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十):虛擬資產大力發展的基礎條件

文/導祖

業界在談論金融科技前景的時候,主要提到三個方向:(1)業務流程的電子化,目的是提高金融業務運營效率;(2)決策流程的科學化,這部分與人工智能有關;(3)數字經濟,在數字經濟中,以虛擬貨幣為代表的虛擬資產又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卻不是主要部分,將虛擬資產等同於數字經濟易造成誤解及影響數字經濟的長遠發展。內地目前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但卻限制虛擬資產(含加密貨幣)是有一定考量的。香港特區政府年前發表的(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也是建基在客觀清醒的認識上:「虛擬資產和加密貨幣是科技創新產物,但並非法律認可的合法支付方式,無法完全和有效地用作付款用途,所以不能成為香港的法定貨幣。」導祖認為,虛擬資產和加密貨幣要得到政府力推,目前的基礎條件仍需完善。

金融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創新脫離不開業務本質,即撮合資金的供需。猶記得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剛推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指出其不是創新而是變形,因為歸根到底是撮合資金的供需,只是正常的IPO上市融資是先有資金需求方,然後再找資金供給方,而SPAC是先把資金供給方攏集,再尋找資金需求標的,與設立一個創投基金再去投資單一項目沒有本質區別。同樣的道理,我們研究虛擬資產和加密貨幣,先要了解清楚其創立的本質是什麼?

早在2017年比特幣價格第一次衝擊1萬美元時,筆者就向好友請教其理論基礎,那時其定位是貨幣的一種,只是虛擬的,可以用於作為支付手段,其他稀缺性、去中間化都是輔助說辭。但這個基礎在圈子內的頭腦風暴中遭受到質疑,假設一輛特斯拉售價3萬美元,今天可以拿3個比特幣購買,但第二天如果比特幣暴跌,電動車售價還是3萬美元,但這時候支付的3個比特幣已經不值3萬美元了,銷售商或廠商是面臨風險的,因為需最終轉換為美元才是實際收入。在這片質疑聲中,比特幣價格直接插水到3000美元,同時出現了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一方面證明了質疑的合理性(雖然質疑者經常被冠以「保守」),一方面客觀也完善了加密貨幣的生態體系。

到了2020年後比特幣展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漲,這時候的故事邏輯與2017年出現了區別,更具備說服力,即定位為電子黃金。因為疫情的影響,美聯儲開啟了天量QE(量化寬鬆),以美元標價的電子黃金順理成章地受到追捧,暴漲近20倍。Undertable資金的需求也得到驗證,同時出現了大量其他的加密貨幣,如以太坊、狗狗幣等。這些替代幣的出現使持有者發現「電子黃金」的理論基礎沒有實物黃金牢靠,價格也因此出現了大幅調整。

2021年下半年伴隨着元宇宙和Web 3的探索,加密貨幣的理論基礎得到進一步完善,即用於元宇宙支付的貨幣,而且在Web 3條件下可以接受虛擬貨幣的非單一性(但這其實是推翻了過去稀缺性和電子黃金的邏輯),在這個階段出現了NFT(非同質化代幣)。只是隨着美聯儲加息,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因為缺乏美元流動性維持運營而宣布破產,以及美國FBI打擊Undertable要求各交易所提供參與人資料,導致其另一理論基礎「保密」崩潰,代表貨幣比特幣價格由最高近7萬美元下跌近80%到15000美元以下。

總結回顧加密貨幣的發展歷程和邏輯,筆者認為虛擬貨幣的本質或理想應用場景還是物品交換的中介媒質,只是這種物品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實物物品,而是元宇宙中的虛擬物品,或業界致力構建的現實世界物品在元宇宙中的映射。而虛擬資產可以是虛擬世界中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也可以是現實世界資產在元宇宙的映射。但這種理想場景的實現,仍然需要具備一定基礎條件,否則可能如誕生以來所呈現的,更多成為交易符號或Undertable的中介媒質。一是國家及其法定貨幣的消失,從而使現實世界和互聯網世界一樣成為一個無障礙連接的社會,否則的話,不管是跨國的支付,還是一國之內以區塊鏈為界發行的代幣,都可能構成對國家運營管理構成干擾的地下金融,受到嚴格的監管。而在目前的技術條件無法實現順暢監管的條件下,國家的首選還是法定貨幣電子化,而非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虛擬貨幣。二是元宇宙追求的沉浸式體驗的實現,真正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頭號玩家」展現的場景進入真實和虛擬世界難分的狀態,因此以Meta為代表的不少企業在硬件頭顯上投入了無數資金,但是目前看收效甚微。

筆者請教過光學領域的朋友專家,在目前的物理條件下,實現既要沉浸式,又要高清晰度,還要輕質的完美感受是不可能的。而沒有這種完美感受,生創一個虛擬世界基礎是不牢固的。這樣看來,兩項基礎條件的達成仍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數字經濟要發展,但短期支付實現可能性較高的是法定貨幣的電子化。

更多閱讀: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九):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人才問題之補香港短板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八):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人才問題之香港優勢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七):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商業化問題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六):解決初創生物科技企業發展遇到的產業化問題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五):解決初創生物科技企業發展遇到的融資問題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四):不能用中介思維建設香港生物科技中心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三):伸出生物科技合作橄欖枝的灣區北岸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二):互聯網巨頭的橫向海外發展之路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一):互聯網領域還可能有獨角獸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十):虛擬資產大力發展的基礎條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