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在後頭|《11旅程之女》:11段女性困境和她的解法

【點新聞報道】沒有專業演員加持、沒有成型的劇本,今年夏天,進劇場聯合藝術總監陳麗珠和11位平均年齡60歲的屯門家庭主婦,攜一部《11旅程之女》登上舞台。這是一齣戲,更是每一位參與者的人生切片,是她們正在面對、尋求釋懷的人生課題。

陳麗珠和這班屯門女性的緣分,要回溯到20年前。

彼時陳麗珠剛從蘇格蘭返港,在幫助當地社群排演社區戲劇的過程中,她發現戲劇所帶來的「震撼」不單只是針對觀眾的感受,也包括它對參與者的生活及人生選擇產生的改變。「我就很想回來香港之後,可以試一下社區戲劇的概念。」也正在此時,陳麗珠在屯門仁愛堂的活動上結識了這班婦女。

那一次的合作,陳麗珠從「你們為何來到屯門定居?」這樣一個提問出發,聚焦這群女性的上一代來到香港、定居屯門的原因,進而有了《屯門·暫·借·問》,那是一個關乎香港歷史、關乎尋根和身份認同的故事。

20年時光荏苒,當年的年輕媽媽們一路在「媽媽」的身份底下,每日24小時不停解決子女教育、老人看護、經濟甚至於運輸(交通)上面的種種問題。等到子女終於長大成人,自己又重新出去搵工,「似乎比之前仲忙。」

陳麗珠坦言,這20年間其實一直都在找機會想要繼續,但每次只是說「再聚」,卻一直遙遙無期。直至新冠疫情爆發,陳麗珠見到這班人年紀漸增,亦有人離開香港,有了新的人生規劃,意識到「不可以再等」。

《11旅程之女》創排工作自三年前開始。(點新聞記者思明攝)

三年前,陳麗珠開始推進《11旅程之女》的創排工作。這一次,她延續了前作《屯門·暫·借·問》的創作思路,作品最初沒有成型的劇本,而是通過向參與者們提問、與他們談話來收集素材,再結合不同的劇場元素,編織成一個作品。

區別在於,陳麗珠這次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這11位婦女身上,「我更關心她們的『現在』,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態如何,他們關心些什麼、擔心些什麼、恐懼些什麼、想講到些什麼,還有什麼『仲未解得開』。」

《11旅程之女》最終呈現了11個生活片段,它們更是11種具體而微的女性困境。陳麗珠說,其實在和每個人談話、收集素材的過程中,她獲得的素材之多,「足夠做10個鐘的戲。」但對她來說重要的是要消化,要了解「她們講這件事,背後究竟要講的是什麼。」

陳麗珠舉例說,11位演員中有位梁潔芳,這位「平時好少笑」的婦女在問卷上寫「我不理旁人的眼光,我一笑置之。」陳麗珠說,這種「一笑置之」,並不是「不理會」,而是「接受之後繼續前行」,是需要勇氣、智慧和耐力作為支撐的,「寫下這句話果陣,梁潔芳仲未做得到一笑置之,但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重量。」

對收集到的素材以何種方式呈現,對陳麗珠來說也是重要一關。(點新聞記者思明攝)

而在這之後,如何呈現亦是重要一關。陳麗珠希望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個被用來欣賞的藝術品,而是讓每一個演員能夠在舞台上、在所有陌生人面前將自己的困惑和心結講出來,感受到共鳴和理解,之後能夠真的放下,下一次有能量和力氣面對同樣的挑戰。

為此,陳麗珠在整個排演過程中,會不時與演員確認舒不舒服、會不會有些東西不想呈現,以確保每位演員所面對的,都是對她而言「適當的挑戰」。陳麗珠回憶,中間有兩三次,有人講自己對某段內容「未Ready」,她都會通過改變場景、改變呈現方式,或者調換演員的方式,對作品內容進行調整。

關於這段短暫的旅程,在她們的人生中留下怎樣的痕跡:

演員何淑芬說,「我結婚之後,好像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家庭。圍繞着子女和家庭『我冇咗自己。』我覺得這個戲令我感動的是,我可以做返自己,我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可以不同。」

演員鄺鳳儀說,「人生起初的階段,我都在搵自己係邊個,點解我唔Fit到世界的標準,點解子女『跟不到大隊』。現在通過戲裏的一首詩,想明白旁人的眼光不再重要,我搵到永恆的價值的時候,就可以得到安頓。」

演員吳瑞蘭說,「我已經不是20年前的我,已經活出自己。之前出去旅行、花很多錢、不湊孫,都會想自己是不是好自私。但現在我明白,這個機會,這班人20多年的友誼,大家一起經歷的成長,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現在我不需要內疚,而是要做返自己。」

演員錢志英說,「籌備和排練好似在改造自己。做媽媽的時候有很多犧牲、很多事情自己沒留意,也沒人欣賞,這齣戲幫助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價值,看到做主婦是不簡單的。」

「家庭主婦學習演戲有什麼用?」從20年前到今天,這一直都是陳麗珠所會面對到的問題。(點新聞記者思明攝)

「家庭主婦學習演戲有什麼用?」從20年前到今天,這一直都是陳麗珠所會面對到的問題。而以上,或許便是問題的答案。陳麗珠強調,她希望這部作品的價值不僅僅是「做一個戲」,也是藉助排演戲劇的過程,給大家見到生活還有別的可能性、別的選擇。而這也並不關乎任何宏大的議題或者根本性的改變,只是「一些小的、對自己的改變」。陳麗珠說,其實當演員們在大家面前,將所謂「不開心的事」不斷重複,她就會笑自己「我做乜要一直記得這些唔開心的嘢」,有了這樣的幽默感和寬容的態度,就可以「鬆開」,從而迎來改變的機會。

訪問的結尾,當例行的問題走向「這個系列在未來還會有什麼新的計劃?」陳麗珠笑笑說「不敢想」。這段時隔20年的重聚,對每一個參與者都顯得不甚真實,一如何淑芬感嘆的,「我可以在文化中心的舞台,和一群專業的團隊演出,是很難想象的事情。」

演出的大幕已然落下,11位來自屯門的婦女再次回歸生活的洪流,繼續自己人生的下半場。陳麗珠如今,更希望她們每一個人「不要那麼固執」,跳開習慣的看事情的思維和角度,給自己人生一些新的可能性。

(點新聞記者沐晚報道/視頻攝製:思明/翻譯及校對:林路寧、劉一君)

相關閱讀:

【英文版】Behind the Scene | '11 Voyagresses': A play performed by 11 women in search of healing

好戲在後頭|《大狀王》回歸香港舞台 雙版本卡司帶來多元體驗

好戲在後頭|《大展鴻圖》海外爆火帶旺粵劇《帝女花》 傳統戲曲不悶的!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好戲在後頭|《11旅程之女》:11段女性困境和她的解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