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從政治經濟學理論看黃金暴漲時代來臨

文/關品方

黃金有價,一直以來是全世界各國作為資產儲備的重要實物形態之一。上世紀70年代初,黃金本位制崩壞後,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鈎(不再是「美金」,回復到「美元」)。原先是固定了以35美元可向美國財政部換取1盎司黃金;因為美國不再承諾其發行的美元可兌換為黃金;從此黃金買賣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

我們回顧一下從1971到2023共52年的黃金價格周期,再從政治經濟學理論分析現時黃金暴漲時代,究竟有什麼象徵意義?第一輪黃金市牛市從1971至1980,金價從35持續上升至850,9年間金價上漲了大約22倍。這是因為美元和黃金脫鈎之後,美元開始大量發行導致通貨膨脹,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自然上升。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十分明顯,毋須多作解釋。

第二輪黃金牛市從2001至2011,10年間黃金價格從256上升至1895,升幅達6倍以上。隨後熊市到來,從2011至2015,黃金價格回落,從1895跌至1049,跌幅約為45%;隨後從2015至2018,新一輪的黃金牛市偏軟,金價維持在大約1000至1400之間。

從2018到今天,黃金價格從1178的低位持續高漲到2329。現時的30天黃金平均價格最低2172最高2426,而且牛市尚未結束,估計近年還會繼續上升。

對今後3年黃金價格的走勢預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從3000到5000至8000不等;甚至有極端估計3年之內會升至2萬,那是假設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儘管不一定那麼誇張,但黃金價格將持續上升,這趨勢幾乎已成為投資業界的共識。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是美元濫發。新冠疫情以來,過去5年美國總共增發了大約8萬億,相當於全球美元總供應量增加了大約40%,數字非常龐大。效果是全球貨幣貶值,導致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持續上升。貨幣濫發造成通貨膨脹;如果全球生產製造的實物供應未能跟上,美元繼續無限制地量化寬鬆,將會產生超級通貨膨脹。上世紀80年代初期(列根年代)通脹高企,為了壓抑通脹,美元利率一度超過20%(1983,八零後才出生的不一定都知道)。當年美國經濟狀況總體良好,美國國債只發行了一萬億元。41年後的今天,美國國債高達34萬億,每年單是支付利息已接近一萬億。美元本位制已經不可持續,美元單邊主義系統已出現結構性問題。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風起於青萍之末;全球中央銀行、主權投資基金和跨國金融機構已紛紛避險,逐步減持美元,暗中互相推諉。減持美債是唯一有效方法,但美債易手並不表示美元消失,因此權宜之計是增持黃金。

第二是避免過度依賴以美元來支付/結算跨國貿易和投資,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以本幣雙邊交易。因為估計美元本位制早晚一定崩潰,這種預期效應最危險,誰都不想做最後的持貨者轉不了手出去。情形就如音樂椅,耳畔鼓聲頻催,不知道何時煞停。唯一出路是多邊貨幣本位制,為此需要建立多種由央行背書擔保的數字貨幣(CBDC),而CBDC信用的重要基礎之一目前正是央行擁有的實物黃金。筆者認為,從1945到本世紀中葉,全球金融體系100年間好像繞了一個大圈,將又回復到黃金本位制,但不會再有固定匯率制,不會再以美元定於一尊。這將會是新時代全球金融體系的進步,但美元霸權一定會試圖阻止,因為涉及太多金融帝國的既得利益和暗黑勢力。

第三是地緣政治和戰爭危機。美元霸權表現在華爾街,美軍霸權體現在五角大樓。金融膨脹由華爾街通過華府推動,軍工產業由五角大樓通過華府支持。為了保衛美元,定要出動美軍。通過軍售獲利,定要維護美元。這是飲鴆止渴,早晚定會終結(為什麼這樣說?以後再詳細分析)。

亂世買金,古有明訓。俄烏衝突或會擴大為歐洲戰爭,巴以衝突或會擴大為中東戰爭。美國現正試圖在東亞地區開闢第三戰場。一旦涉及核武器國家之間的陣營對壘,怎麼辦?為了爭相走避,各國央行購買黃金的趨勢越發熱烈。2022年各國央行總共購買了1082噸黃金,2023年的相關數字是1037噸黃金;兩年下來總共購買了2119噸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 公布去年6月30日的數據,全球央行持有的黃金總量為3.6萬噸。黃金的增量供應有限(開採需時)而短期需求甚殷,因此黃金價格的漲勢將會繼續。

以上是筆者對黃金市場趨勢的綜合分析。這方面的涉及面甚廣,包括對新質生產力之一(資源)應怎樣理解,下周再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從政治經濟學理論看黃金暴漲時代來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