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暴青悔過 可否特赦?

文/黎岩

今日有媒體以「青年犯暴動罪獄中反思 感激家人支持 冀社會給改過機會」為題,刊登了一篇有關於修例風波期間參與暴力犯罪活動並被判刑的兩位青年的反思悔過心聲,期望社會以和諧和解心態,包容寬容,給予這批當年被反中亂港勢力煽惑蠱惑參與暴力犯罪活動,但犯罪程度不算嚴重的人士改過自新的機會。相關文章再度引起社會各界對涉及黑暴期間暴力犯罪、迄今已進入或尚未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有強烈願望悔過自新人士,重投社會,從而營造和諧包容社會的深切反思。

始於2019年6月的修例風波,令香港一度捲入暴力漩渦,經濟民生遭遇重創。在外部勢力插手干預下,曠日持久的嚴重暴力犯罪活動衝擊法治基石、威脅民眾安全、重創經濟民生,挑戰「一國兩制」底線,嚴重危害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正是中央依據憲法及基本法,當機立斷制定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香港國安法,才令到烏煙瘴氣的香港由亂到治,回復正常的法治軌道。

根據保安局資料,自2019年6月9日至2021年2月28日,警方在修例風波中先後拘捕涉案者10242人,其中2521人已經或正在進行司法程序,約720人被控暴動罪,其餘人被控非法集結、縱火、侮辱國旗等罪行。在涉及司法程序的2521人中,883人必須承擔法律後果,包括614人被定罪、261人須簽保守行為、4人被判照顧或保護令、4人因藐視法庭經民事程序被處罰,其餘各人司法程序仍在進行。

香港是法治社會,犯案者必須面對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乃天經地義。但也應該看到,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政治背景下,特別是反中亂港勢力處心積慮的煽惑蠱惑下,大批涉世未深的無知幼稚的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正如今日媒體報道的其中兩位案犯發自內心的懺悔,他們之所以夠膽參與犯罪活動,很明顯是受到了煽惑蠱惑,誤以為所從事的犯罪活動是「正義行為」;他們甚至誤以為法不責眾,不會被拘捕,不會受到法律制裁。但他們恰恰忽視了一個客觀現象,為何修例風波的始作俑者李柱銘、黎智英、戴耀廷的子女卻未能與他們「並肩作戰」衝鋒陷陣?修例風波期間的參與者,很大程度上是充當了反中亂港勢力的炮灰與馬前卒。

當社會復歸風平浪靜的法治時代,鋃鐺入獄的犯案者在懲教署卓有成效的管教下,面壁思過也好,捫心自問也好,悔不當初也好,確實觸動了絕大部分人的靈魂深處,我是誰?我在哪裏?我在幹啥?我為何會落得如斯下場?

媒體報道提及的當年只得17歲的懵懂少年,於2019年在理大暴亂現場被捕,最終因暴動罪成被判入刑。當時是朋友叫他一起前往理大,他認為自己不會出事,但最終被拘捕,並判入教導所。想及當年犯案悔不當初:「我真係好後悔」。他透露因為在教導所的日子,家人一直都支持及包容,風雨不改前來探望,他開始知道家人對他的重要性,亦感受到真正關心自己的並非「手足」,而是家人。他承認當年受網絡謠言蠱惑,行為非常魯莽違法,沒有想過家人的感受,自己想到做什麼就去做,根本沒有想過後果。

據他講述,懲教署安排學習增強國家意識的課程,例如書法比賽及中國歷史等,加深了解中國文化,以及理解國家的立場,當中包括對國家及國家安全的認識,該「暴青」表示自參與後,令他加深了對國家的認知,他認為自從有國安法之後,香港社會的安全性提高,並回復了以往的秩序及安全。痛定思痛,他希望社會可以再給予他重新做人的機會,日後有機會盡責任,回饋社會,最重要是回報家人。

修例風波已經過去了四年,迄今雖然令市民仍然心有餘悸,但在全社會一心一意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當下,尤其是已經從法治層面築牢了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法律屏障,已然邁向了由治及興的新方向,確實需要一個和諧寬鬆多元包容的社會。單就執法司法機構而言,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切實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駕護航。雖然不能夠「好了傷疤忘了痛」,但一味顧念傷疤,就不能完全告別過去,並難以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也就難以凝聚全社會的人心民心。

況且,諸多案件已經過去了四年,或極有可能因為證據缺失等原因,需要耗費司法機構更大更多的精力,亦未必真正能夠凸顯法治公義公正。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逾2000名涉案者中,絕大部分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除去諸如黃之鋒之類的又臭又硬的死硬對抗分子外,相信絕大部分都是被煽惑蠱惑欺騙的無知者,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審理,最多判刑幾個月甚至保守行為,確實沒有多大現實意義。

更大的問題是,這批青少年正值讀書增擴見識之際,雖然懲教署也會安排相關的課程,但畢竟不是系統的教育,若然失去系統的教育機會,將來回歸社會,也很難發揮積極的建設作用,在沒有好的出路的情況下,或會再度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有鑒於此,為營造和諧社會,釋放本就緊張的司法壓力,最重要的是,向國際社會宣示香港國安法例針對的只是危害國家安全的極少數案犯,比任何國家與地區的相關法律都更為寬鬆,從而改善輿論與國際環境,凸顯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所在,繼而凝聚最廣泛的人心,形成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濃厚氛圍。

因此,建議當局盡快啟動案件甄別識別程序,對於被欺騙被裹挾被煽惑、且無重大過失(至少不涉及重大暴力犯罪活動)的涉案「暴青」,在給予懲誡教育的同時,對於那些能夠真誠真心認罪悔過者,能夠在今年的特區成立紀念日前夕予以特赦,早日給予新生機會,讓社會包容接納他們,使之能夠成為特區建設發展的積極參與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暴青悔過 可否特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