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點教育於2025/26學年開始,推出全新「時事點點通」欄目,精心篩選並總結每月港澳、兩岸及國際的重點新聞,助學生輕鬆掌握世界脈搏。本期欄目將繼續為你精心篩選並剖析10月的港澳、兩岸及國際重點新聞。各位同學可通過點擊表格內文字,閱讀詳細新聞報道。最後,別忘了完成「考考你」小測驗,即時鞏固學習成果,備戰考試自然更得心應手!
港澳大事回顧
兩岸大事回顧
國際大事回顧
十一黃金周
今年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假期(即10月1日至8日),香港入境旅客達到約164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逾140萬人次。為營造節慶氛圍,香港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推出國慶煙花匯演、國慶賽馬日、大坑舞火龍等文化盛事,並配合餐飲、零售、交通等多項特別優惠,展現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魅力。
然而,有新聞報道指部分遊客在西貢橋咀洲觀光時,捕捉海洋生物、踐踏珊瑚,並在沙灘上生火煮食,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及生態局強烈呼籲所有人士郊遊時,愛護大自然及野生動物。
編者說:黃金周充分體現了香港與內地密不可分的經濟聯繫,如何利用好背靠祖國的優勢,發展香港經濟,是「一國兩制」下的重要課題。其次,面對旅客模式由「購物遊」轉向「深度體驗遊」的趨勢,香港必須找到凸顯自身優勢的旅遊產品,才能在全球旅遊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突出重圍。面對個別旅客破壞環境的行為,也引發了關於旅遊承載力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反思。政府、業界、市民及遊客需共同努力,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育自然,推動「可持續旅遊」,方能鞏固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更多閱讀:
有遊客橋咀洲踩珊瑚捉海洋生物 環境局:將檢討人流管制措施及相關法例
立法會換屆選舉
香港基本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2025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本屆將選出90名議員,包括地方選區20名議員、功能界別30名議員和選舉委員會界別40名議員。
根據規定,獲提名人士必須是年滿21歲的地方選區已登記選民,亦必須在緊接提名前的3年內通常在香港居住,並且是沒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然而,以下12個功能界別可接受非中國公民或擁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遞交提名,包括:法律界;會計界;工程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地產及建造界;旅遊界;商界(第一);工業界(第一);金融界;金融服務界;進出口界,以及保險界。
編者說: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區政治體制運作的核心環節,議員手握審議法案、審批公共開支及監察政府等權力,與市民福祉息息相關。是次選舉是香港特區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二次立法會換屆大選,是貫徹「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的重要一步。觀察這次選舉,能幫助我們理解香港政治體制和立法機關架構,以及「一國兩制」的實踐。
更多閱讀:
二十屆四中全會
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核心議程是研究制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十五五」規劃建議),之後將形成並提交全國人大的審議稿,經人大審議批准後依法頒布成為國家意志。
國家的五年規劃與香港發展的關係日趨緊密。1996年「九五」計劃首次提及港澳,表示我國將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繼續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2011年「十二五」規劃始設《港澳專章》;再到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更加明確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編者說: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是理解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方向的「總綱領」與「路線圖」。它為國家的經濟、科技、社會等領域定下戰略目標,是公民科「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主題中,關於國家治理體系與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對香港而言,掌握「十五五」規劃建議的內容,有助我們洞悉香港的未來定位,並思考香港應如何發揮自身所長,更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自身與國家的共同發展。
更多閱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