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良言深聲|嚴格規範劏房市場 締造安心居所

文/梁秉堅

「我只想盡快獲派公屋,讓孩子們住在一個寬敞整潔的家」,曾經有位居住於劏房的單親母親聲淚俱下地告訴筆者她最大的願望。直至今時今日,這位母親的遭遇實屬冰山一角,香港仍然有大批基層家庭,一家大細擠在劏房艱苦度日,需要特區政府予以重視,加強落實租管,取締劣質劏房。

劏房問題持續困擾社會多年,據統計處報告顯示,本港於2021年有約10.7萬個劏房單位,容納21.4萬人,當中有15.9%,大概3.4萬名為兒童居住。遺憾的是,部分劏房環境惡劣,只有不足百多呎的面積,沒有窗戶,有些甚至是「廚廁共用」、「上床下廁」等,孩子們缺乏良好的成長環境,唯有瑟縮在狹小的床上完成功課、玩樂,令人痛心。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期維持於5年以上,遠遠超出政府的3年「上樓」承諾,以致獲派公屋成為許多劏房家庭的夢想。

自李家超團隊上任後,特區政府積極推動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計劃,供輪候公屋逾三年、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申請。不僅部分單位選址巿區,而且制度設計上更為人性化,考慮劏房家庭的需要。舉例來說,位於新界偏遠地區的房屋會有社福機構協助,幫助住戶重新適應環境,減少生活上的困難。

不過,要解決住屋難題,並非一蹴而就。雖然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可於未來十年滿足30.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供應目標,但目前只有約10.5萬個房委會單位動工,距離房屋供應充足,似乎仍有很長的時間。若然劏房是迫於無奈、難以避免的現實選擇,政府更加有責任加強規範。

現時,政府主要通過租務管制和水務條例等方式監管劏房,惟執法力度有待改善,例如,有劏房戶反映,相關政策實施多時,劏房市場依舊「無王管」,市面仍有為數不少的不良地產中介未有按例執行,容許劏房業主繼續濫收水電及其他雜費。要知道,租戶始終寄人籬下,擔心被業主「秋後算賬」,政府不能單靠他們舉報,扭轉歪風,反而要逐步提高抽查率,增加罰則,提升阻嚇力,確保各方切實遵守。

另一方面,政府有意推行登記制度,未有登記的業主不能經營劏房,又制定劏房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務求盡快取締「劣質劏房」。一旦落實,既能令市民了解何謂合格的居住環境標準,還可以對符合標準的劏房給予一定程度的合法化和扶持,提升整體劏房質素,讓有需要的居民能夠在劏房中獲得基本的居住尊嚴。無論是劏房登記制,抑或是分級制,只要能充分考慮各持分者意見,減少不合標準的劏房繼續出現,筆者都保持開放態度。

總的來說,解決劏房問題需要政府從多方面着手,不僅要加快興建公屋,亦要積極改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的居住環境,提供更多誘因,包括給予搬屋津貼、放寬申請入住門檻、延長過渡性房屋租住期等等。同時,政府要嚴格規範劏房市場,確保劏房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保障。只有通過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才能為有住屋需求的基層市民締造更加安全、衞生和有尊嚴的居住環境。

(作者為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深水埗區議員、註冊社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良言深聲|嚴格規範劏房市場 締造安心居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