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評論

【議視聽】第3集:民生疾苦面面觀 | 嘉賓:何啟明 容海恩

第3集《議視聽》請來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和立法會議員容海恩,一起解說民生難題。

文評武論|同心破解深層次矛盾 協力同開香港新篇章

在去年9月,筆者就曾在點新聞網站以《善用「一國兩制」 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為題,指出「『香港深層次矛盾』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說,就是身份認同和捍衛核心價值的問題;從形而下的角度來看,是貧富懸殊、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青年無法上流的問題。一個問題,兩種表述,但殊途同歸,歸根結底都是文化認知的矛盾,是殖民文化和愛國文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上的矛盾。換言之,房屋問題、貧富差距等都是文化認知矛盾的外溢。」可以說,「深層次矛盾」始終是香港發展「如鯁在喉」的一根「刺」。

講真D|市民關注「搶人才」、穩疫情 施政報告政策應盡快落實

特首李家超日前已發表了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報告內的「搶人才」、投資基金以至簡約公屋等措施,肯定是嘗試打破框框的新措施。為了解民意,「點新聞」在報告公布當日就進行調查,並於昨日發布調查結果,發現受訪市民最關注的是「搶企業、搶人才」以及「穩疫情、保經濟、盼通關」的內容。綜合調查結果,筆者認為由於香港將在國家機遇下大有發展空間,向外招攬人才乃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穩疫情、保經濟以及盼通關仍是市民的一大期盼,期望施政報告內的不同政策能盡快落實,改善香港經濟,也讓盼望回到內地的市民,可以一償心願。

講真D|推行政策落實KPI 須拿出幹勁與魄力

微觀特區政府不同範疇的績效指標,我們可以說是不同政策局或部門要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但從宏觀角度看,這些「小問題」其實反映着特區政府一直存在、甚至是由港英時代積累的問題,就如醫療問題,筆者記憶所及,小時候到公立醫院覆診,等候時間更長、更艱辛;又或者是貧窮問題,從前有種比劏房更惡劣的居住方式,叫「籠屋」(即是人睡在鐵籠中,不肯定現在是否已絕跡)。特區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發現、理解到社會問題後,能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公務員團隊能貫徹執行,所以要完成不同的績效指標好,要解決香港民生矛盾也好,今次施政報告可以是一個好開始,但由治及興之路,其實很需要政府的幹勁與魄力。

霍震霆:施政報告支援運動員 冀港辦國際級賽事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公布施政報告,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包括興建香港第二個體育園等。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對此表示歡迎,港協暨奧委會將全面配合特區政府的體育政策,推動體育專業化和產業化。隨着疫情緩和加上啟德體育園明年落成,他期望香港可舉辦更多國際級體育盛事,為有志從事運動行業的人士提供發展機會。

點網快評|為國分憂 為民謀利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的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以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二十大報告中的治港方略為指南,全面準確贯彻落实了二十大報告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治港理念,是一份具有國家大局意識、兼顧特區社會經濟長遠發展與謀求市民安居樂業的施政綱領。

社聯冀隔離設施改為「簡約公屋」 增社福配套服務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指將於未來5年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未來10年可建公營房屋36萬個單位。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歡迎施政報告就公屋所提出的措施,指能協助住在劏房或惡劣環境的家庭盡快達到政府資助房屋門檻,惟他關注到公屋興建時間長,建議政府在疫情後將部分社區隔離設施改為「簡約公屋」。

譚耀宗:施政報告落實二十大精神 盼助力香港解決深層次矛盾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公布了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這是香港開啟良政善治新時代以來的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指引方向。本次報告以習近平「七一」講話中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為指導,內容全面、務實,並且提出了詳細以及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對本次施政報告內容表示支持。

點論|搶人才更要留人才

人才是一個地區發展最寶貴的資源,而當今環球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戰」。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才是人力政策的正道。

講真D|香港深層次矛盾深在哪

中共二十大昨日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報告指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講真D|搶人才應該有招數

最近以來,人才流失與搶人才成了熱門話題,連帶各大政黨各路專家都獻計獻策,呼籲特區政府出招搶人,以應對全球性的人才競爭,提升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與動能,讓社會能夠可持續發展繁榮。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究竟如何搶,怎樣才能搶到香港亟需的專才?如何令到搶來的人才能夠安心長期奉獻服務香港?諸如此類,眾說紛紜。

來論丨百日成效卓著 務實為民獲讚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8日在媒體發布題為「同開新篇一百日」的長文,文章總結回顧了上任一百天以來的主要工作內容,深刻闡述了工作內容所涵蓋的主體思想,以及對未來工作的展望。此文一發表,市民群眾紛紛點讚。正所謂「銘記夢歸處,不忘來時路」,不斷審視回顧所做之事,牢記務實為民的初心是一個優秀領導者所應當具有的品格。「我與管制團隊每天關注並回應民心所盼,期望用行動解決分歧,用結果爭取信任,用成績累積互信。」李家超在文章的開頭這樣講到。可見能夠敞開心扉與全港市民對話,時刻心繫香港市民,這正是香港所需要的特首。

來論丨與國際通關 能否讓香港復常?

政府在8月12日宣布,放寬海內外人士的檢疫政策:從原來的「7+3」直接跳級到「0+3」,超出預期的禮包,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近期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等人呼籲政府應加快實施「0+0」通關,加快國際通關步伐,讓香港與國際重新無縫接軌。香港向世界開放,是大勢所趨,只有開放,才能恢復及重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地位。讓香港盡快從疫情中走出來,這是中央支持和理解的,也是社會共識。

來論|新施政報告能否勇於求變、不負眾望?

香港政府應積極有為、堅持創新、努力不懈,方能克服重重難關。市民殷切期盼特首高瞻遠矚,助力香港扭轉乾坤。

來論|引入醫護活水解市民看病難題

這些年雖然特區政府也有限度引入海外醫生,但效果不明顯,對龐大醫生缺口可謂杯水車薪。哪怕去年通過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免試執業,但符合四項條件(香港永久居民;須在公營醫療機構如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醫學院全職工作至少5年等)回港執業的少之又少。可見只有深層次改變結構性問題,為香港的醫護人手引入活水,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期待行政長官的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對彌補醫療短板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