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美對華加徵關稅 法德警告或觸發貿易戰

為期3天的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周五(5月24日)在意大利北部旅遊勝地斯特雷薩召開,對中國的貿易問題是會議核心議題之一。美國近期不斷呼籲盟友支持美方對華加徵關稅的行動,然而G7各成員對此存在分歧。法國和德國表明,應避免與中國爆發貿易戰。

美國上周宣布對一系列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高關稅,涉及電動汽車以及電池、電腦芯片和醫療產品等。雖然美國並未要求其合作夥伴採取類似措施,但美國財長耶倫近日表示,G7其他成員應公開表明他們在這問題與美方站在一起。她呼籲歐盟在針對中方向太陽能面板、半導體和電動車製造商提供所謂巨額補貼的問題方面,結成統一戰線,共同應對。

德財長:貿易戰只有輸家

法國財長勒梅爾同意G7需要保護自己的工業利益表示,但強調中國是「我們的經濟夥伴」,表明應避免與中國開打任何形式的貿易戰,「貿易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國或歐洲以及世界任何國家的利益。」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的德國,財長林德勒表明貿易戰「只有輸家,沒有贏家」。

中方冀各國堅持開放合作

意大利財長喬爾蓋蒂則表示,歐盟跟隨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形容美方此舉亦是艱難的決定。他又指中國往後可能增加對歐洲的出口,呼籲歐盟國家必須團結,避免惡性競爭。

中方早前批評美方炒作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完全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本質上是保護主義,強調中方完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及公平競爭原則,希望各國堅持開放合作,拒絕保護主義,爭取共贏,避免多輸。

美國上周宣布對一系列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高關稅,包括電動汽車。(資料圖)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G7財長會議聲明草案,在與華貿易方面,各國將考慮採取措施,確保公平競爭環境,以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原則。此外,在關於烏克蘭問題上,聲明稱各國致力進一步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和經濟制裁,並將研究如何利用被凍結的俄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援烏。俄財長西盧安諾夫回應稱,若西方非法使用俄資產,俄方將作出報復。

在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俄存放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約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資產被凍結。西方國家一直討論如何利用這筆資金協助烏,有人主張直接將這筆資金轉給烏,但這種做法可能產生一些不利於西方國家信譽的後果,因而沒有獲得多數國家支持。美國後來提出,可將這筆資金所產生的每年約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利息變成貸款轉給烏。

法白蘭地生產商憂成貿易摩擦犧牲品

面對中國電動車的強力競爭,歐盟正試圖舉起「關稅大棒」。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報道,法國白蘭地生產商正為中歐可能升級的貿易摩擦感到不安,擔心可能成為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犧牲品。

法國干邑白蘭地管理局(BNIC)負責人德爾佩奇表示,「我們感覺自己被一些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事物挾持了,只需大筆一揮,我們就會被抹去。無論是對法國還是對歐洲來說,這都將是貿易政策的徹底失敗。」

法國是中國白蘭地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國,中國是法國白蘭地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就有6,150萬瓶白蘭地銷往中國。報道稱,隨着歐盟準備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BNIC擔心此舉將加劇歐盟與中國的緊張貿易局勢。今年初,中國對歐盟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而法國白蘭地佔歐盟出口總量的99%。

德爾佩奇說,「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我們免受風險影響。我們被視為一個可調整的變量,一個可以接受的附帶損失。」

美圖借「產能過剩」統一戰線 專家:美才是市場規則破壞者

美國財長耶倫近日聲稱,美國和歐洲必須針對中國工業所謂「產能過剩」問題形成明確的統一戰線,「以市場為導向的國家」應對中國主導的產業政策豎起一道「反對之牆」。專家認為,美國單獨推動所謂「產能過剩」議題達不到效果,就想拉攏更多國家加入統一戰線。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美國正採取愈來愈多措施干擾市場,「是市場規則的破壞者。」

據彭博社報道,耶倫聲稱七國集團(G7)以外的許多先進工業國家,包括墨西哥、印度和南非,都對中國在電動車、光伏產品、半導體、鋼鐵和其他戰略產業方面的「過度投資」感到擔憂。若中國不改變政策,「市場驅動型經濟體」將面臨來自中國的大量廉價出口產品,這將威脅到其製造商的生存能力。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反駁美國財長耶倫的雙標言論。

歐盟不願意完全附和美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美國希望在此次G7財長會議上拉攏歐盟國家、日韓及一些新興經濟體,來進一步協調對所謂「產能過剩」問題的政策和立場,但從各方近期表態來看,歐盟實際上並不願意完全附和美國,即便認同某些看法,所採取的措施規模也可能更小。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即將舉行,屆時或將圍繞有關議題達成一些共識。美方以「產能過剩」為名試圖強拉G7成員,實際會損害相關國家的利益。

對於美方的表態及對華加徵關稅,歐盟方面以及一些企業反應複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會採取「不同的做法」。德國福士汽車財務總監安特利茨則稱,歐盟增加壁壘的計劃可能會引發痛苦的報復行動,「目前關於關稅的討論是否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是非常值得懷疑。」就連美國國內也有不少反對加徵關稅的聲音。

宋國友認為,從歐美各自的內部結構來看,市場行為者也不認同美國政府的做法。美國強行炒作「產能過剩」這話題具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但其實損害的是商界人士利益。因此,美國國內、歐洲內部的相關公司,會受到不必要的衝擊,就算美歐在一定程度上針對「產能過剩」議題進行協調,也會在內部面臨更多阻礙。

美對中國電池徵關稅「攬炒」 廉價電動車生產成本增千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的新關稅中,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引起廣泛關注,但對汽車業來說,更重要的變化是對中國電動車電池和零部件徵收25%新關稅的措施,遠高於目前的7.5%,這很可能影響美國電動車巨企Tesla最便宜的車型「標準版Model 3」在加州弗里蒙特的生產,因它使用的是中國磷酸鐵鋰電池。

報道稱,根據粗略計算,這一關稅上調理論上會使每輛標準版Model 3成本增加約1,000美元(約7,800港元),這並非難以承受,但在Tesla竭力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會帶來衝擊。另一美國車企福特的標準續航版電馬,也使用中國的磷酸鐵鋰電池。這款車在墨西哥製造,但仍可能被加徵關稅。

磷酸鐵鋰電池比性能更強的含鎳鈷電池便宜,Tesla等公司在西方銷售的大多數電動車使用的是鎳鈷電池。松下和LG Energy等日韓公司在鎳化學領域佔主導地位,而磷酸鐵鋰技術已被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公司產業化。這意味着如果製造商想用它來降低成本,使供應鏈多樣化、不再嚴重依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開採的鈷,他們將很難繞過中國公司。

從美國政府的角度來看,最佳解決方案是在中國生態系統之外,出現一種新的低成本電池技術。Tesla在得州的電池項目正試圖批量生產一種新型電池,該公司上月表示,預計到今年底,該項目將在成本上擊敗鎳基電池供應商,但這表明新型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豐田汽車和其他公司一直承諾的「固態」電池將改變局面,但似乎仍需數年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閱讀:

美國向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馬斯克:反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美對華加徵關稅 法德警告或觸發貿易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