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觀

記者手記|那刻,「世一」看向我的鏡頭——獨闖全運採訪新體驗

【點新聞報道】「什麼?孫穎莎剛才是看着鏡頭說話了嗎?」「天吶!朱雨玲是回應我的問題了嗎?」彼時站在全運會澳門賽區乒乓球比賽混採區的我仍在恍惚,彷彿剛才開口提問的不是自己,不過手機的視頻清晰且完整地記錄下新人記者的珍貴瞬間。而除了難得的訪問環節,還有許多驚喜與意外,共同拼湊成我在澳門報道全運會的難忘經歷。

記者手記|我的全運會記者身份在港區主媒體中心「覺醒」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竟成為了全運會記者...」這不是《新聞女王2》的特別劇情,而是作為一名剛入行的新聞記者,我即將面對的工作挑戰。只入職3個月的我,就陪伴香港迎來了專屬的「四年一遇」——全國運動會,首次有機會進入全國性賽事的媒體工作環境,我的內心既期待又緊張,雖沒有徹夜未眠,但也為初訪主媒體中心的拍攝工作奮戰寫稿到零點後。

記者手記|「風王」樺加沙下 新人記者30小時內的三個「第一次」

作為新手記者的我,在這30小時內迎來了三個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戴上貼着「點新聞」標誌的頭盔、第一次做出鏡直播,也是第一次在現場報道颱風。
編採手記

記者手記|那刻,「世一」看向我的鏡頭——獨闖全運採訪新體驗

【點新聞報道】「什麼?孫穎莎剛才是看着鏡頭說話了嗎?」「天吶!朱雨玲是回應我的問題了嗎?」彼時站在全運會澳門賽區乒乓球比賽混採區的我仍在恍惚,彷彿剛才開口提問的不是自己,不過手機的視頻清晰且完整地記錄下新人記者的珍貴瞬間。而除了難得的訪問環節,還有許多驚喜與意外,共同拼湊成我在澳門報道全運會的難忘經歷。

記者手記|我的全運會記者身份在港區主媒體中心「覺醒」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竟成為了全運會記者...」這不是《新聞女王2》的特別劇情,而是作為一名剛入行的新聞記者,我即將面對的工作挑戰。只入職3個月的我,就陪伴香港迎來了專屬的「四年一遇」——全國運動會,首次有機會進入全國性賽事的媒體工作環境,我的內心既期待又緊張,雖沒有徹夜未眠,但也為初訪主媒體中心的拍攝工作奮戰寫稿到零點後。

記者手記|「風王」樺加沙下 新人記者30小時內的三個「第一次」

作為新手記者的我,在這30小時內迎來了三個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戴上貼着「點新聞」標誌的頭盔、第一次做出鏡直播,也是第一次在現場報道颱風。

孫東專訪|記者手記:創科 離我們有多遠?

創科離我們有多遠呢?對於從中學起就一直學文科、畢業後做文字工作的記者而言,「創科」這個詞忽遠忽近,近在我一直關注着國家和香港的種種創科舉措及成果,遠在那些專有名詞和數據指標對我來說還是太過晦澀。

記者手記|一場6000人的深夜撤離

近期香港大新聞不斷,作為記者,已連續戰鬥在新聞一線多日,9月19日更是早上8時就便已就位,上午與同事們一起順利完成了特首專訪的採訪攝製工作。孰料一單突發新聞在午後打破了平靜——鰂魚涌濱海街一個地盤發現戰時炸彈,大量市民開始疏散。

(有片)記者手記|來杭州玩一場「科技之旅」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提到杭州腦海中首先浮現自然少不了美景與西湖,但相信現時還有人會想到「六小龍」。筆者日前就來到杭州,先後參觀拜訪了文三未來科技體驗中心、未來科技城以及夢想小鎮,進行了一場不同的「科技之旅」。

(有片)記者手記|重訪閱兵路 以鏡頭致敬歷史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9月3日首都天安門舉行盛大閱兵,我有機會在現場參與報道,已倍感震撼。今日(4日)我重遊此地,騎共享單車,與眾多市民一起,一手扶車、一手舉手機,邊騎邊拍,記錄這條昨日閱兵之路,感受國家強盛武力的餘韻。

記者手記|一個普通軍迷看「九三閱兵」

這些年來我國的軍事實力快速增長,能在短短二十多年親眼見證這一過程感到十分幸運,感慨萬千。不知2027年和2029年是否會有閱兵式,是否會帶來新的驚喜?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