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走塑 ‧ 專題(下)|塑膠管制衝擊餐飲業經營 環團、業界有何對策?

【點新聞報道】首階段塑膠管制措施即將實施,新法例除涉及市民大眾日常生活,還會限制飲食界等行業派發或使用相關產品。儘管「走塑」迫在眉睫,但許多小型食肆未有準備,引起外界擔心政策成效不及預期。

八成中小型食肆未準備 業界:基於商業考慮

據環境局資料顯示,環保署已走訪約超過1.5萬間中小型食肆,講解新例及提供支援,當中約兩成已經符合法例要求,其餘食肆知悉有關管制,正開始尋找替代品供應,署方職員有向他們提供相關資料。環境局局長謝展寰近期回應議員提問時重申,政府會於六個月適應期期間再度派員提供協助,目前會以宣傳教育為主,只有對屢勸不改的商戶,才會發定額罰款通知書。

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會長徐汶緯解釋,礙於現時經濟氣氛,部分商戶基於成本考慮而未有更換,屬正常現象。(點新聞圖片)

對於八成未有準備,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會長徐汶緯解釋,礙於現時經濟氣氛,部分商戶基於成本考慮而未有更換,屬正常現象,不排除有業內人士繼續利用緩衝期,減省開銷。他補充指,餐飲業營運成本較高,即便是已經上市的大型連鎖食肆,普遍毛利率約10%,有時甚至更低至4至8%,任何成本持續上升都會令營運者非常頭痛。

香港餐飲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則形容,「走塑」政策並非一時三刻出現,政府十多年前已就相關議題同業界討論,認為普遍中小型食肆以商業利益出發,「未殺到埋身,自然拖得一日得一日」。他認為,半年適應期不等同為了遷就飲食業,而是從現實情況考慮,例如,許多塑料供應商保留大批塑膠餐具等受管制產品的存貨,如果硬性執行,會導致存貨無法使用,將有用的物品變成垃圾,送去堆填區,與政策目的背道而馳。

黃家和指,「走塑」政策並非一時三刻出現,政府十多年前已就相關議題同業界討論。(新華社圖片)

替代品開銷有限 黃家和料增幅少於1%

被問到成本估算,徐汶緯坦言,環保餐具及餐盒的價格不是太昂費,大概由以往每套1.5至2.5元,增加至5元或以上,假設額外開支為2.5元計,每日做100單外賣的話,食肆平均每日增加250元,每月近8千元左右。黃家和也認為,相關產品平均高於塑料製25%至30%,預計經營成本增加不多於1%,除非是專門供應外賣,否則開支佔比不會太多。

負面因素多 徐汶緯憂現倒閉潮

翻查食環署資料,截至2023年年底,本港有約1.7萬間持牌食肆,俗稱「外賣牌」的食物製造廠牌照就有1.1萬個。由於疫後復甦不及預期,有業內人士估計,近期會再有3000間餐飲零售店倒閉。黃家和重申,相關開支很少,「走塑」不會造成食肆出現大規模結業潮。

據徐汶緯估算,自復常以來,已有一、二千間食肆倒閉。(點新聞圖片)

徐汶緯形容,有關數據絕不誇張,據他估算,自復常以來,已有一、二千間食肆倒閉,就連他自己旗下都有7間店舖結業。他認同,「走塑」增加的成本未必很高,但如果結合8月的垃圾徵費、2025年取消強積金對沖以至正在蘊釀的水費加價等因素,飲食界必然增加一至兩成開支,「經濟暢旺的話,還能轉嫁給消費者。以現時的低迷情況,就很難知道客流會否受到影響」。

環團建議重用餐具 可參考充電寶租借模式

不過,正如上篇提到,限制即棄塑膠已經成為國際趨勢。出身環保產業的元朗區議員黃頴灝以發泡膠為例子,指出該類產品不容易回收,而且不耐熱,如果裝高溫的煎炸食物或湯水,隨時會溶解,所以內地以至有些非洲國家已經禁止使用。

黃頴灝以發泡膠為例子,指出該類產品不容易回收,而且不耐熱,如果裝高溫的煎炸食物或湯水,隨時會溶解,所以內地以至有些非洲國家已經禁止使用。(點新聞圖片)

世界綠色組織項目策劃副總監黃俊賢表示,隨着條例實施後,市場對替代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廠商將會生產更多替代品,價格亦會隨之下降,長遠而言,對各方都會有利。黃家和也認同有關說法,強調食肆不願意轉換,供應商訂購的數量自然不多,導致替代品缺乏價格優勢。

綠惜地球創辦人劉祉鋒亦認同,替代品或多或少會轉嫁給消費者,如果政府能進一步鼓勵店舖使用可重用餐具,資助食肆開發相關應用程式,「就好似租借充電寶,交按金,用完就歸還,便利市民使用」,就不會對飲食業造成太大經濟負擔。除此之外,他又建議,食肆提供自備餐盒或餐具的優惠,甚至政府牽頭,設立綠色標籤制度,提升業界的參與度。

劉祉鋒建議,政府資助食肆開發相關應用程式,「就好似租借充電寶,交按金,用完就歸還,便利市民使用」。(受訪者供圖)

黃家和倡額外收錢 徐汶緯盼加強公眾教育

提起寛限期,黃家和強調半年已足夠,繼續延長是無意義的行為,尤其是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食肆和市民,「拖得越長,事件越複雜」,情況就好似當年膠袋徵費,市民環保意識一旦上升,就不會有太大民意反彈。他又再舉一例,指現時享用圍餐的賓客,如果想把食物帶回家,可以向宴會場所購買餐盒,「大家你情我願,明碼實價,如果用環保餐盒、餐具,就額外收費」,相信市民會諒解。

至於補貼,徐汶緯認為是不切實際,政府財赤嚴重,與其強行落實,資助金額亦有限,倒不如真正地提高市民環保意識,改變生活習慣。他直言,立法原意是減少製造污染,若然市民不諒解,最終只會徵罰夾在政府和大眾之間的商人。

黃俊賢表示,不能一味推行環保,而不考慮實際情況。(點新聞圖片)

另一方面,早前有意見批評,政府未有管制「水性塗層」製造的餐具,影響政策成效。環保署回應指,水性塗層可用於紙製容器,塗層分量少,不影響回收,而且容許使用,可以確保市場有更多替代品選擇。劉祉鋒認為,即使是紙製、木製,抑或是「水性塗層」,都是即棄物,長遠而言有減少使用的必要性。黃俊賢也贊同,只是短期內要考慮替代品的數量,不能一味推行環保,而不考慮實際情況。

崔定邦怕遊客誤解 提議加強推廣

與此同時,新例下,酒店及賓館不能免費向旅客提供即棄梳洗用品及膠樽裝水。身兼酒店營運總監的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擔心旅客未必清楚本地環保政策,如果額外收費,會令他們感到香港很吝嗇,或會影響形象。儘管影響有限,但他認為,部分管制產品,如浴帽等,難以尋找替代品,希望政府理解業界的難處。

崔定邦擔心旅客未必清楚本地環保政策。(點新聞圖片)

針對旅遊界、酒店業的憂慮,環保署助理署長鄭健前表示,政府會於4月22日前在主要口岸向旅客多宣傳新法例。崔定邦建議,除海陸空關口宣傳之外,當局亦可考慮透過抵埗短訊,向旅客分享相關訊息。

而事實上,「走塑」早已蘊釀多時,絕非洪水猛獸,而且比起垃圾徵費擁有更成熟的系統支援,例如,替代品較多、部分企業開始轉用環保或可重用餐具等等。環境局局長謝展寰也提到,新法例只管制上游及供應,市民不用擔心誤墜法網,然而,由於兩項環保政策落實時間相近,容易被人混為一談,放大缺點,產生誤解,相信政府加強宣傳推廣,增加解說之後,商戶及市民的反彈聲音會逐漸減少。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走塑 ‧ 專題(下)|塑膠管制衝擊餐飲業經營 環團、業界有何對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