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早前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2A姚尚柏的佳作《抗戰精神之光:歷史的回響與青年的責任》,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抗戰精神之光:歷史的回響與青年的責任》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2A 姚尚柏
觀看九三閱兵儀式,那整齊劃一的步伐、鏗鏘有力的口號,以及老兵們顫巍巍卻堅毅的敬禮,深深震撼了我。作為香港學生,我不僅在屏幕前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更積極參與了多項紀念抗戰勝利的活動,其中有一個畫面,如明燈般照亮我的心靈。
前年,我參加了由小學組織的「抗戰歷史尋蹤」活動,前往香港抗日遺址——赤柱軍人墳場。那裏安葬着在保衛香港戰役中犧性的軍民。站在密密麻麻的墓碑前,我讀着一個個名字與年齡,許多人與我們相仿,卻為國家獻出了生命。那一刻,天空微雨,彷彿天地同泣。我與同學們獻上鮮花,默哀致敬,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敬仰。
這一畫面讓我深刻感悟:抗戰精神不僅是歷史書中的篇章,更是活生生的犧性與奉獻。這些年輕的生命,本應擁有無限未來,卻選擇了保家衛國的道路。他們的勇氣與無私,正是抗戰精神的核心——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不屈不撓。
閱兵儀式上,我看到國家的強大與團結,但赤柱的墓碑提醒我,這繁榮來之不易。作為香港青年,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應傳承這份精神。在今日香港,我們或許無需烽火沙場,但可在學業中刻苦努力,在社會中積極貢獻,以現代的方式延續先烈的志業。
抗戰精神之光,照亮的不只是過去,更是我們的未來。讓我們攜手,以實際行動傳承這份光榮,為國家與香港的明天貢獻青春力量。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