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 深化愛國教育 做好每一次「國旗下的講話」

文/梁國強

自去年底由教育局發出的一紙公函,學校必須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並強烈建議學校在開學禮、運動會及畢業禮等重要日子舉行升國旗儀式。五星紅旗在校禮堂徐徐升起,全校同學肅立,在老師的主持下行注目禮、奏唱國歌。然而,每周一次的升旗禮,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到底是行禮如儀,還是有所觸動呢?

學生任升旗手及儀仗隊 更要認識國歌國旗背景

全港絕大多數的學校管理層就局方發出的公函都非常重視,調動校內的德育或國民教育小組負責統籌,確保升旗儀式個個環節都能順利舉行。童軍、女童軍、紅十字會、交通安全隊、少年警訊等制服團隊也準備就緒,訓練學生擔任升旗手,甚至有學校更組建升旗儀仗隊。然而,在儀式的背後,這些升旗手及儀仗隊對國歌的背景又有多少認識呢?

升旗儀式是愛國教育重要的載體,因為國歌和國旗都承載着國家近代史上沉重而複雜的歷史和感情。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著名抗日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那是在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隊佔領東北後,繼而進攻上海、蠶食華北,而國共尚未因西安事變而合作,國家前途命運堪虞之際。面對如此困境,國人未有氣餒,亦絕不會投降,反之奮起頑強抵抗,號召全民族「起來」!在這短短不足一分鐘的歌曲中,卻承載着中華民族最傷痛但亦最頑強的記憶。若學生能掌握國家成立的背景,代入國家當時水深火熱的情況,在奏唱國歌時發自內心激動到留下淚水也不會是矯揉造作。

五星紅旗,同樣地承載着時代的印記和沉重的情感。國旗由1949年9月過討論選出,設計者是曾聯松,一名在上海年僅32歲的通訊社職員。國旗的紅色代表革命,既有革命的熱情和火花,更承載着中國近代史上為革命犠牲烈士的鮮血;五顆星星中最大的象徵共產黨,其他四顆則代表革命人民,既代表國家的團統和統一,亦指引着民族復興的希望。回望建國初期,國家飽受欺凌、一窮二白,但先輩們有熱血的青春和建設祖國的熱情,他們確信新中國定能告別舊社會,迎來一個值得期待的將來。這語重心長的意義需要靠校內愛國教師的耳濡目染,才能感染到校內正值火熱時期的年輕學生,而非一份份冷冰冰的批示及指引。

習主席關心青年發展 潛移默化喚醒愛國情懷

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關心年青人的發展。我們作為青年教育工作者,也是推動愛國教育的同行者。見到目前升旗儀式取得良好進展固然能到欣慰,但卻不能因此而自滿。畢竟目前這片美好的花園才剛長出嫩芽,但美好的春光仍要靠不斷的合力才能展現出來。現階段我們難以期望台下近千名學生一下子都能明白祖國經歷過如此沉重而複雜的過去,但我們相信只要繼續加強每個同學在升旗儀式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透過習以為常的升旗禮潛移默化地認同這是個莊重而嚴肅的儀式。無論是校長、老師抑或是同學,都能把握做好每月一次「國旗下的講話」,讓每位聆聽的師生都能夠收獲到知識上的得着和情感上的衝擊。憑藉這股努力不懈的堅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香港青年在內心的愛國情懷會逐步被喚醒,自覺地投身到建設美好祖國的行列,並像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一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理事)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 深化愛國教育 做好每一次「國旗下的講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