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編採手記|非洲篇:中國專家培育高產奶牛 「混血牛」改善沙漠畜牧業(三之二)

【點新聞報道】上集我們帶大家尋味非洲,吃了「沙漠共和國」毛里塔尼亞皮香肉嫩的「沙漠烤羊」,但是其實那些羊肉全部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而來的。想試試本地出產農產品?這集編採手記我們介紹一個混血的「本地朋友」給大家認識。

這裏是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裏面住了400多隻健康的牛牛。(點新聞記者Sunny攝)

這次我們就不可以「尋找美食」了,因為他們是這裏的「模特牛」。這裏是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裏面住了400多隻健康的牛牛,牠們主要的任務是育種和產奶。

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總經理助理,張美歐。(點新聞記者Sunny攝)

示範中心的總經理助理張美歐告訴記者,在毛里塔尼亞(下稱毛塔)養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毛塔全年的雨季只有兩個月,而且全年的降水量非常低,這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自然草場很缺乏。但是毛塔畜牧業的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基本還是傳統的放養方式,造成了很多牛、駱駝和羊等牧畜,在非雨季的時候因牧草不足而餓死。

「當地的畜牧業目前是一個惡性的循環方式,他們的牛太餓了,所以一到草場就瘋狂地吃,結果牛越吃草當地的沙漠化就越擴散得厲害。」張美歐說。

毛里塔尼亞的沙漠化正在不斷擴散。(點新聞記者葉德榮攝)

毛塔自然氣候惡劣,畜牧業難以發展,但是這裏還有不少人依靠畜牧業生存。據了解,毛塔的農民在畜牧業上的收入非常低,但這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完全依賴畜牧業來維持生計的。因此,如果毛塔想要改變他們的民生,那麼如何改善畜牧業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張美歐表示,這是為什麼中國政府在經過立項研究之後,決定在毛塔建立非洲唯一一個畜牧業示範中心的原因。

毛塔傳統的牧畜放養方式。(點新聞記者葉德榮攝)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要解決這裏畜牧業的問題,首先就要讓這些牧畜吃得飽。究竟怎樣才可以扭轉乾坤,化危為機呢?當中國的畜牧業專家來到毛塔之後,他們發現毛塔有一個很大的自然優勢:日照條件非常好。專家們帶了將近40種不同種類的牧草品種來到毛塔進行實驗,最後他們發現那些對日照要求相對較高的牧草,在這裏的生長速度和產量都有所提高。

示範中心種植的優良牧草:紫花苜蓿。(點新聞記者葉德榮攝)

除了培育適合當地種植的牧草之外,示範中心還利用牛糞進行發酵處,逐步將這裏的土壤改良,並建立了一個內部循環的生態系統。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收穫到豐碩的成果。張美歐告訴記者,毛塔當地瘤牛的普通日產奶量是10升左右,而他們的荷斯坦牛和蒙比利亞牛平均產奶量基本上都可以達到每天50升。相對來說,同樣養一頭牛,同樣餵一樣的飼料,雖然荷斯坦牛和蒙比利亞牛會稍微吃得多一點,但從奶的方面得到的收益就比原來高出5倍。

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點新聞記者Sunny攝)

這些高產的奶牛是通過中國專家帶來的胚胎移植及人工授精技術繁育的,張美歐說,他們會將胚胎移植的良種奶牛送給當地不同的部落,然後再進行雜交改良,最終改善當地的畜牧業。而且,他們的目光不僅落在毛塔身上,他們希望透過他們的技術推廣以及示範中心的建立,可以輻射到周邊「一帶一路」的其他國家。

張美歐認為,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目前進行的技術推廣背後代表的是「共享精神」,因為全世界的人民都住在同一個「地球村」,只有大家一起發展得更好,我們才有更好的資源,才能實現整體的提升,而不是透過資源掠奪的方式,去暫時性、短期性地實現一個國家或地區性的改善。

中國在非洲的「共享」不僅僅在技術、資源,還有知識和語言,下一集,讓我們走進一間特別的學校,聽聽非洲兄弟們講中國話。

(點新聞記者葉德榮報道;視頻攝製:葉德榮、Sunny)

相關報道:

編採手記|非洲篇:沙漠尋美食 路邊「烤羊」竟是國宴級菜品?(三之一)

跨越12000公里的白內障手術 香港與西非的一年之約: 我們做到了!(有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編採手記|非洲篇:中國專家培育高產奶牛 「混血牛」改善沙漠畜牧業(三之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