眾的愛國情懷及對國家的歸屬感。在學校教育方面,政府檢視小學和初中課程,增潤國史、國家地理等學習元素;而文化方面,則舉辦與中國歷史和文化有關的專題展覽,及透過在中國傳統節日舉辦全港節慶活動等。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是支撐國民身份認同感及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元素,因此,令中華傳統文化在香港得以傳承及傳播尤為重要。
社會專題
05月25日 20:53:00
專題|裕民市集被指「死場」?檔販轟言論負面變相「倒米」
為配合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政府早年將物華街及協和街一帶受影響的檔販,搬遷到裕民市集安置。近期有網民熱傳,市集人流稀少,風光不再,甚至有大批商店閉門停業,惹來「死場」疑雲。檔戶林小姐表示網民瘋傳「死場」等負面言論,變相「趕客」,不利檔戶經營。
社會專題
05月24日 09:00:00
專題|政府被指消極應對「長新冠」?議員倡一方法解決數據收集難題
雖然社會逐漸復常,特區政府視新冠病毒病為上呼吸道感染病處理,但疫情持續,再加上後遺症(俗稱「長新冠」)影響深遠,種種因素顯示疫症仍對本港長遠醫療服務和人力資源構成負擔。已退休多年的李先生透露,去年8月初染疫,其後經醫生確認,患有「長新冠」,病徵包括喉嚨痕癢、睡眠質素差、四肢出疹、指甲發黑等。
港聞
05月19日 12:27:32
記者調查|社會全速復常 巴士「悄悄」脫班?
點新聞記者發現,有個別班次疑似有脫班問題,包括九巴960、961和城巴952。以九巴960為例,抵達西隧收費廣場的時間分別為16:19,16:32和16:44,實際班次相差約12至13分鐘,明顯跟不上每班6至7分鐘的服務要求。
社會專題
05月12日 14:03:00
記者直擊|急症室逼爆「冇事變有事」 市民議員點睇?
面對新冠和流感雙重夾擊,本港急症室輪候時間持續高企。截至今早(11日)10時,有13間公院急症室的等候時間超過8小時,佔總數超過7成。 點新聞記者早上到明愛及廣華兩間醫院走訪,發現急症室等候大堂坐滿病人、擺滿病床。由於現場環境擠迫,空氣侷促,再加上等候時間過長,記者留意到,部分病人頭昏腦脹,雙眼無神,臉色蒼白,仿佛隨時暈倒的模樣。
記者觀察
05月11日 19:07:00
鄉郊問題多(三)?屋村交通乏善可陳 惟願「基建先行」能成真
鄉村生活看似美麗,事實上卻是問題多,點新聞早前報道鄉郊生活面對上網慢、訊號差、衞生惡劣等問題,除了這些老大難的問題外,鄉郊同時欠缺足夠交通服務,即使特區政府2021年發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北部都會區將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產業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藉着都會區的發展,加強香港與深圳合作,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可是計劃推出至今2年,基建方面卻完全追不上需求,即使增加交通配套及班次,可是道路及主幹道未跟得上發展,令鄉郊發展處於兩難之間。
社會專題
05月10日 20:11:00
鄉郊問題多(二)?打風村民會變「失蹤人口」 全因上網無訊號!
現代人已經習慣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發訊息、看社交網頁、網購、收發Email、查資料以及工作等,無線網路及寬頻就如同「陽光與空氣」一樣重要,可是由於新界幅員遼闊,鋪設網路困難,令不少鄉郊生活的市民生活在無網路的世界。政府2018年推出「擴展光纖網絡至偏遠地區鄉村資助計劃」(資助計劃),涉及款項7.74億港元,以資助固網商擴展光纖網絡覆蓋至村口,儘管計劃已經實施5年之久,然而鄉郊上網難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社會專題
05月09日 20:15:23
鄉郊問題多(一)?大型建築廢料棄郊區 污水遍地異味四溢
現代都市人生活步伐急速,為了遠離煩囂的城市,不少人都會選擇到新界的鄉郊生活,空氣清新、生活更多,亦可以親近大自然。然而,不法分子卻將大型廢料垃圾棄置在郊野,破壞市郊美麗的景觀,更對大自然造成污染,政府去年開始推行「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可是情況仍然持續。
社會專題
05月08日 18:10:23
顯示更多
返回上一頁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