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展現港珠澳大橋發展動能 促進香港開拓新機遇

文/馮沛賢

上月初,香港正式全面恢復通關,接着「口罩令」亦在本月1日起撤銷,接連的抗疫喜訊令市民大眾憧憬社會重回正軌,希望重新找回原本的生活節奏,甚至加緊提速發展步伐,追回失去的時間。過去三年,國家和香港致力做好防疫控疫工作,現在危機漸漸解除,應要發揮強大活力,掀起全面復甦序幕,真正展現和享受抗擊疫情帶來的成果。

交通往來是復常之路的重要幹道,是香港與內地通關的一個重要環節。高鐵香港段繼今年1月中重啟投入服務,近日亦再宣布由下月1日重開直達北京、上海等長途路線,以及新增常平、惠州北、河源東 、贛州西及勝芳5個新站點,每日列車班次亦將增至164班,與疫情前水平相若。其實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亦可為香港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產生重要的復常助力,惟這條以世界領先標準建設的跨境交通建設自通車以來,使用量未符預期,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統計資料,大橋在通車首年錄得152.58萬架次流量,平均每日車流約為4200架次;而根據香港政府在2008年撰寫的大橋可行性研究報告,則估計大橋通車後每日約有9,200至14,000架次流量,即實際數字只及當時預期的一半。

然而更「不幸」的是,大橋在正常營運了約一年多後,卻遇上新冠疫情,導致大橋自2020年2月起出現了車流量急劇下降,港珠澳大橋步入三年的封鎖「黑暗時期」,大橋交通流量低落,營運情況不甚理想。惟「不幸事件」過後,復常的鐘聲已響起,管理方斷不能將大橋使用量未符預期視為常態,而作為共同出資建設大橋其中一方的特區政府,應要加強與粵澳合作方聯繋,聚焦檢視目前大橋的使用情況,以用好港珠澳大橋為目標,並商討出對策,盡量推動大橋產生經濟發展動能。

其實港珠澳大橋乃開通了粵港澳三地的陸路連接,大大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陸路距離,是完善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理想佈局的重要建設。政府的角色和相關政策出台,正要把大橋功能最大化,發揮其正面作用。觀乎大橋作為更直接和快捷的交通途徑,加快港人來往澳門以至珠三角的西部地區的效率,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善用這偉大建設,協助香港抓緊發展新機遇。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深合區)為例,港珠澳大橋為香港打通與廣東省西部地區往來,促使香港與該區域的人流和物流互動提供更便捷途徑,特區政府可盡早與澳門和橫琴深合區執行委員會商討,讓粵澳港共同落地橫琴發展,推動香港的專業人才和企業在深合區「做大個餅」,屆時更可順理成章地為大橋增添剛性需求,甚至營造大橋與港人落地橫琴及粵西形成相互促進的關係,對加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動能投入都有正面作用。

當然,優化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流措施和計劃,亦是提升大橋使用度的重要方法。去年12月,廣東省政府和特區政府公布雙方正按照國務院批覆要求,商定「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港車北上計劃」)政策實施安排細節,並於今年首季公布及年內實施有關安排。倘若計劃最終讓香港居民在無需配額下駕駛其名下私家車,經大橋往來香港與内地,無疑增加港人北上自駕遊及進行商務、探親等活動的需求和意欲,大橋則可擔當交通道路的連繫角色。

較早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一次座談會場合上,提到香港社會在復常之路全速前進。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首次合作共建的重要跨境基礎設施,希望在這後疫情時期,港珠澳大橋可作為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充當全速前進的幹道,現時特區政府要做的,就是用好大橋的功能及帶來的優勢,為香港開闢新一片天。

(作者為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新界西)總工會副理事長、屯門東南分區委員、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展現港珠澳大橋發展動能 促進香港開拓新機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