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八):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人才問題之香港優勢

文/導祖

導祖和大家頭腦風暴了解決初創生物科技企業的三大問題:融資難、商業化(含產業化)和人才的前兩大問題後,本期將探討解決人才問題的策略。其實,在之前一個系列「香港經濟結構改革研討」第七期,我們對香港的人才問題提出了幾點思考,包括什麼是人才?香港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人才的來源?培養出了人才,如何留住?如何吸引外來人才?以及行業保護中維護什麼類型的人才?在文章中指出,培養本地人才要優先於引進人才,而培養本地人才,必須對社會福利制度進行根本改革以鼓勵進取心態,同時投放資源於全方位教育,包括參考新加坡引進軍訓培養集體主義精神。而留住人才關鍵在於給予足夠的土壤和發展空間,這也是引進人才的重要條件。特區政府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做好人才規劃和數字化管理。本期我們將嘗試從更細化更深層面探討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人才問題。

要留住和吸引生物科技人才,首先就要了解和滿足他們的需求。人才作為人中龍鳳,首先會有人的兩大最基本需求,即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與城市管理相關指標具體體現為治安水平和旅行便利,在這兩方面香港於全球城市中的排名都是首屈一指的,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未來應保持鞏固這方面的優勢。另外人作為高等生物,有自然人、靈性人和社會人的三層角色,相對應的就會有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交流互動需求,物質消費大的方面可以概括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精神消費囊括了教育文化娛樂體育等多項內容,而交流互動取決於是否有同樣興趣愛好的圈層和親友圈層。而在調研中科學家們把自己的追求總結為四點:健康、家庭、學位、事業(金錢)。接下來我們就逐點分析本港在這些方面的優劣勢,揚長補短,以求最大可能地滿足人才的需求,形成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人文和社會環境。

整體而言,香港的既有優勢是明顯的,在本欄目第一系列(詳解李家超新政綱)的第一篇(釐清規劃中的香港發展邏輯之摸清家底)中已經指出,其自然地理條件是宜居之地,筆者足跡遍及大半中國,客觀上說,整座城市擁抱大海的美麗以香港為最突出。而與健康追求相關的主要物質消費條件,包括醫療醫藥、食品安全、養老服務,主要精神消費條件包括體育文化康樂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如生態公園等的絕對和相對(國際上其他大城市)條件也是非常優越的,港人的平均壽命位於全球第二達85歲。與家庭幸福追求相關的團聚、父母配偶和子女成長所需的政策、就業、醫療和教育有完善的體系支持,與學位追求相關的教育體系包括K12教育和大學教育也是具備充分的競爭力。精神消費上國家給予了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戰略地位,並在標誌性文化設施的建設(如故宮博物館)和體育賽事上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其娛樂性消費如影視音樂等也是全球性來源。而兩文(中英文)三語(普通話,廣東話、英語)又為國際化交流互動需求提供了基礎的語言環境。

目前特區政府應該着眼的是如何補短,尤其針對科技人才包括生物科技人才,概括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1)改善物質消費中的住宅條件;(2)創造有利於科學家發展事業,取得合理經濟收益的環境;(3)營造科學的交流互動氛圍和圈層。在層層分析中筆者發現,引進建築業外勞是解決創科人才引進的其中一個方法,這個腦洞和邏輯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回分解。

更多閱讀: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七):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商業化問題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六):解決初創生物科技企業發展遇到的產業化問題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五):解決初創生物科技企業發展遇到的融資問題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四):不能用中介思維建設香港生物科技中心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三):伸出生物科技合作橄欖枝的灣區北岸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二):互聯網巨頭的橫向海外發展之路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一):互聯網領域還可能有獨角獸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八):解決生物科技企業的人才問題之香港優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