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從服務市民到創造價值 政府應帶頭設具體表彰制度

文/鄭久慧

政府公函信封上印着的「服務市民」,深入民心多年。隨着時代變遷,當局更應思考及提倡的是如何為國家創造價值,為市民創造價值,為香港社會長遠發展創造價值。

「服務」是相對空泛的概念,人的欲求是無止境的,食飽三餐,分分鐘會想魚翅撈飯,所以服務應具備價值判斷,特別是政府服務。本港現時面臨巨大財赤,世界大局與地緣政治急劇轉變,環球經濟轉型勢不可擋,香港不斷推陳出新「拚經濟、謀發展」,亦須集中火力,指明具體方向,聚焦精力及資源去拚搏,避免「見身郁,唔見米白」。當局可從「創價值」方面着手,本着為國家、為社會、為市民創造價值這一角度去確定優先次序,審視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工作成本效益,亦可衡量各政策的實施優劣,能創造價值的,就繼續,沒價值的就去掉,保證公帑用得其所。正如商業企業為何成功,就是因為聚焦成效, 重視衡量價值,時刻銘記須為股東創造價值。若能以創造價值為核心準則,政府開支勢必降低,精簡架構指日可待,往日的蕭規曹隨不復存在,自然不會再維持一些無謂的服務及架構,從根本處改變官僚系統的習性。

官僚系統的習性並不難破除,正如房委會推出資產申報新政後,去年收回逾1.5萬個公屋單位,較過往多55%就是實例。港人不需要只懂「捍衛」每年公務員加薪點、卻無力將政府資源集中在開拓更有意義服務的政府冗員!無疑有不少政府服務,每年使用者很少,卻要花高額維護費繼續保持,並不符合成本效應,公務員能否跳出行政框架,建議其他替代方案,同時承擔起取消服務後可能出現的投訴,乃至司法覆核的挑戰,才能帶動革命性的效益提升,而非局限於所謂的「精簡程序及提高效率」,僅限於節省行政開支,並非提升施政效益。

政府處於社會的壟斷位置,各部門均有自己的服務目標,亦有很多施政方向要實踐,而帶領整體改進方向,施展主導魄力的當屬問責官員。我們常說KPI,KPI說的是實際標準,更高層次的政治智慧超越了KPI, 包含了道德觀與價值觀的評定,包含了為國家社會市民長遠「創價值」的願景,貼近政治家的領域。制定政策時權衡整體社會得失,例如社會有聲音要求特赦黑暴青年犯,予以自新機會,令其成為建設特區的生力軍,同時凝聚香港人心,這就需要具備政治智慧者來權衡利弊作決策。又例如,特區政府積極招商引資的同時,日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傅奎在港表示,我國願與各國深化反腐敗治理,反對以任何藉口為腐敗份子和腐敗資產提供避風港,國家亦支持本港國際廉政學院的工作。故此,拿捏平衡就考驗官員的政治智慧。

當然,問責官員具備政治才幹與魄力的同時,如何避免其「大想頭」,今天想衝出太陽系,明天打算征服宇宙,過度調動社會資源堆砌海市蜃樓,而不能腳踏實地按照本港實際情況謀劃發展,就需要議員及市民的全面監督。所以,提升整體社會價值,不僅要「保中產」,更要發掘勞工階層的潛力,尊重並表彰其所創造的價值,同時確保社會向上流動性,讓更多新晉者來制衡決策者。

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不僅是製造者,更是社會價值的實則創造者。沒了金股匯,香港社會並不會停擺;但是缺了勞動者,餐桌無飯菜,街道滿垃圾,設施無人維修,火災車禍現場缺了救援者,才稱得上是社會危機。雖然立法會昨天通過的「設立香港勞動模範評選機制」屬無約束力的議員議案,但對尊重勞動者貢獻,激勵各界僱員的自我實現,提升香港新質生產力,從而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絕對有莫大裨益,政府應帶頭設立具體的表彰制度,力求從「服務市民」攀升到更高階的「創造價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從服務市民到創造價值 政府應帶頭設具體表彰制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