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中山騎行受傷急診記——體驗灣區醫療

防破傷風的注射液及一個增生劑。(作者供圖)

文/馮煒光

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住得寬敞,吃得便宜,960萬平方公里任翱翔。筆者便曾在去年(2021年)和今年(2022年)兩度自駕2萬公里,在祖國的青海、新疆、西藏和川西闖蕩;親身見證了在內地嚴格防疫下,如何見縫插針地四處遨遊。在內地生活有很多好處,但港人最擔心的議題之一是:醫療。

2004年筆者陪同父母到深圳遊玩及吃晚飯。媽媽上衞生間時看錯台階,一個踉蹌便跌個頭破血流,額頭流血不止。那時立馬去了附近的醫院看急診,但治理結果不敢恭維。傷口清洗後仍然殘留一些地上的東西。那時多虧特區政府幫忙,在口岸以「救護車尾對救護車尾」的方式,在內地和香港特區分界線上,兩地救護員在不越過分界線情況下,把媽媽從內地救護車移到香港的救護車上。坦白說,那次的經歴令筆者對內地急診救治,留下陰影。

時移世易,國家不斷在進步,尤其過去十年,改革更深入,醫療也有長足進步。今年年初內地派出龐大醫療隊來香港協助抗疫,成績有目共睹。連時刻想攻擊內地的小黃人,也找不出紕漏來。筆者以下經歴,更見證了內地急診,和2004年是完全兩個樣。

2022年9月19日晚上約7時15分,筆者在飯後騎行,剛好路過一段無路燈處,一不留神,在往下坡路時看不到地上一個小坑,車一陷進去立馬便歪了,人向前仆。左膝着地擦傷,但衝力未減,整個下巴重重在地上砸了兩次。筆者在地上躺了約10秒,聽到旁邊有男男女女及小孩的聲音:「哎﹗摔得傷呀﹗」。筆者爬起來,回頭一看才發現那個小坑。內地同胞立馬去找膠布,之後又找了紙巾給筆者抹血,並建議筆者去附近醫院看急診。筆者此時才驚覺右下巴血流如注,右上衣領及胸前有斑斑血跡,連單車上的支架也染了血跡。

筆者稍事休息後,在家人建議下,決定騎行去3公里外的中山博愛醫院。雖然在流血,但不算太痛,筆者慢慢騎行了約30分鐘,便到了醫院。在騎行時,筆者浮想聯翩,想起1934-36年紅軍長征時受傷,沒有醫院可以去,只能在條件極度缺乏下急診,更感建國的艱難,前輩的無私奉獻及今天的安定,全都得來不易。

晚上大約8時許,筆者到了醫院,展示健康碼。由於筆者之前回港也是在這家醫院出核酸檢測報告的,故打開手機中博愛醫院的APP後便可以找到有筆者資料的二維碼,前台的護士用機器一掃,便能打印出有筆者名字的小紙條,並讓筆者到旁邊的等候區坐下。等候區內有約20名病人,等候區前面便是數間小應診室,小診室門口頂上有一台電視,上面顯示輪候者2/3名字,即中間打了個*以保護病人私隱。之後頭頂的屏幕上出現筆者的2/3名字,筆者去2號應診室。筆者見到醫生時是晚上8時15分。

醫生替筆者檢查傷口,詢問筆者是否有藥物敏感,然後把資料輸入電腦並打印出數張文件,再讓筆者到等候區旁邊的付款處,付款後憑單據去拿藥,之後去急救上藥室上藥。筆者家人用手機支付了200多元,便去約20米遠的藥房拿藥,其中便有防破傷風的注射液及一個增生劑(價值140元人民幣)。之後再去應診室後面的急救上藥室。由於室內有人,筆者在上藥室門口等了25分鐘才能進去。進去時,大約是晚上8時45分。上藥室內一位女護士檢查過筆者左膝蓋和右下巴的傷口後,便細心為筆者清理和涂藥到膝蓋傷口。至於下巴,現場另一位男護士建議筆者縫針。筆者當時半開玩笑說:「縫了針會否有疤?」男護士回答:「不縫針,疤更大﹗」

之後筆者便被安排到上藥室內的手術床上。手術床鋪上藍色的醫護用塑料布,筆者穿着鞋躺上去,抬頭看見前面牆頂上的鐘,那時是晚上8時50分。在床上又躺了25分鐘,大約晚上9時15分,之前為筆者檢查的醫生過來了。後來才知道醫生姓李,是急診室的副主任醫師,急診資歴豐富。等候室內有一眾急診室醫生的資歴簡介。因為急診室有病人,故李醫生要處理完才能過來。李醫生把一块手術用的布蒙在筆者頭上,然後用藥棉在筆者下巴涂抹,後來才知道那是麻藥,怪不得筆者在縫針時不覺得痛。筆者默數,大概縫了4針,每次醫生在打結時,下巴便有一種拔鬚根的感覺,只是稍微不舒服,但不算痛。

大概用了10分鐘,縫針結束,醫生告訴筆者要每天換藥及在一周後回來拆綫,又讓筆者再去付款,再去等候室旁邊的打針室打破傷風針。家人用手機付完款後,那裏的護士收去了其中一張紙條及破傷風液,然後讓筆者到打針室等候。打針室內有逾20張沙發式座椅,讓病人可以很舒服地半躺。又過了約5分鐘,護士喊筆者名字,說為免我對藥物敏感,先幫我打一針試針,然後要過20分鐘後才可以打正式的破傷風針。護士在筆者左手打完試針後,筆者一看錶,那時是晚上9時36分。筆者對護士說:「那我9:56回來」。護士打試針前又詢問了筆者是否有藥物敏感,若20分鐘內有不適,要立即喊她們。筆者在這20分鐘內一切如常,還步行到約10米遠的衞生間。

晚上9時54分,因為翌日(9月20日)早上6:30要去坐飛機出差,筆者心急想回家休息,便到剛才的打針櫃枱詢問。護士說還未到時候呢。不一會,鬧鐘響起,原來護士在幫筆者打完試針後,按規定調較了鬧鐘,以便精準計算打針時間。護士詢問筆者是否懂用增生劑,筆者說「從來沒有這樣受傷過,不懂!」護士便在櫃枱前幫筆者拆開先前在藥房拿到的那盒增生劑,原來紙盒內有藥粉,盛滿藥水的噴霧小瓶和小瓶蓋。護士幫筆者把藥粉倒進噴霧小瓶內,然後再拎上小瓶蓋,這樣一支噴霧用的增生劑便完成了。護士還細心地把增生劑放回紙盒中,方便攜帶。護士讓筆者每天都要在清洗完傷口後噴一下。筆者說明天早上要上飛機,護士還提醒筆者這樣的噴霧只能寄艙,不能手提,否則會被安檢人員沒收。之後護士再讓筆者到旁邊的一個隱閉空間,因為破傷風針是要在屁股處打的。打完針後,護士讓筆者休息10分鐘。10分鐘後並無不適便可回家。筆者一看錶,已是晚上10時,便在晚上10時10分由中山博愛醫院騎單車回家。到家時剛好是晚上11時了。之所以騎單車去醫院及騎回家,因為單車不是折疊型的,即使叫了網約車,也放不進去。且之前去醫院時,血仍在淌,會嚇壞網約車司機,或弄髒人家「搵食」用的車。

由筆者到博愛醫院急診室就診,到完成在右下巴縫4針到打完破傷風針及10分鐘適應時間,前後剛好是2小時。筆者還記得媽媽因為年屆80多歲,在香港多次去公立醫院求急診,時間遠較內地長,人也多很多。筆者不會苛責香港公立醫療急症室,畢竟人實在太多。再加上新冠疫情下,公立醫療系統壓力大增,實在忙不過來。

至於費用,第一次拿藥是265元人民幣(下同),第二次付縫針手術費是222元人民幣,總計花費487元人民幣,折合港幣約500多元。以中山平均工資每月約5-6千元,487元的小手術加藥費,有點高;但以港人消費水平,這不算貴。可以稱得上是物有所值,專業高效。

醫療費用總計487元人民幣,折合港幣約500多元。(作者供圖)

筆者一向鼓勵港人回大灣區城市居住,尤其是筆者每天早上騎行的中山。港人計劃到大灣區城市居住,比較擔心醫療、養老設施和子女教育。筆者8月底時撰文介紹過在中山做體檢,實惠兼方便。今次又因為天有不測風雲,體驗了中山的急診。還是那句話:以港人消費水平,灣區生活,神仙生活!

(作者為前特區政府新聞統籌專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山騎行受傷急診記——體驗灣區醫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