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疫下社交需要難滿足 多宗學童輕生案敲警鐘

本港中小學恢復面授課後,學校在防疫方面嚴陣以待,教師為追回進度忙得透不過氣,反而學生的情緒管理難免被忽略,復課後有多宗學童輕生的個案其實已敲響了警鐘。

疫情下社交需要難滿足

根據馬斯勞的需要階梯理論,當生理和安全需要被滿足後,接下來便是社交需要。然而,在長達兩年的疫情,學童已很難從師長及朋輩身上滿足其社交需要。水運會、陸運會等大型活動差不多已成絕響,甚至連旅行、聖誕聯歡會及班際比賽都因各項防疫安排被迫取消。不要輕視這些康樂及聯誼活動,在過程中老師及同學之間的互動,往往成為瀕臨絕望邊緣的學童的一條救命草。

「鑽牛角尖」走入死胡同

不少人對學童自殺都不明所以,認為時下年輕人不愁溫飽,公開試壓力也因升學途徑變得更廣闊而減少,從而得出這一代年輕人抗逆力弱的結論。筆者無意對這些意見加以評論,但作為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必須要明白學生及子女非不得已,都不會走上自毀這條不歸路。

在如常返學的日子,學生即使在生活上遇到一些挫折,可能跟同學打一場波,三五知己出來傾傾心事,煩惱便可拋諸腦後。但疫情下學生不是放學後就匆匆回家繼續網課,甚至在「特別假期」期間也只能呆在家中,被剝奪正常社交生活的學生自然少了情緒宣泄的渠道。疫情前老師不難察覺面帶愁容的學生再加以輔導,輕拍膊頭表示鼓勵讓學生感到溫暖,但疫情來襲卻剝削這些師生互動的機會,間接導致師生關係疏離,受情緒困擾的學生得不到及時的照顧及關懷。在自感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學童的思想很容易鑽牛角尖,甚至走入放棄人生的死胡同。

學懂自愛走畢人生馬拉松

駐校社工無疑是最具備資格及技能處理學童自殺的專業人士,但無奈他們的時間差不多全都被學校的高危學生佔據,況且企圖自殺的也不一定是高危學生,所以察覺有自殺風險的學生便有賴每一位跟學生有密切接觸的教師。在言談間如發現學生有自殺的徵兆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多聆聽少建議、為當事人提供任何形式「活下去的希望」等,都是每位教師可以做到及應該做到的事情。

然而,教與學是互輔相成的,學生在接受師長無條件關愛的同時,也要學懂自愛。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明白人生總有起伏,相信未來總有出路。這些價值觀教育或許未能像傳授答題技巧般助學生在公開試取高分,入讀心儀大學「神科」踏上青雲路,但在思想最易被塑造的求學時期植入正面及積極的價值觀,卻有助我們的下一代在逆境時不會輕言放棄,勇敢地走畢人生的馬拉松。

「抬頭吧黑暗過會是晨曦,懷着樂觀總有轉機」,簡單的兩句歌詞卻語重深長。每個人對黑暗的定義不盡相同,學童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在成年人眼中或許是微不足道,但在他的世界卻可能是「不能承受的重」。無論是師長或家長,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做好陪伴者的角色,跟他們一起度過黑暗,迎接生命的轉機,盡量讓發生在學童身上的不幸事故消聲匿跡。

(作者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疫下社交需要難滿足 多宗學童輕生案敲警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