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雨季來臨 渠務署如何高效防洪?

雨季來臨,香港在本月中先後發出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22日)發表網誌介紹渠務署應對雨季的防洪工作。他表示,渠務署管理的防洪設施規模龐大,包括超過2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管、超過360公里的人工河道、4個總容量超過18萬立方米(相等於72個標準游泳池)的地下蓄洪池,以及4條總長約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當中牽涉的工作包括:處理日常公共渠管淤塞報告、機電及結構的定期檢視、老化和受損雨水渠道的復修、排水設施的清淤工作等。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2017年3月全面啟用。圖示計劃現址。內圖為計劃下的蓄洪池,容量達6萬立方米。(發展局網站)

渠務署香港及離島渠務部工程師劉耀文表示,當中甚具挑戰的是雨水排放隧道及地下蓄洪池的清淤及保養維修工作。為免妨礙設施在雨季運作,有關工作會安排於每年旱季(即11月至來年3月)進行,但近年受氣候變化影響,11月時有大雨,也會早於2月出現強降雨,因此部門很多時只有2至3個月時間完成有關工作。每年署方由4條雨水排放隧道及4個蓄洪池合共清走的沙石、淤泥多達500噸,相等於大約34部雙層巴士的重量。

渠務署前線同事在暴雨期間前往水浸現場清理淤塞的排水渠,疏導雨水。(發展局網站)

黃偉綸指,每年踏入雨季,即4月至10月,渠務署會實施「及時清渠」安排。當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以及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署方會即時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渠務署渠隊管理組通渠工長賴義明表示,同事會24小時輪流當值,專責處理市民有關水浸的求助個案,盡快前往現場清理被雜物阻塞的排水渠。去年10月颱風「獅子山」及「圓規」先後襲港期間,中心接連運作了大約60小時。

渠務署透過應用科技,實時收集全港各主要河流和水道的水位、雨量及潮汐等數據。(發展局網站)

為應對因氣侯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渠務署亦積極應用新科技,協助加強監測及分析水浸風險。渠務署土地排水部工程師麥兆偉介紹說,署方在各區設立共超過一百個水文站,並在大約190個防洪要點安裝了傳感器,24小時實時收集全港各主要河流和水道的水位、雨量或潮汐等數據。部門今年亦開始在多個主要進水口安裝閉路電視系統,實時監察進水口情況。

更多閱讀:

剔除水浸黑點 漆咸道南防洪工程料2027落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雨季來臨 渠務署如何高效防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