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保健品市場「無王管」 小林製藥事件會否在港上演?

文/金麟

日本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保健品被揭有「傷腎」風險。近期有部分消費者在使用該公司生產的含有紅麴成分保健品後,出現腎臟部位疾病。最新消息是,因服用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的消費者死亡人數增至4人,逾百人住院治療。

公開信息顯示,紅麴是傳統發酵食品,由熟米加紅麴菌發酵後製成,在紅麴米、腐乳、酒類中常見,一般認為可以改善腸胃和新陳代謝,亦有降膽固醇、改善血壓血糖功效。但製作紅麴時要在熟米中加入紅麴菌,過程中會產生毒素,需要清除後才可售賣,因此生產過程要有嚴格把關。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推測,估計今次有機會是檢測遺漏導致事故。

近年很多市民以調理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為由,自行到藥房購買保健產品,但小林製藥事件凸顯「保健品」市場參差不齊,而且「無王管」。香港文匯報記者到尖沙咀多間藥妝及藥房巡視,雖沒發現相關涉事保健產品,但發現有日本水貨藥物,或自稱「保健產品」相當氾濫,種類繁多,眼藥水、胃藥、感冒藥都有,而根據包裝盒說明,更聲稱成分不含受管制毒藥,所以無須獲得香港藥物註冊編號。崔俊明坦言,並不是所有藥物都需要註冊藥劑製品,尤其是保健品,「除非在藥物成分中涉及包括止痛藥、抗生素以及類固醇等,便一定需要註冊。」而且,絕大部分國家對保健品均沒有註冊制度,變相讓保健品市場更加「無王管」。

市民服用保健品本無可厚非,但也要避免購買水貨。因為紅麴成分保健品在運輸過程的溫度和濕度亦有機會令紅麴再次發酵,從而產生毒素,因此購買水貨可能潛藏風險。而且,由於「水貨」保健品並非經由代理流入香港市面,要進行源頭追蹤及回收非常困難,這是「水貨」的最大問題。

今次「小林製藥事件」,香港可以作為警號,顯示有關部門必須加強抽查產品,確保有效成分未變質,同時也應該加強公眾教育。崔俊明建議市民購買相關保健品時,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不要自行購買,也不要被售賣員的商業銷售手法所迷惑,避免「補身變傷身」的慘劇發生;又建議政府加強抽查保健食品,以保障品質及安全性。

確實,在購買保健品時,很多售賣員的「套路」是「這個藥最好,絕對值得買」,作為商業銷售的手法無可非議,但售賣員畢竟不是專業的醫生或藥劑師,所以給出的並非專業意見,消費者還是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事件發生後,大阪市發布行政令,責令小林製藥召回並銷毀3種問題藥品。小林製藥公司宣布對相關產品進行召回,召回數量多達約30萬份,何時能全部召回也還是個未知數。而且,相關數據顯示,小林製藥公司在2023年共生產約18.5噸紅麴原料,其中約2.4噸為該公司生產保健品自行使用,餘下的約16.1噸被銷售給其他企業,包括食品企業、化妝品企業以及批發商等。數據顯示,銷售給其他企業的約16.1噸紅麴原料中,約6.9噸被用於生產保健品,這其中有一部分紅麴原料可能含有疑似導致腎臟疾病等健康問題的未知成分。也就是說,事件波及範圍將擴大到何種程度、帶來多大的危害目前仍難以預計。

事件發生後,本港及內地亦展開積極行動。內地方面,天貓、京東、拼多多等海外旗艦店緊急下架相關產品。本港衞生署則指,相關產品不是本港註冊藥劑製品或註冊中成藥。根據紀錄,現時香港共有3款含有紅麴作為有效成分的註冊中成藥,衞生署已聯絡這些中成藥的註冊持有人,並確認並非使用「小林製藥」製造的紅麴原料。署方指出,沒有收到相關藥品的不良反應報告,本港沒有含有紅麴或紅麴米作為其有效成分的註冊藥劑製品。這下,香港的消費者或許可以鬆一口氣。

面對此類事件,主動回應民眾關切,亦是務實之舉,但事件凸顯的保健品市場「無王管」、沒有註冊制度無須獲得香港藥物註冊編號等問題,亦需要社會各界重視,從市民的身體健康角度出發,及早解決,避免「小林製藥事件」在港上演。

相關閱讀:

紅麴保健品 食前睇真D(附攻略)

熱點追蹤|小林製藥「傷腎」保健品風波 多人入院治療 累及多公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保健品市場「無王管」 小林製藥事件會否在港上演?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