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政策組被斥撥款開支增 學術界解讀如何「物超所值」

【點新聞報道】本屆政府成立特首政策組,以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然而,近期有意見質疑政策組的開支問題,例如,研究撥款開支由2022/2023年度的990萬飆升至2024/2025年度的2650萬港元,增幅達1.7倍。多名學術界和智庫代表認為,相關開支「物超所值」,政府應該繼續維持,確保推動政策時有足夠的數據和證據支持。

羅康錦提到,科大團隊不單只為香港建立重要的交通模型,還成功申請智慧交通基金。(科大圖片)

研究助落實交通模型 羅康錦:社會效益遠超98萬

據了解,其中一個廣受熱議的資助項目,是涉款約98萬港元的「香港旅遊巴士的上落客管理及泊車位供應」研究,是由香港科技大學團隊負責的。科大工學院院長羅康錦解釋,該項目持續兩年,需要聘請人手整合運輸政策、點算旅遊巴停泊位、了解司機駕駛習慣,甚至礙於本港缺乏交通模型,需要僱用博士生,從零開始構建模型。他補充指,該模型會以不同情景估算對周遭交通帶來的影響,例如,改變上落客停泊位置、將私家車停泊位調整為可供旅遊巴使用等。

羅康錦提到,科大團隊不單只為香港建立重要的交通模型,還成功申請智慧交通基金,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開發基於實時GPS數據的旅遊巴士動態路線規劃及交通預測系統,以改善香港熱門旅客景點因上落客活動頻繁引致交通擠塞的情況。他相信,98萬港元只是一個開始,對社會帶來的效果絕對遠超這個金額。

姚俊業表示,許多本地智庫財政緊拙,政策研究絕非如外界想像般賺取暴利。(受訪者供圖)

政策研究工作繁多 姚俊業:多項研究同時進行

翻查資料,研究撥款開支包括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截至2024年3月底,已完成或仍在進行的外部研究及民意調查共39項,所涉及合約金額預算約為1320萬元。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表示,許多本地智庫財政緊絀,政策研究絕非如外界想象般賺取暴利,部分政策主管更加需要身兼多個研究,非常辛苦。

姚俊業分享自己曾經申請有關研究撥款,評審工作通常由具豐富經驗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負責,準則公開透明,例如,要按項目的學術價值、研究設計、調查方法、是否切實可行、符合香港公共政策發展需要等,絕非黑箱作業。

石丹理形容,許多項目幾乎「半賣半送」。(點新聞圖片)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石丹理形容,許多項目幾乎「半賣半送」、「物超所值」。例如,資助金額只足夠聘請少量全職研究員,大學教授時薪數以千計,他們加入團隊,普遍屬無償工作,未有計算入開支之內。如果以美國標準,將教職員計算在內,會是現時資助額的3倍。他續說,部分項目只有半年至一年時限,若果合約時間較短,又需要聘請有經驗的研究員,開支會無可避免地增加。

石丹理強調,撥款機制與國際標準睇齊,委員會會定期就題目同政府部門溝通,確保研究符合政府需要和施政目的。據他了解,所有獲資助的計劃已經上載至特首政策組的官網,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共225份報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則有9份,公眾可以隨時下載了解,並非如坊間所指不會公開。

撥款開支增 石丹理:反映政府重視政策研究

除此之外,亦有意見指,特首政策組現時常額編制共有47個職位/崗位,開支龐大。姚俊業認為,與過往中央政策組或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的配置接近,在合理範圍之內。相反,隨着特首政策組運行,可以見到政府對智庫和學術界的支援越趨全面,例如,智庫和政府代表之間,由以往每年碰面一至兩次,發展成一星期約一次,有助各方共謀良策,實踐良政善治。

石丹理形容,香港就像一部私家車,公共政策研究是一幅地圖,減少走錯路的風險。以學童情緒問題為例,儘管本港每年會向世衞遞交青少年的精神病發病率,但有關數字只是冰山一角,無法反映整體學童情緒健康,因此,需要長時間的研究調查,了解目前的情況,而非一有問題,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浪費寶貴時間。他認為,無論是政策組內部研究,抑或是研究撥款開支增加,都可以被視作本屆政府重視政策研究,是正確的方向。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

議視聽觀察|特首政策組專家組開工 如何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政策組被斥撥款開支增 學術界解讀如何「物超所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