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師友配」助劏房生 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統籌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昨日(22日)公布,將以「官商民合作方式」,為首批2000名中一至中三學生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透過師友配對計劃、公私營機構參觀、財政支援等活動,幫助居住於劏房以及來自弱勢社群家庭的學生為未來訂立目標。每一位參加計劃的少年,都會和一位「友師」配對,通過「友師」的幫助和教導,希望可以增加他們的正向人生觀、責任感和理財能力,進而可以「增加青年上流機會」。

雖然坊間已有不少組織和NGO嘗試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希望能為基層孩子搭建上流階梯,但是政府親自下場,還是第一次。本屆政府將「增加青年上流機會」作為一個行動目標,已屬難得。部分來自弱勢社群的少年因受家庭和環境影響,對未來充滿負面情緒,而他們透過家人所接收的資訊也相當有限,這變相局限了他們的眼界,使他們不清楚社會現時發展趨勢和需要什麼工作種類,「共創明『Teen』計劃」或許真的能為他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

短期計劃或效果有限 政黨籲延長期限

然而計劃一推出,坊間也出現了不少新的補充意見。比如,2000名中學生「一對一」,真的能找到那麼多適合的老師嗎?會以什麽樣的原則來分配「友師」呢?也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一年太短,除去學生上學、做功課的時間,「友師」在短時間內給結對的同學帶來的影響或許有限。為了避免令計劃流於形式和表面,應當考慮將計劃實施的時間再拉長一些,比如增加到五年。

從改變少年生活環境入手 或更能從根源上解決跨代貧窮

然而,跨代貧窮的根源或許不在個人生活或者是人生規劃,而是和孩子的居住環境、家庭經濟狀況甚至是父母情緒健康更相關。陳國基先後到葵涌及北角的劏房時,曾跟居住在那裏的孩子談到,「不要局限於現時的家庭環境中」,但是真正想要不被局限談何容易。那麼,計劃後續有沒有可能真的幫助參與計劃的家庭改善居住環境,如提供過渡性房屋,繼而一攬子改善結構性問題呢?或者,計劃是否可以考慮加入協助參加者父母的部分?例如協助擇業、減少跨區工作等等。

望「友師」能同時關注青少年心理變化

另外,希望計劃的執行者和「友師」們能同時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和健康。美國心理學會的首任主席斯坦利·霍爾曾於1904年發表《青少年》(Adolescence)一著,他認為青少年時期充滿着巨變和騷動。「身份定位發展」(Identity development)是青少年時期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身份定位發展主要展現於兩個主要方面——一為「自我概念」(self-clarity),一為「自尊」。由於青少年時期的選擇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因此青少年的高度自覺和自我控制能力會令其在向成人過渡期間作出更好的決定。

青少年所身處的環境亦同樣對身份定位發展有着重大影響。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表明,在撫育條件較差的環境下成長的青少年會在身份定位發展上面對較長時間的困難。剛剛步入青春期的Teenager們最敏感,在標籤着「住劏房」和「弱勢社群家庭」的計劃下,青少年們將會有機會參觀精英的工作場所和環境,親身體驗「坐飛機」,希望這些和青少年們本身生活落差較大的活動,真的能幫助他們訂立目標,而不是刺激到他們。「友師」們應當多留意他們在參加各種活動前後的心理變化,及時關懷、疏導、干預,保護好這些參加計劃的孩子。

從改變教育世襲開始 建立更公平的教育制度

除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提供資源之外,我們也應該更細緻地認識社會流動的限制在哪兒。有調查顯示,近些年,社會向上流動機會是稍有增加的,調查比較了1995年和2017年的人口統計,發現職業向上流動的家庭稍為增加,兩代人維持最高職業階層的比例上升。然而有趣的是,職業向上流動並不是平均分布的,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社會經濟地位越好則越容易透過教育制度、社會網絡和傳授文化知識,把他們的階層和身份複製到子女。

短期而言,為了解決跨代貧窮,以「幫得一個得一個」的態度去推行一年期計劃當然是好事,而怎樣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為孩子建立公平的「向上流動」的階梯則更為重要。只有我們的教育制度可以打破階層複製的機制,才有可能令全部基層學生和家庭受益,憑知識改變命運。

教育制度加劇世襲,在香港幾乎是擺在台面上的明規則。從小一派位階段,已是根據父母母校和社會地位等世襲因素為某一群體的孩子進入名校加分。怎麼樣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讓基層孩子也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幫助他們提升自己,才是解決跨代貧窮的關鍵。

可見,想要完成「增加青年上流機會」光靠一個計劃或許不能真正實現,而是需要讓我們的社會制度更公平,讓青年們看得到希望,有盼頭。習近平主席今年七一發表講話時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想必這也一定是每一個弱勢社群家庭的希望了。

(點新聞記者丁一寧報道)

相關報道:

(有片)點觀香港|助港生北上及劏房生脫貧 新班子坐言起行

(有片)「共創明teen」計劃 支援劏房初中生 每人派一萬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師友配」助劏房生 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