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為香港普通話廣播作出貢獻的人們 向你們致敬!

文/鄭久慧

服務香港電台普通話台逾廿載、將青春歲月奉獻給大氣電波的資深DJ關偉光先生,本月初因病離世,享年59歲。他的聲音、他所選的音樂陪伴無數聽眾開始一個個美好的早晨,風雨無阻。而常在颱風天趕回廣播道為同事替更的他,溫柔的聲線似乎令狂風雷暴都平靜下來,陪伴無數聽眾入睡。

今年初一,他在節目尾聲透露將放假,忠實的聽眾們盼了又盼,不少人在港台社交媒體留言詢問,亦有人在討論區發帖「關偉光去咗邊」,奈何等了又等,卻再也等不到他的歸期。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香港特區同齡,在1997年回歸前開播。筆者與母親當時剛來港不久,母親喜歡聽收音機,還記得聽到第七台將轉為普通話台的時候,母親眼有淚光:「終於可以在香港聽到普通話!」

筆者聽關偉光的節目長大,記得普通話台開台之初,人手資源非常有限,只在某些時段與第五台分途廣播,才播放普通話節目。關偉光聲線溫柔,普通話廣東話皆流利,他的金曲節目令人百聽不厭,一首首好歌如涓涓細流,紓緩了不少低下層勞工家庭因工作勞累、住所擠迫而造成的家庭關係緊張。

普通話是非常優美的語言,如何讓更多香港人接受普通話?習慣聽普通話?甚至愛上聽普通話台?相信是關偉光及其同事們時常思索的問題。這些年,筆者常常在的士及小巴聽到普通話台的多個音樂節目、點歌節目,有次問司機,為何普通話台「咁入戶」?司機大哥一言而蔽之:「最緊要好聽!」

音樂無疆界,拉近你我他。懷舊金曲代表了港人的集體回憶,亦代表了濃濃的人情味。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的都會,各類文化資訊包羅萬有,港人音樂品味高,要做好一檔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節目,耗費的心力絕不為外人道。一位鄧姓讀者在港台網頁的留言讓人一窺關偉光的苦功:

「一聽就迷上你的節目,現在唔聽唔舒服,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自小也有聽60、70年代的懷舊歌,但很少聽到20、30年代,無論是你的英、普、粵、日的懷舊歌都令我耳目一新,很多我從未聽過又很動聽,你的年紀能選到這些歌播放,一定是你聽過覺得好才播放,定必花過不少功夫及努力,值得我敬佩你的專業。最近你講起香港40、50年代的電影及電視劇主題曲及主演明星、主唱歌手的故事,也令人非常回味。本來好想寫信去電台道謝,現在能在網上找到你的一片小天地真的好!」

除了普通話電台頻道,港台電視部在去年2月李百全上台後進行了連串改革,漸漸轉型為今天香港市民非常喜歡看的港台電視31,每晚無數國劇贏盡口碑!但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而是無數人付出十餘年努力換來的。早在8年前的2014年1月,港台電視33在2012年的成功試播後正式開台,主力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某現任助理廣播處長在當時事事躬親,帶領香港電台的團隊攻克不少溝通、技術、節目安排上的困難。

回想97年香港回歸時,香港只得一個普通話台;回歸25年後的今天,香港仍然僅有一個普通話台。筆者詳閱香港法例第562章《廣播條例》及香港法例第106章《電訊條例》,均未要求免費電視或免費模擬聲音廣播牌照的營運商,必須開設普通話台或製作普通話節目。立法會應積極考慮修訂公共廣播的發牌條件,要求增設普通話頻道,讓更多來自華夏的聲音「入戶」,消弭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語言及文化的阻隔!同時受香港地勢所限,部分地區未能接收到電台的AM廣播,應增設更多發射站及地區FM頻道,讓普通話頻道的覆蓋範圍趕得上現有的廣東話頻道,例如香港電台在2005年增設了天水圍地區FM頻道。

關偉光,收工喇!衷心感謝你們這些香港普通話廣播的開荒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為香港普通話廣播作出貢獻的人們 向你們致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