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者說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熱門搜尋:
登入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English
Home
Hong Kong
China
World
Video
Business
Lifestyle
Sci-Tech
Opinion
More
Top News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選舉地圖
民調一覽
......
熱門搜尋:
標籤
焦點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打擊衞生黑點
行政長官選舉
同心抗疫
新冠肺炎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2022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2022
北京冬奧會
2021立法會選舉
奧運天團訪港
珠海隔離日記
施政報告2021
百年征程
東京奧運會
聚焦十四五
基本法30周年
黎智英被捕
2021年全國兩會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馬經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跨境者說 | 被迫分隔兩地的夫妻:在欲言又止之間 距離讓愛情變得陌生了
跨境者說 | 中秋未能團圓 在粵創業港青:最懷念返港居家隔離時爸爸做的菜
跨境者說 | 擔心重聚未有時 9歲女兒在廣州家門貼「封條」阻父母返港
跨境者說 | 妻在穗夫在港 分離中度過結婚15周年紀念:「但願免阻隔 千里共晚霞」
跨境者說 | 與粵港親人相聚需付高昂時間金錢代價 居中山港人:何時能回港易 回粵也易!
直播預告
快訊
鑽石山斬人案|李家超:要求警方全力調查 從四方面加強工作
立法會G19議員赴澳门 拜訪賀一誠及立法會
【點直播】李家超見記者|6月3日
醫管局澳洲辦非本地培訓醫生招聘日 逾200人參加
李家超:愛國愛港從非口號 而是實際行動
外籍男子赤柱划獨木舟暈倒 送院不治
跨境者說
跨境者說 | 被迫分隔兩地的夫妻:在欲言又止之間 距離讓愛情變得陌生了
長時間不能見面,Christy偶爾也會有小女生心思,希望亞良哄一下,說類似「一個人很悶,很想你們母子」的情話,但粗線條的男人反應總是那麼平淡,一句「為了生活,沒辦法」讓Christy也沒了繼續撒嬌的興趣。Christy產生了一絲無力感,明明沒有第三者,明明沒有人犯錯,但距離卻讓愛情變得有些陌生了。
跨境者說
09月21日 17:10:00
跨境者說 | 中秋未能團圓 在粵創業港青:最懷念返港居家隔離時爸爸做的菜
內斂的父親,很少對Andy說起「愛」、「想你」這樣的字眼。但最近聊天的時候,父親多次提起說「很想大家,自己一個人有時候會失落」,說「最近失眠了」。因為不太懂電子產品,父親申領消費券也需要Andy遠程幫助 ,平時下班回到家也沒有人可以說話,Andy聽了很難受,他特意給父親打電話說「不如退休吧,現在佛山中山生活環境都很好,讓我來照顧你們。」父親雖然感動到落淚,卻依然沒有鬆口。
跨境者說
09月21日 17:10:00
跨境者說 | 擔心重聚未有時 9歲女兒在廣州家門貼「封條」阻父母返港
「比分離更讓人難受的是,你不知道下一次重聚會在什麼時候。」就在暑假快要結束,MJ要和太太回港的那個早上,9歲的女兒找來一張白紙,用紅筆寫上「封條」二字,貼在門上,想阻止父母離開。MJ在女兒幼稚的行為中感到了濃濃不捨,窩心又無奈。相比起來,因為和父母分開,之前還有點反叛的兒子如今變成了小暖男,主動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洗碗做家務,為老人家分擔,「他才11歲。」MJ是既自豪又心酸。
跨境者說
09月21日 17:10:00
跨境者說 | 妻在穗夫在港 分離中度過結婚15周年紀念:「但願免阻隔 千里共晚霞」
今年是Chloe和她先生結婚的第十五個年頭。以往,他們家有一個傳統——每五年要換一對結婚戒指,以此慶祝結婚周年紀念日,但疫情到來之後,兩人一個在廣州,一個在香港,只能順着網線、隔著屏幕,看著對方熟悉的面孔,簡單慶祝。他們之間隔着的那條看似很窄的深圳河,此刻卻比銀河更寬、更長。
跨境者說
09月21日 17:10:00
跨境者說 | 與粵港親人相聚需付高昂時間金錢代價 居中山港人:何時能回港易 回粵也易!
回港易、來港易,可是結束在香港行程後返回時,因為需要隔離,只能無奈面對回粵難、來粵難。當下莊先生最大的心願,「無非就是希望願意使用粵康碼的港人,在回程時可以免受隔離之苦!」
跨境者說
09月21日 17:10:00
獨家專訪 | 被疫情阻隔的跨境者:香港同內地何時通關?我們何時團圓?
「羅湖,這是東鐵綫的尾站……」疫情到來後,你有多久沒有再聽過這句話。 對一些人來說,是19個月,接近600天。數字背後,是無數跨境家庭、跨境情侶、跨境師生的無盡思念、無奈、惆悵。隨着疫情的發展變化,他們一次次經歷期望、失望,在看不到盡頭的等待中,他們飽受煎熬。 點新聞/大公文匯記者通過線下及線上的方式,訪問了多位夾縫中的跨境者,他們面臨與親人伴侶分隔兩地,卻因為工作、簽注、照顧老幼等各種原因,在香港與內地,回不來,過不去,夾縫中求存。
點播
09月13日 21:00:00
顯示更多
返回上一頁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