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故事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熱門搜尋:
登入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English
Home
Hong Kong
China
World
Video
Business
Lifestyle
Sci-Tech
Opinion
More
Top News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選舉地圖
民調一覽
......
熱門搜尋:
標籤
焦點
即時
港聞
兩岸
國際
財經
體育
娛樂
生活
文化
視頻
點播
直播
點聞1分鐘
視頻論點
動畫
街訪 | 市民點睇
航拍
視頻專題
評論
點論
講真
來論
兩岸觀察
周品世界
久慧說法
萬里馮論政
屈穎妍講你知
生活
點生活
打卡點 · 好吃好玩
大灣區吃喝玩樂
100種味道
100種生活
點觀
點觀香港
讀者爆料
記者實測
記者觀察
社會專題
點發聲
專欄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專題
香港國安法
粵港澳大灣區
2023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
2022世界盃
二十大專題
施政報告2022
慶回歸25周年
打擊衞生黑點
行政長官選舉
同心抗疫
新冠肺炎
職場說 · 點搵好工
2022全國兩會
財政預算案2022
北京冬奧會
2021立法會選舉
奧運天團訪港
珠海隔離日記
施政報告2021
百年征程
東京奧運會
聚焦十四五
基本法30周年
黎智英被捕
2021年全國兩會
港聲
代表委員之聲
社團動態
中企服務
更多
點揀
圖看香港
活動
點漫畫
互動H5
馬經
熱點追蹤
點教育
香港機遇
Viki Talk
肥胡醫聊
點仔周記
點市成金
香港樓市
點睇新經濟
街坊故事館
港人北上
我不是老外
25·同行守護
反修例黑暴真相
屈室求存
港故事
以法論政
以禮相待
來點知識
編採手記
Career Talk
疫下百業
小朱講事
樓市亮話
冼師傅教路
睇真dim
李點知評新聞
疫情下的溫情
警察故事
我們的身邊人
港青在抗疫一線
高官快問快答
跨境者說
挑你機
KOL和你傾
瞰香港
正點通識
也文也武
黃圈新詞
門陣兵團
虎口解密
諸事八卦
攬炒罪證系列
港故事|私家偵探淨係捉姦?婚外情?香港偵探總會會長何國光為你揭秘行業內幕!
發明「機器貓」防老人跌倒 機械迷博士生將興趣變產品造福社會|港故事
港故事 | 從導遊到博主 他用自媒體書寫「真實的香港」
港故事 | 登上香港僅存曬家艇 感受昔日香江漁港文化
港故事 | 江玉歡:永遠內心富有 回歸社會盼做港人「叮噹」
直播預告
快訊
金與正譴責安理會 斥按美國指示討論朝鮮發射衛星
「太空交班」計劃來了!神十七10月出征 神十六11月回家
請病假15年不滿無加人工 IBM員工怒告公司歧視遭駁回
神十五乘組平安抵京 將進入隔離恢復期作健康評估
洪都拉斯總統宣布任命首任駐華大使
鑽石山斬人案|劉繼禧母親感謝熱心市民 籲外界體諒給予空間
港故事
港故事|私家偵探淨係捉姦?婚外情?香港偵探總會會長何國光為你揭秘行業內幕!
私家偵探,這個經常出現在電影裏的神秘職業,給人的印象通常是跟蹤、偷拍、竊聽,以及影視片段中那些會身份偽裝、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的高手。但到底香港的私家偵探是做什麼的呢?香港偵探總會創會會長、資深私家偵探何國光為你揭秘行業內幕。
港故事
09月01日 12:56:00
發明「機器貓」防老人跌倒 機械迷博士生將興趣變產品造福社會|港故事
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博士生林華盛,自幼就很喜歡機械人,長大後更組建公司從事有關機械人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發明不少如「過床機械人」、「Luna Cat」、「雲端大腦」等科技產品,幫助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成功將興趣變為產品貢獻社會。
港故事
07月30日 08:00:00
港故事 | 從導遊到博主 他用自媒體書寫「真實的香港」
作為旅遊勝地,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這裏有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以及購物天堂的特色,成為不少遊客的旅行首選。然而近幾年來,香港飽受暴疫夾擊,旅遊業停擺,進入長達4年的寒冬。「從2019年的黑暴,再到2020年的疫情,現在我們這行九成九的人都走了。」從事旅遊行業超過20年的港澳旅遊定制策劃師、網絡知名博主「香港自由行加加」(以下簡稱加加)無奈地說。回顧過去20年,加加經歷過香港旅遊最鼎盛的時刻,也感受到疫下香港旅遊業寒冬的窘境。
港故事
06月26日 10:00:00
港故事 | 登上香港僅存曬家艇 感受昔日香江漁港文化
「以前,香港是一個漁港……」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能把故事講下去?本集《港故事》,讓我們一起登上香港仔僅存曬家艇,了解本地漁港故事。
港故事
06月09日 11:42:02
港故事 | 江玉歡:永遠內心富有 回歸社會盼做港人「叮噹」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已經於去年12月順利舉行,新當選的90位議員來自社會各界別,同屬賢能的「愛國者」,亦是業界翹楚。除了共性,我們更想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點新聞日前專訪江玉歡,聽她為我們講述她的成長經歷和處世之道。
港故事
03月18日 19:00:00
港故事|獲商場邀請合作打造「禪」藝聖誕裝飾 專訪香港認證禪繞畫師
畫畫很多人會,但禪繞畫你又是否聽說過?有商場邀請本地禪繞畫藝術家合作,設計出一系列充滿禪繞畫元素的商場裝飾,讓繁忙了一整年的都市人,可以停下腳步放空在禪繞藝術風的聖誕氣氛中。
港故事
12月11日 11:00:00
智障自閉症患者手繪設計月餅盒包裝獲恆香選用 家樂:希望成為展能藝術家 發揮自我潛能
中秋將至,恆香老餅家聯同裕民坊YM2舉辦中秋綵燈會,其展區位於裕民坊中庭,於9月3日至26日期間向公眾開放。與眾不同的是,當中不少精美手工藝展品,是出自一班殘疾人士之手。
港故事
09月09日 15:00:00
港故事 | 玩物不喪志!祖孫組隊參賽鬥陀螺 婆婆:彼此陪伴遠離孤單
市區重建局早前在觀塘裕民坊YM2舉辦了全港首個爆旋陀螺「耆趣童樂雙人賽」,全港6-13歲的小朋友可以和爺爺嫲嫲、公公婆婆一同組隊參賽,Hanson小朋友這次就和婆婆Jenny一起,首次共同參賽,雖然最終沒有贏得獎項,但兩婆孫都說很開心很難得,希望還有下次。小小的陀螺,讓兩婆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想知道他們的故事?即刻去片!
港故事
08月18日 15:53:02
港故事|「香港時地人」 ——發掘社區裏的「小確幸」
現代社會資訊繁雜,但求博眼球,但有一群人,努力收集着香港社區內不為人知的小故事。由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城市日記」主辦的社區計劃「香港時地人」畢業展於7月22日至8月5日展出,並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展覽透過展示街坊用各種形式紀錄下的社區小故事,讓公眾重新認識及連結社區。
港故事
08月04日 14:36:44
港故事|疫市無奈簽霸王租約 詠藜園老闆:不忍員工「瞓街」
老闆楊王小玲不忍心見到一班老員工冒險走上絕路,亦不希望香港再次爆發社會問題,咬牙與業主簽下了新租約。
港故事
03月01日 12:19:04
港故事|珠寶廠佬創3D打印APP 為港設計師尋機遇
如今消費模式變了,消費者習慣網購,也更青睞獨一無二的個性化設計,而盧志昂和他的珠寶3D打印App恰好趕上了這波浪潮。光顧App的顧客提供天馬行空的創意,盧志昂便把這些創意變成觸手可及的產品。
港故事
01月17日 15:21:17
港故事 | 確診、康復、後遺症……新冠病患出院吐心聲:最壞打算是死
今年54歲的何漢文任職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主席,從事地區工作的他,2020年8月初確診新冠肺炎,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從「無藥可救」到「重藥醫救」。鬼門關上走一遭,終於戰勝病魔康復出院,然而他還需要繼續和伴隨而來的各種後遺症作鬥爭。回憶起這段就醫過程,何漢文很是感慨,「希望大家真的不要一個僥倖心態,因為病毒無處不在,不知什麼時間選到你。」
港故事
01月10日 10:00:00
港故事|子承父業活化手寫字 港式招牌不「褪色」
雖然香港街頭的招牌經歷更迭,款式設計推陳出新,但早已深入人心的港式手寫招牌今時今日仍備受青睞。
港故事
12月13日 17:54:28
港故事|愛好變財富 富三代創業成香港電競第一人
4歲開始接觸電子遊戲的鍾培生,2013年創辦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HKES),旗下擁有多個職業電競隊伍,戰隊多次挺進世界賽。2017年初,HKES完成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逾億港元。
港故事
11月15日 19:18:00
港故事 | 菠蘿包裏有真菠蘿!特色菠蘿包一炮而紅
小小菠蘿包,闖出大世界。菠蘿仔食堂原本是屋邨彩德邨內的一間傳統冰室,2017年從200間食肆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美食車經營權,由茶餐廳進軍美食車。其推出的有「真菠蘿」的菠蘿包,大受市民歡迎,從此打響名堂。三年過去,菠蘿仔食堂現已開設兩間外賣鋪一間堂食店,更吸引不少商家有意加盟。在不斷擴大生意版圖的同時,菠蘿仔食堂亦不斷為傳統港式餐飲加入新元素。
港故事
11月08日 15:08:00
顯示更多
返回上一頁
相關度
相關度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