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中國兵工之父俞大維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貢獻

文/關品方

過去百年間,中華民族英雄兒女可謂人才輩出,在強軍建設方面有過重大歷史貢獻。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成立。1927年南昌起義,標誌着人民軍隊建軍的開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期間經歷過14年抗日戰爭(1931-1945),艱辛卓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建設最重要一環是兵工廠,要能夠生產軍備武器。俞大維是公認的中國「兵工之父」。

俞大維1897年出生於浙江紹興,來自名門望族。父親俞明頤,伯父俞明震在晚清期間享譽教育界。俞氏是大家族,為國為民投身革命,堪稱滿門忠烈。俞大維就讀於復旦中學和上海聖約翰大學,1918年(21歲)遠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只花了3年時間,連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隨後到德國深造11年(1921-1932),研究數理邏輯與兵學。1925年,他的一篇題為「數學邏輯問題之探討」的論文,刊登在當年由愛因斯坦主編的德國數學雜誌上,成為在那份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中國第一人。他的學術成就比較華羅庚的更早。

因為生逢亂世,為了報效祖國,他在德國鑽研軍事,成為彈道專家。1933年回國後,俞大維擔任兵工署署長兼兵器教官,成為國民政府製造軍備武器的領軍人物。抗戰期間,中國的兵工廠全部歸他管轄。

俞大維的母親是曾國藩的孫女曾廣珊。俞大維因此是曾國藩的曾外孫。俞大維的姑媽俞明詩是陳寅恪的母親。陳寅恪的妹妹陳新午是俞大維的妻子。俞大維的妹妹俞大絪是化學家曾昭倫的妻子。曾昭倫是曾國藩弟弟曾國潢的曾孫。俞曾兩家都是官僚地主階級出身,但在民族命運存亡絕續的關頭,稱心快意,幾家能夠?有志青年大都投筆從戎,精忠報國,獻身革命,不論是參加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共同的理念是力挽狂瀾救中國。

俞大維的胞妹俞大綵是1919年領導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傅斯年的妻子。傅斯年先後出任北京大學代校長和台灣大學校長。俞大維的長子俞啟德是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的丈夫。俞大維的堂侄俞啟威是共產黨元老級革命家,早年是青島學生運動的領袖,領導過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5年),後來成為冀魯豫邊區的主要創建者,解放後曾經出任天津市市長。他對革命無私付出,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因積勞成疾,1958年病逝於廣州,被稱譽為「共產黨人和革命幹部學習的榜樣」。

我們從俞氏家族的獻身經歷,可以看到中國當年的精英階層為國效命,有優良家風和傳統,以知識分子而效忠國家,不負時代賦予的使命。在民族大義面前忠勇報國,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我們都應該銘記。俞大維作為近代中國兵工之父,尤其在大後方的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製造槍炮彈藥車輛以至戰袍軍靴輜重等各種各樣的裝備和武器,為中國抵禦外侮和獨立自強付出畢生精力,堪稱民族英雄的典範。在抗戰期間,動盪不安的年代、國破家亡的時刻,特別能夠激發出全國人民保家衛國的熱血激情,湧現一批批像俞大維這些高學歷的抗日愛國者獻身革命、不怕犧牲的英雄兒女。

回頭再說俞大維。他終其一生信奉外曾祖父曾國藩的家庭教訓,以「不近人情的事不做」作為他行事的標準。他終其一生,刻苦學習,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身先士卒,寬厚待人,盡忠職守。他在早期從事學術研究的人生階段,一度和史學大師陳寅恪齊名,同被譽為「全中國最有希望的讀書種子」。他在後期從事兵器生產的人生階段,得到國內外軍事領導的一致肯定、讚揚與信任。他無黨無派,雖然不是職業軍人,也曾出生入死負過傷。他1993年以96歲的高齡病逝於台北,遺體火化時出現數十枚彩色舍利子和一枚彈殼。余光中曾經有詩讚揚俞大維光榮偉大的一生。這首詩有幾句值得我們誦讀,深切緬懷以俞大維為代表的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為了國家民族前赴後繼的先烈先賢。

「今夏,熱烈的只剩老太陽;那場炮火早散了佘燼,除卻這一枚薄金屬。彈道學一件例證,考古學一截樣品,銷在你舊傷的深處。終於,焚化爐將你吐出。一過了火滌之門,再難分是劫灰還是炮灰。誦經聲中,高僧肅然,將一粒粒舍利子鄭重檢出,忽聽得一聲金屬的厲嘯」。那是埋在俞大維體內幾十年的一枚彈殼。

如今硝煙瀰漫的日夜早已過去,國家在強軍建設的道路上高歌猛進,兩岸有機會以和平的方式完成統一。如果近代中國的兵工之父俞大維仍在生,他會怎樣想?他會願意見到兩岸兵戎相見?過去24年,民進黨執政長達16年把台灣弄到烏煙瘴氣,最大的罪惡就是宣揚「台獨」,引狼入室,背叛祖國,倚美謀獨,花錢軍購。筆者認為,如果俞大維泉下有知,在新時代的今天,他肯定會支持國共兩黨通過政治協商三度合作,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如果有人對此有任何質疑,可儘管提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中國兵工之父俞大維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貢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