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曦
自OpenAI於2022年11月推出ChatGPT以來,各種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給全球教育格局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衝擊。許多教師哀嘆他們心目中真正的高中教育面臨終結,許多教育機構在教授們持續抱怨學生利用AI進行抄襲後,直接禁止學生使用AI工具。然而所有的家長們卻面臨一個悖論:讓孩子使用AI可能導致他們偷懶作弊,但不讓孩子使用AI,不培養孩子的AI素養,他們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競爭中則很可能會被時代拋棄。如今,知名企業家們反覆警告未來的工作環境必然需要與人工智能協作。正如網絡上流行的金句所說:「你不會被AI取代,但你可能會被使用AI的人取代。」
是否允許學生使用AI已成為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極大焦慮的源頭。全球知名免費在線學習平台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在他的新書《教育新語:AI時代的教育變革(以及為什麼這是好事)》中,給出了明確且充滿樂觀的答案。可汗認為人工智能不僅徹底改變了學習的理論和實踐,而且是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提供給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機遇遠大於風險。
為什麼可汗的觀點值得聆聽?
儘管薩爾曼·可汗無疑是教育界的著名創新者,但他在AI行業內傳統上並不被視為一位重要人物。然而,他作為少數在ChatGPT公開發布前就獲得早期使用權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和他的團隊一起推出了AI賦能的新教育平台,成功發掘了AI在教育進步方面的潛力,這讓他的觀點值得我們聆聽和思考。
2022年夏天,可汗受到OpenAI的邀請測試他們突破性的新產品。在親眼目睹AI正確解答了一道大學先修課程生物題,並提供即時、準確的詳細解釋後,他立即意識到其變革性的力量。這次早期接觸促成了可汗學院與OpenAI的快速合作,催生了Khanmigo的開發——一個由ChatGPT技術驅動的人工智能增強教育平台。在極短的時間內,Khanmigo已成為全球頂級的AI教育工具,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和積極評價。因此,可汗在書中的探討並非紙上談兵,而是超越了對AI潛力的純粹理論推測,來自他在教育創新行業中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對讀者來說至關重要。在書中,他提供了許多來自Khanmigo用戶的具體而真實的案例,極大增強了他的論述的說服力。連比爾·蓋茨這樣的科技行業大佬都被他新穎的觀點所吸引,將這本書譽為「對任何對AI時代學習未來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及時的大師課」。
個性化學習:古代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縱觀人類歷史,對於最佳教學和學習方法論的討論早已有之。偉大的中國哲學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倡根據學生的不同才能因材施教,並主張有教無類,即教育應該無歧視地對社會所有階層開放。可汗持有相似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在當代背景下,AI這一科技創新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些人類長期追求的教育理想。
在可汗看來,AI的首要優點就是可以個性化學習內容並做出必要調整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各種需求。他批評傳統課堂模式類似工廠系統,致力於通過統一測量方法產生標準化結果,卻往往忽視個人的學習天賦和節奏。當一個學生錯過關鍵概念時,就會出現知識空白,而因為學生人數眾多,為了保持教學進度,個別學生的知識空白往往被老師所忽略。隨着學生升學到更高層次,這些空白會造成持續的學習障礙並不斷加重。
然而,通過像Khanmigo這樣的AI輔導系統,每個學生都能輕易識別這些空白並及時解決。這項技術的個性化能力不僅限於內容調整。AI可以令人信服地模仿歷史或虛構人物來指導學生學習歷史、文學和科學。在Khanmigo平台上,AI可以幫助學生直接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討論《聯邦黨人文集》,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主人公蓋茨比本人一起探索小說中綠燈的象徵意義,或者邀請查爾斯·達爾文親自解釋進化論。
在前AI時代,這些理想導師只能存在於我們的幻想之中。實際上,聘請私人導師的高昂成本使這種個性化關注超出了大多數家庭的經濟承受範圍。相比之下,AI教育工具提供了價格相對低廉的替代方案,可以為全世界更廣泛的人群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有效降低優質化教育的經濟門檻,為教育平權帶來實質的進步。
解決AI輔助教育中的作弊問題
然而,對於將生成式AI整合到學生學習中,人們仍持有合理的擔憂。讓年輕學習者使用AI來寫作文、製作演示文稿,甚至參加考試,真的對他們有益嗎?過度依賴AI會阻止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意想像等基本技能嗎?網上廣泛流傳的虛假信息和偏見導致所謂的「AI幻覺」又怎麼解決呢?如果AI向我們的孩子提供不準確的信息,他們的世界觀會變得充滿教條和偏見嗎?
可汗承認這些擔憂確實是應用AI輔助教育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他的團隊在Khanmigo中嵌入了多重保護措施來過濾虛假信息,並確保回答中提供的外部鏈接在幕後經過徹底審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Khanmigo與其他生成式AI系統根本不同,後者在收到提示詞時,直接代筆為學生寫一篇論文。相反,Khanmigo與學生一起寫作,而不是替他們寫作。系統會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來幫助學生識別和構思主題,於學生一起進行頭腦風暴草擬大綱,並對草稿提供即時反饋以進行進一步修改。學生無法像使用其他AI工具那樣輕鬆地作弊,因為系統會記錄並向家長和老師報告整個協作過程,包括一起工作所耗費的時長。正如可汗自信地斷言:「通過適當的謹慎措施,我們可以減輕生成式AI的風險和潛在缺點。」
在擁抱AI的同時守護人類價值
面對可汗在書中為我們展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案例,作為一位大學教師,我對生成式AI在教育中日益擴大的作用仍然懷着複雜的心情。一方面,我深深讚賞可汗努力創建一個免費平台,在最大化AI教育潛力的同時將風險降到最低。他通過技術創新將優質教育帶給更多人的努力的確值得深深的敬佩。另一方面,我對可汗在大學招生和求職申請中使用AI評判的提案深感擔憂。他雄心勃勃的願景是,既然AI導師將在學生整個教育旅程中陪伴他們,這些系統將深度了解每位申請人的個人興趣和優勢。因此,AI理論上可以為學生匹配最合適的大學和公司,同時為申請製作個性化推薦信。可汗興奮地寫道:「設想如果全國每個人都有同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實際上會是一個相當好的評判者。如果我們要將此推向極端——儘管我們不確定是否應該這樣做——AI推薦者可以與招生方面的AI面試官對話,以確定是否適合。」這種所有學生都由同一個人工智能教師教導,並根據標準化推薦信來進行統一評估的設想,讓我感到不適。這個場景讓人想起阿道司·赫胥黎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我認為可汗書名的靈感正是來自這本小說),在那裏個體生活在嚴格的技術控制下,消除了人類多樣性和真實的選擇。
珍惜教育多樣性的價值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經觀察到「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我極為認同羅素的這種信念,希望未來幾代人將繼續從背景不同、經歷多樣和觀點各異的教師那裏學習。儘管我非常讚賞可汗提出的「有教養的勇氣」(educated bravery)這一概念——直面技術挑戰,同時尋求理解和利用其潛力——但我仍然堅信必須保持教育多樣性。所有孩子都由單一人工智能教導和評估,無論該系統可能變得多麼智能,都潛藏着對豐富的人類學習體驗的根本威脅。最好的教育不僅涉及信息的傳遞和知識的傳承,還包括通過與不同導師和同伴的交往協作來培養智慧、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維。
可汗的《教育新語》為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變革潛力提供了寶貴見解,他提出的由AI技術驅動的個性化、可普及和可負擔的優質教育切實回應了我們當前教育系統中的諸多真實需求。然而,在駕馭這場技術革命的同時,我們必須警惕地守護那些使教育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人性要素。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在於在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間作出選擇,而在於深思熟慮地整合AI工具,同時保持促進真正學習和成長的多樣性、創造力和人際聯結。展望未來,「有教養的勇氣」要求我們既擁抱AI的創新潛力,又堅守那些使教育成為一項根本性人類事業的價值觀念。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