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輸入古巴醫生 紓緩本港醫療壓力

文/鄭久慧

醫管局公布,本港過去一年的醫生流失率約8.3%,護士流失率約10.1%,為應對本港醫護持續流失,醫管局日前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諮詢委員會,積極推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希望能透過引入大灣區醫護,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香港公營醫療仍未「復常」

最近疫情稍緩,各界高呼「復常」,政府放寬入境防疫措施,但公院醫療服務卻未見完全「復常」,筆者的長期病患親友仍受醫管局人手緊張影響,專科舊症覆診完全沒有醫生應診,無視患者最新病況,只按照舊藥單再配藥一次,讓病人回去繼續吃幾個月,免得高血壓糖尿病患斷藥命危,堪稱「吊命」。

專科新症的輪候時間依然數以年計,令人難以接受。小病等兩年變大病,大病或等不到兩年,已經見上帝。筆者翻查醫管局最新公布的「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以最長輪候期計,眼科是「重災區」,九龍西聯網要等逾三年(173星期),九龍中的眼科也要等近三年(148星期),而港島西的內科等候最長的個案亦接近三年(142星期)。須輪候逾兩年的專科亦不少,例如九龍西的耳鼻喉科(104星期)、九龍西內科(106星期)、九龍東眼科(108星期)、九龍東內科(117星期)、九龍中內科(115星期)、九龍中骨科(108星期)、九龍中外科(105星期)、港島西外科(103星期)。這些駭人數字背後的代價,是病人日漸喪失的生機,亦是香港社會浪費了的勞動力。

古巴醫生蜚聲國際

在輸入海外醫生、大灣區醫護之外,醫管局何不考慮輸入蜚聲國際數十年的古巴醫生?

長年被美國霸權打壓的島國古巴,在1959年國民革命勝利後,立國理念就是要成為人道主義的超級醫療大國,名副其實地做到全民免費醫療。2019年統計顯示全古巴有10萬名醫生,醫生與患者的比例遠高於發達國家,每千人配9位醫生,人均壽命高於美國。古巴政府將醫療資源平均分配予國民,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真正做到生命至上。

數十年來,位於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拉美醫學院全球收生,有教無類,源源不絕地為第三世界貧困國家免費培訓醫學人才。古巴醫療隊更馳援全球,高峰期曾外派多達5萬名古巴醫生,支援60多個國家,不少是免費支援項目,惠及數以百萬計病患。

疫情下,香港更需要外援。古巴醫生有非常豐富的對抗傳染病經驗,無論是駭人的伊波拉、貧困國家常見的乙肝、丙肝、登革熱、艾滋病,乃至困擾全球的新冠病毒,均游刃有餘。最初發生疫情大爆發的意大利北部,就能找到古巴醫療隊救死扶傷的身影。至今古巴已經研發了5種新冠疫苗,有效率高達九成。

「檢查與治療分家」的醫療模式

或有人擔心輸入古巴醫生會有語言障礙,確實古巴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但多年來,古巴醫生馳援英語系的南非、拉丁語系的意大利及巴西、印歐語系的巴基斯坦,都未見語言問題。

而要解決香港「專科輪候時間長」的問題,應從「檢查與治療分家」的醫療模式做起。古巴醫生援港未必需要面對病人,可多輸入放射科醫生負責後勤,改善香港公立醫院滯後的檢查能力,協助評估病情,早檢查早發現,找出病情嚴重者先治療,就能挽救港人生命,為社會留住人力資源。

事實上港人多年來,一直在實踐「檢查與治療分家」。看看中產港人的就醫模式,就是在私家醫院初步診斷、做檢查,病情簡單而醫療保險能涵蓋的小手術就在私院做,故此香港私家醫院常見外科手術都是那幾種,例如切盲腸、割痔瘡,嚴重疾病港人一般轉到公立醫院求診,一來無須擔心天價手術費及巨額住院費,其二是公立醫院手術時一般由整個醫療團隊協助,對病人保障更大,問責更清晰。

這兩年疫情嚴峻,不少公立醫院癌症病人透過「公私營協作計劃」,在私院進行放射檢查,再透過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讓公院醫生瀏覽報告。這些由私院代勞的超聲波、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檢查的費用不菲,全由政府公帑承擔費用。若引入古巴醫生,絕對能減低檢查費用。

從經濟學角度,專科門診冗長的輪候期可造成社會成本劇增,拖沓令病人的病情加重,增加手術難度,加長住院留醫時間,導致耗費更多公營醫療資源。故此在引入大灣區醫護之餘,醫管局可考慮讓古巴醫生來港協助,紓緩本港醫療壓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輸入古巴醫生 紓緩本港醫療壓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