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在後頭|《大狀王》回歸香港舞台 雙版本卡司帶來多元體驗

【點新聞報道】由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香港話劇團製作的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8月14日起於於西九戲曲中心一連上演30場。這也是此前內地巡演結束後,雙卡司版本首次在香港演出。

《大狀王》講述廣東狀王方唐鏡多行不義惹厲鬼索命,為活命幫助鬼魂阿細替心上人秀秀翻案,二人一鬼踏上撥亂反正旅途。本輪演出中,鬼魂阿細由鄭君熾同袁浩楊共同出演。

作為原版卡司的鄭君熾笑言,過往七年,自己一直是作為其中一個角色,去經歷、體驗,卻看不到整體的畫面和脈絡。袁浩楊的加入讓他第一次有機會作為觀眾來看《大狀王》這齣戲,「當我作為第三者去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原來完全是另一樣東西。」

新加入的袁浩楊則表示,有機會出演《大狀王》,對於對他來說是一次完全不同的體驗。在接觸劇本之初,自己會跟足鄭君熾版本的演繹,不過,因為始終大家面對的對手不同、對角色的理解、感受也不同,「慢慢那個不同(之處)就會自然地發生。」

不同的演員按照自己理解去拆解劇本和人物,碰撞出新的火花,正是《大狀王》走過七年仍然「好玩的地方」,入場的觀眾也有了「換卡如換劇」的多樣化體驗。在鄭君熾看來,這個過程好似「不同的人一起去解開一個魔方」,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法,「但最終只要達到同一個目標就可以了。」

那麼,「同一個目標」是什麼呢?鄭君熾和袁浩楊告訴點新聞記者,之前被問及對阿細這個角色的理解,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到兩個字:放下——「我們真的沒有聊過」,鄭君熾強調。

在袁浩楊看來,阿細這個角色從最初憎恨方唐鏡,到和方唐鏡一起經歷風風雨雨,最終徹底「放下」對他的仇恨,方算完成了一段旅程。鄭君熾則說,「放下」不僅是阿細這個角色需要學會的東西,也是入場看戲的觀眾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因此,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

編舞林俊浩:希望給到演員自由的Playground

擔任《大狀王》編排導演及編舞的林俊浩表示,這齣戲的編舞部分最大的特色,即是「不會經常做一致性的動作,而是根據演員本身對角色的詮釋和理解,來進行舞蹈的創作。」

在這個前提下,新演員的加入也讓林俊浩的編排工作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他形容自己給到一個編排框架後,希望達到的效果是「好像給到演員一個自由的Playground,讓他們因應自己的理解去串聯,從而讓這個戲產生很多不同的層次。」

談及《大狀王》走過七年的感受,林俊浩表示,這個戲最有趣的是,它看起來好像沒變,但又不停變化、發酵,「好似中國畫的留白,給觀眾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觀眾去思考,戲和每個人自身的聯結。」

新版本開演在即 期待給香港觀眾新的收穫

雙卡司版本的《大狀王》在港開演在即,這也是袁浩楊加入《大狀王》後首次與香港觀眾見面。他坦言自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也「好期待大家來看我怎樣演繹阿細這個角色,讓大家看看我演戲有沒有進步。」

鄭君熾則說,此前《大狀王》每一次在香港演出,都是在西九戲曲中心,每次回到熟悉的場地,他心中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而今次在北京、上海等內地城市巡演後重回香港,鄭君熾希望「給到無論是新來的或者已經看過的觀眾,一些不同的東西,讓大家有新的收穫。」

(點新聞記者沐晚報道 視頻攝製:王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好戲在後頭|《大狀王》回歸香港舞台 雙版本卡司帶來多元體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