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社會專題|業主年老、避責以至拒維修 「三無大廈」點算好?

1950年代後期,政府開始發展荃灣衛星城市,荃灣有大量的舊式樓宇,部分大廈未有成立法團。(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舊式唐樓及劏房過去發生大火的事件不絕於耳,今年3月香港發生奪命火警,一唐樓單位起火,最終造成1死7傷的慘劇。現時全港約有1.3萬幢1987年前落成的建築物,當中不少舊樓有劏房,潛在火災危險成為暗藏都市的炸彈。

消防處曾表示,舊樓的建築結構問題及沒有業主立案法團,令改善工程滯後。有舊樓戶主向點新聞記者抱怨,即使所謂的大廈已經成立法團,可是大廈的防火及維修工作十分繁複,不少業主更是年事已高,難以應付大量的文件及維修工作,認為消防處給予的時間不足,對有心改善大廈狀況的業主造成困擾。

業主:一年時間根本不夠維修

陳先生(化名)現時在荃灣河背街附近的舊樓居住,今年已經70多歲,居住單位樓齡已經40年以上,他正擔任大廈的法團主席一職,數年前收到屋宇署通知,要求大廈進行大型樓宇維修工程,維修工程涉及巨額的費用及文書工作,陳先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盡力與幾位委員合力辦好有關工作,初期的維修已經完成,可是由於部分消防工程仍未完成,令法團至今仍未收到政府的資助。

陳先生(化名)已經70多歲,仍盡力與法團成員合作跟進維修工程。(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陳先生處理維修的文件,整整一個A4箱厚。(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陳先生表示,近日又收到由消防處發出的通知書,要求大廈做好消防工程,涉及維修的範疇包括電線、電錶、加建水塔及防火照明等,陳先生嘆言,新的維修工作需要時間籌備,無奈不少業主都難以聯絡,有部分甚至不在香港,令業主會議難以舉辦,即使成功舉行業主會議,辦理文件及安排承辦商亦需要時間,部門卻要求1年時間內完成所有維修工作,令陳先生感到十分困擾。

伍俊瑜:「三無大廈」情況更嚴重

民建聯荃灣社區主任伍俊瑜一直協助區內舊式大廈維修工作,他指出陳先生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已經是區內比較好的例子。他分析,1950年代後期特區政府開始發展荃灣為衛星城市,荃灣有大量的舊式樓宇,部分大廈未有成立法團,大廈維修的工作無人跟進,維修費一般涉及近100萬元的開支,有業主選擇拒絕承擔維修費用,以不同的方法逃避責任,法團成員年事已高,難以處理大量的法律文件及工作,亦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消防處「指示」要求的維修範圍,包括電線、電錶、加建水塔及防火照明等。(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伍俊瑜建議政府可以參考強制檢窗及露台維修的模式,將消防工程工作由政府統一代辦。(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伍俊瑜進一步指出,現行制度存在不少問題,政策讓盡責的法團也有困擾,反而逃避、不負責任的業主或三無大廈無關痛癢,然而當中有不少可改善的部分,有鑒於大廈的管理困難,針對有業主逃避維修責任問題,建議政府可以參考強制檢窗及露台維修的模式,將消防工程工作由政府統一代辦,並向代辦大廈徵收20%手續費,以免增加政府的開支。此外,部門亦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法團進行維修,讓法團有充足的時間做好事前功夫。

陳恒鑌:建議賦權部門進入大廈維修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接受點新聞訪問時表示,在「三無大廈」及舊式唐樓推展維修工程困難重重,若要推行維修,大廈需要法人代表,如果未有成立法團則無法進行,因此消防設施需要成立法團才能進行,過去民建聯一直努力協助舊式唐樓成立法團,可是工作同樣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受公契限制、業主年事已高無法執行公契,令法團的成立舉行維艱。

陳恒鑌建議立法會盡快修例,賦權消防部門有權進入大廈協助維修。(點新聞資料圖)

陳恒鑌指出,過去在政府賦予屋宇署權力,對舊式唐樓進行介入式的維修工程,在維修工程完成後向業主收回費用,若有業主拒絕支付,則以「釘契」處理,這類情況可以免去成立法團的程序,然而現時消防處的情況不同,根據現行消防條例,消防處沒有權力以介入方式完成指定的加建工程。他建議消防處盡快進行修例,賦權消防處進入大廈進行消防命令,解決當中的困難,加快命令的進行。

現時消防處會勒令舊式大廈安裝天台水箱、防煙門及消防喉等設施。陳恒鑌表示,矮層大廈加建天台水箱存在困難,由於消防水箱負重極大,舊樓天台可能無法承受,加上造價昂貴,建議政府批准8層樓以下的大廈接駁街喉,為大廈消防系統提供足夠的水,減少維修及安裝費用。

消防處:最快今年底提交立會修例

記者向消防處了解情況,針對時間不足的問題,消防處表示,處方在不損害樓宇基本消防安全的大前提下,以靈活務實的方式處理每宗個案,並且適時審視和跟進各個案情況,提供所需的協助。如果業主需要更長時間籌辦和進行工程,部門會按理據,考慮延長期限。

對於有業主逃避維修指示,消防處則回應,部門理解舊樓業主在協調工程時面對困難,部門會把尚未成立法團的目標樓宇名單通知民政事務總署,以便民政署協助業主成立法團及就大廈管理提供意見。消防處會主動在「三無大廈」宣傳,務求提升居民的防火意識,並幫助協調日後進行與提升消防裝置及設備有關的工程。

由部門發出的通知信。(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針對維修費問題,消防處表示,就財政支援方面,政府自2018年起夥拍市建局推出為數20億元的「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以資助合資格舊式商住樓宇業主,進行所需的消防安全改善工程,以遵辦《條例》的要求。政府向「消防資助計劃」再額外注資35億元,預計整個資助計劃可惠及約6000至6500幢樓宇。申請人可按工程完成進度分階段(最多四期)向市建局申請發放資助,並不需要待整個工程完成後才申請發放資助。

陳恒鑌表示,由於消防水箱負重極大,舊樓天台可能無法承受,加上造價昂貴。(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對於議員或社區人士的建議,消防處回應指出,處方推出的「折衷式喉轆系統」(直接供水類型),容許樓高三層或以下的樓宇由「街喉」直接供水給消防系統使用。消防處正積極研究更多便利措施,包括與水務署探討將直接供水類型擴展到四至六層高樓宇;同時亦正研究進一步將上述系統的概念,應用至7至12層高樓宇,免卻安裝消防水缸的要求,協助目標樓宇解決相關技術或空間限制的困難。至於部門直接進屋的建議,政府正在整理、分析及參考較早前經公眾諮詢所收集到的意見,然後會制訂合適的建議代辦工程機制,以期授權有關部門進行相關工作,整體地提升目標樓宇的消防安全。政府計劃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年初以條例草案形式提交立法會審議。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相關閱讀:

大埔唐樓火警1死7傷 起火單位為三無大廈無消防裝置

社區點論壇|荃灣「三無大廈」問題多 議員冀統一管理共享資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社會專題|業主年老、避責以至拒維修 「三無大廈」點算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