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我要拿諾貝爾獎!」 楊振寧35歲時實現了13歲的「年少輕狂」

【點新聞報道】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於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楊振寧35歲時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享譽全球。(央視新聞)

13歲,他對父母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

16歲,他以同等學力考入西南聯大。

35歲,他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享譽全球。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1929年,父親楊武之被聘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楊振寧便隨父母北上,搬進了清華園。

年少時期的楊振寧。(央視新聞)

在清華園裏,楊振寧小有名氣,他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尤其是在數學方面展示出了超強的能力。

13歲時,楊振寧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名為《神秘的宇宙》的書,他被書中所講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對父母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父親聽到後也沒放在心上,只當作少不知事的兒子年少輕狂的妄語罷了。

高二時,楊振寧以同等學力考取了西南聯合大學。(央視新聞)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南遷來到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此時,楊武之也帶着妻兒遷到了昆明。

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高二時,楊振寧以同等學力考取了西南聯合大學,這一年,他只有16歲。

上了大學,父親楊武之便開始給楊振寧介紹比較高層次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讓楊振寧接觸了近代數學的精神,深刻地影響了楊振寧在科學研究上的風格。

1942年,在中國近代著名物理學家王竹溪的指導下,楊振寧開始統計力學的研究,統計力學成為楊振寧另一個主要研究領域。

1944年,楊振寧以88.28的優秀成績取得清華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此時,楊振寧也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為第六屆留美公費生。這一年,楊振寧22歲。

1945年8月28日,楊振寧遠赴美國求學。(央視新聞)

1945年8月28日,他遠赴美國求學,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在芝加哥大學,楊振寧一開始想做實驗,因為他覺得實驗技能對他將來回國後更有用。然而楊振寧逐漸發覺,儘管自己懂得很多物理知識,但似乎在實驗方面並不擅長。

楊振寧和泰勒。(央視新聞)

而此時,泰勒察覺到了楊振寧的苦惱和不安,就建議他專心做理論物理的研究,並願意當他的導師。從此,楊振寧便輕裝上陣,走上了理論物理學之路。

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楊振寧在科學家費米和泰勒的推薦下,去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後,還與仰慕已久的愛因斯坦成為了同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楊振寧一心撲在了理論物理的研究上。

同一辦公室的米爾斯對楊振寧的想法頗有興趣。(央視新聞)

楊振寧曾經在西南聯大做學士論文的時候,在父親楊武之和吳大猷的引導下,學會應用群論,物理學中對稱性問題的研究成為楊振寧最喜歡和最主要的領域。也正因為如此,此時的楊振寧便又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把規範不變性推廣出去。

這種想法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使楊振寧幾乎「走火入魔」,但遺憾的是,他每一次的努力都在同一個地方卡了殼。雖然屢次卡殼,但楊振寧並沒有放棄,在布魯克海文實驗室,同一辦公室的米爾斯對他的這個想法也頗有興趣。

令楊振寧驚喜的是,在與米爾斯的討論中,沒有再像以前那樣,在「同一個地方卡殼」了,而且越討論,方向越清晰。

一直到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終於合作發表了非阿貝爾規範場論,也稱作「楊-米爾斯場理論」。這一理論讓規範場的研究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1956年6月中旬,楊振寧和李政道向《物理評論》提交了一篇論文,論文的題目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守恒的嗎?》。他們斷定無論對β衰變還是對所有的弱相互作用來說,宇稱守恒的問題都沒有最終解決。

楊振寧和李政道。(央視新聞)

為了證實他們的想法,楊振寧和李政道還在文章裏設計了五個實驗,供實驗物理學家用實驗來檢驗他們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物理學家對此都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認為違反宇稱守恒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哥倫比亞大學任職的吳健雄,卻願意做其中的一個實驗。吳健雄的同位素鈷60核的實驗,成功地證明了宇稱在弱相互作用中並不守恒。

1957年1月15日,楊振寧和李政道完成了實驗報告論文。從此,宇稱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學界承認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年輕的中國物理學家。

楊振寧和米爾斯合寫的重要論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規範不變性》。(央視新聞)

消息傳到中國以後,國內報紙立即報道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吳有訓、周培源和錢三強代表中國物理學會給他們兩人發去賀電,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更是興奮極了。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此後,楊振寧在理論物理學的高速路上,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為世界物理學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振寧的一生跨越兩個世紀,連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恒迴響。

他將自己的人生比喻為「一個圓」,從清華園出發,歷經了世界舞台,最終歸根故土。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閱讀:

楊振寧因病逝世 享年103歲

熱點追蹤|諾獎華人第一人楊振寧離世 留下一個對稱的世界

熱點追蹤|楊振寧與港情緣深 來港演講全城轟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我要拿諾貝爾獎!」 楊振寧35歲時實現了13歲的「年少輕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