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安倍蓋棺 定論於此

文/黎岩

日本政府9月27日在日本武道館為不幸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中國派出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前部長萬鋼參加安倍晉三的國葬。與英國女王葬禮相比,中國政府代表團層級明顯為低,這主要是由於被致祭的兩人身份所致。英女王是在位國家元首,安倍只是退休的前首相,在外交禮節上作出適合個人身份的層級安排,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死者為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禮儀與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風範與胸懷,並不存在外界解讀的「中日關係降至冰點」的解說。

毫無疑問,安倍晉三是日本戰後最為強勢的首相,在日本政壇走馬燈式頻密更換首相的特殊政治環境下,安倍能夠兩度上台執政,顯示了安倍個人的政治魅力與能力。安倍執政的所謂成功之處就在於,率領日本最大的政黨自民黨重返執政後提出「安倍經濟學」,推動日本社會經濟走出滯脹停滯的二十年困局,確保日本能夠站穩世界一流強國位置,並據此達成自民黨長期執政。就這一點來看,安倍是戰後日本政壇少有的成功的政治家。畢竟,日本今時今日的繁榮,確實與「安倍經濟學」有着直接的關係。

回顧安倍政治生涯,他在2006年9月26日舉行的臨時國會被指名首相,成為日本「二次大戰後最年輕、也是首位二次大戰後出生的首相」,是安倍首度在日本政壇初露鋒芒。安倍晉三不只是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可能也是日本對亞洲地緣政治影響最深遠的當代政治家。他在第二次任職首相期間(2012-2020)設計和主導推動的日本大戰略,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從東亞大陸轉移至更為縱深的印度—太平洋,希望帶領日本由傳統的陸權國家轉型為海權國家,由防守轉向擴張,這堪稱是戰後日本的戰略大轉變,也是日本明治維新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僅就此轉變,即可窺見安倍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戰略眼光。

安倍率領自民黨重返執政,也是自己二度拜相後的2012年提出「安倍經濟學」,祭出包括重振停滯約20年的日本經濟的3支箭。統計數據顯示,在2012年到2019年間,日本中小企業破產家數降到28年新低水準,從2012年的1萬2077家降到2018年的8235家。最為日本人關心的家庭可支配所得,連續4年明顯增加,從2012年的292.7兆日圓成長到2017年的302.1兆日圓,也就是政黨輪替後共增加約9.4兆日圓。另一項自民黨引以為傲的數據,就是外國觀光客大幅增長,在日本境內消費金額從2012年的1.1兆日圓,快速成長到2018年的4.5兆日圓,6年來增加3.4兆日圓,日本迅速成為亞太最大的旅遊國,這幾乎是日本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雖然是很緩慢增長的最大因由。

日本的政治環境被財閥左右所顯現的特殊格局,決定了歷任首相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的政治特質,能夠在如此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折衝樽俎平衡左右,也確實表明安倍過人的政治手腕。安倍2020年9月16日率內閣總辭,正式卸任首相,「連續」在任天數為2822天,兩任首相累計在任天數為3188天,雙創日本最長紀錄。

日本戰略學者奧山真司今年7月接受訪問時說,安倍提出「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與美國「不謀而合」,獲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認可;奧山說,美國前後兩個政府特朗普與拜登都認可日本首相提出的願景,可以說相當罕見。安倍早於第一任首相任內的2007年,即發起公然針對中國的,由日本、美國、澳洲及印度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這也是安倍晉三建立包括台灣地區,由美日澳印+韓國+東南亞國協組成的跨太平洋國家大聯盟理念、以及如何防堵中國崛起的初始。凡此種種,亦顯示了囿於島國、偏安一隅的安倍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局限性,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眼前的局部利益,卻不能更有遠見地看到社會歷史發展的縱深,看不到歷史發展的必然,拿日本的國運對賭中國的必然崛起,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在安倍意外去世後,不少中國網民幸災樂禍,甚至彈冠相慶,雖然有欠風度有欠文明,但至少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安倍晉三執政期間所採取的對華政策引致中國國民的強烈不滿。這就是安倍在任期間,對外力挺台灣地區,倡議四方安全對話,拉攏亞太各國甚至歐洲各國共同抗中,圍堵遏制中國和平崛起。站在日本社會的角度來看問題,中國台灣島扼守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對於石油等能源幾乎完全仰仗西亞中東市場的日本而言,可謂是生命線,中國若統一了台灣,則等於在日本頭上高懸起一把達摩利斯劍,在日本的脖子上繞了一道繩索。因此,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最大的障礙與阻力,其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所以,安倍晉三極力攛掇美國,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遏制中國和平崛起,其實質目標就是阻止中國統一。

安倍晉三被中國網民形容為「堅定親台派」,長期與台灣政界眉來眼去,關係友好,只是礙於中日關係的大局,只能枱下勾肩搭背。儘管如此,安倍任內仍將台灣明確定位為「重要夥伴及友人」,卸任後也頻頻為台灣發聲。安倍曾特別形容「台灣是日本的友人」,甚至明確表示,「台灣是共享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及友人」。至於任內不敢胡說的話語,在安倍卸任首相後亦更加放肆直言,「台灣發生事態就是日本發生事態」,認為美國應毅然捨棄對台採取的「戰略模糊」,有必要明確表達防衛台灣。安倍的胡言亂語甚至招致中國外交部的強烈抗議。

2018年2月6日花蓮大地震,親筆寫下「台灣加油」,在台灣鳳梨被中國大陸禁止進口時,曬出與台灣鳳梨的合照,不遺餘力大力行銷,而後在台灣疫情嚴峻時,大力奔走,讓日本政府三度馳援疫苗。安倍晉三與已故的「台獨」急先鋒李登輝,有着近30年的交情,說得文雅一點就是沆瀣一氣,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狼狽為姦。2015年李登輝竄訪日本,安倍還特地和他一起共進早餐,向世人表明兩人的「父子情深」。安倍曾經多次表示,希望可以再度訪問台灣,前往李登輝墳前祭拜,現如今兩人不期然黃泉相遇,不勝唏噓之餘,不知還能陰謀些什麼東東。

相關報道:

安倍國葬今舉行 日導演拍遇刺案電影抵制

(有片)點觀香港|從英女王逝世看香港的「去殖」之路

(有片)點聞1分鐘|某些港人悼念英女王方式匪夷所思

大公銳評|從英女王逝世看香港的「去殖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安倍蓋棺 定論於此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