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美的自我傳播革命

文/王妮娜

人生若如初見。六個字道出生活瑣碎、蠅營狗苟背後,幾多遺憾幾多無奈。當日復一日的營生漸漸失去初見時的新鮮美好,當朝夕相處的愛人在鍋碗瓢盆中不見最初相遇時的莞爾,那些依然供養驚喜、確幸、美妙時刻的,往往來自細枝末節。

筆者近日在甘肅蘭州知名的中山橋,人生首次一睹黃河的尊容。多年來最愛的李白詩作《將進酒》就着秋日下渾濁、卻因着渾濁奔湧格外有力的黃河水,在此刻有了僅憑吟誦無法領略的深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如今再次吟誦《將進酒》,對李白的理解隨人生閱歷,早已不是初中課堂初見時,視天生我材必有用為詩作唯一精華。這樣一個和黃河的初見時分,筆者發現了一個和黃河合影的絕妙角度——站在中山橋,晌午的秋日將中山橋和筆者投影在奔流不息的黃河水面,按下拍攝鍵讓筆者的中山橋之行有了格外的細枝末節之美。《將進酒》中李白呼籲「人生得意須盡歡」,這個過去數十年筆者從未注意的細枝末節,倒成了觀黃河時的精華,和水面上中山橋與筆者的倒影一起,帶來不可思議的快樂體驗。

李白的得意,廣東話裏亦常用來形容滿意、值得稱讚的時刻或事物,比如,一篇文章若受好評,就稱幾得意。而一個意字,人生有得意亦有失意,究竟何為意?心上有曰即可立,若一定要天生我才必得功名利祿,此意大抵難得;但若是心上有陽光,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處,人就不會鬱鬱寡歡。近年來旅遊景點流行設置打卡點,既是便利遊客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也是城市形象傳播的符號。打卡的現象是雙刃劍。一方面,它以熟知的場景讓遊客獲得身份認同,另一方面,個人旅行的體驗在打卡中千篇一律,降低了旅行本身發現大千世界獨特視角的快感。若再加上打卡熱點排隊等拍照的擁擠,旅行的樂趣大打折扣。筆者避開熙熙攘攘的中山橋打卡人流,拍下黃河流域上立於中山橋的倒影,並非有多高明,只是掙脫網紅給我們塑造的體驗,去尋找自己眼中的世界,不正是旅行的意義嗎?

細枝末節的美藏着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真義。那些個商業鼓吹的大路貨無法讓我們在平凡瑣碎中,發現美、得到意。每個人都有心上的太陽,別人家的卡,讓別人打,我們有自己的。美也需要傳播的自我革命,找到它,生活依然如初見般有驚喜。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善用大師流量推廣本港音樂人

生活中的傳播學|偵察新聞再興 特區政府如履薄冰

生活中的傳播學|總有一種美靜靜綻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美的自我傳播革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