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消息傳來,英偉達恢復H20芯片對華銷售。黃仁勳最近在北京盡顯風騷,他成功游說特朗普H20芯片對華出口政策放行,釋放出中美關係緩和的信號。英偉達恢復向中國銷售H20芯片的決策,是其在市場需求、全球競爭及技術布局等多維度考量下的關鍵舉措,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折射出中美科技領域互動的新動態。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對高端芯片需求強勁。H20芯片的恢復銷售將直接填補此前因出口限制造成的市場空白,推動中國人工智能及安防、智能工廠等領域的技術升級,更可幫助英偉達維持在中國市場的長期影響力,避免導致客戶流失。
恢復H20對華銷售預計為英偉達於本財年帶來最高150億美元收入,緩解業績壓力。消息公布後,英偉達股價單日上漲4%,反映投資者的期許。
黃仁勳在北京時強調,恢復銷售需要時間恢復提升供應鏈產能,通過產能調整落實全球供應鏈布局,為後續產品迭代(如新款RTXProGPU)奠定基礎。他的成功,是因為其卓越的戰略眼光,令人佩服。
H20芯片本身是為遵守美國出口限制而設計的「特供版」,性能弱於英偉達頂級產品,但在推理計算領域已有足夠競爭力。英偉達通過政治游說與技術調整,平衡美國政府對華AI政策的限制,體現了其在合規框架下將市場滲透最大化的能力,十分厲害。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解釋,批准銷售旨在讓中國開發者對「美國技術體系上癮」(addicted),這完全是是自欺欺人。其實,英偉達通過提供H20(及新款RTXPro芯片),固然可鞏固其在AI計算生態中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安防、機器人、數字化孿生等細分領域),但亦提供機會讓中國AI產業迎頭趕上,這是互利,不是讓中國藉機抄襲。
此次解禁,被視為美國政府對中國市場態度的調整,也是中美在倫敦談判框架下的成果。儘管核心技術限制未根本鬆動,但H20的恢復銷售為科技領域的有限度合作提供了範例,倒逼國產芯片加速突圍。中國國產芯片企業(如寒武紀思元590、華為升騰910B)其實已實現了與H20旗鼓相當的性能水平。美國財長貝森特承認「中國已研發出同等性能芯片」,繼續禁運已無意義。英偉達H20芯片的進口將加劇內地市場競爭,刺激國內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對中國而言,是技術升級和加速自主創新的機遇。未來,中美科技博弈在「限制與突破」之間的動態平衡將成為常態。
英偉達專注芯片的高端設計,量化生產仍要依靠台積電。英偉達是美資企業。美國用盡法寶要把台積電搬到美國。中美之間的AI產業競爭白熱化,如刀光劍影。筆者認為,AI產業要做到兩岸聯手才能夠取得突破,現正上演「倚天屠龍記」,刀劍合璧,天下無敵;兩岸攜手,如虎添翼。中國要及早解決台灣問題,AI產業是關鍵考慮因素。
為什麼這樣說?新一代AI科技,人才輩出。筆者想起兩岸雙梁,一個是台灣省出生的梁見後(68歲),另一個則是廣東省出生的梁文鋒(40歲)。
梁見後1957年在台灣省嘉義縣出生,是一位傑出的美籍華人企業家和工程師。他先後於台北工專電機工程科(現台北科技大學)和美國得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工程系畢業。梁見後以其在服務器和計算機硬件領域的創新而聞名於科技界,特別是在AI和高性能計算領域。
梁見後1984年赴美,1993年(36歲)與妻子劉秋珠在美國硅谷創立超微電腦公司(Super Micro Computer,Inc.,簡稱「美超微」),專注於服務器和存儲系統產品。美超微迅速成長為全球前三大服務器製造商之一,現時客戶包括英偉達、Meta和特斯拉等知名企業。美超微成立至今已32年,在梁見後的領導下不斷推陳出新。1995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張可以搭載兩顆CPU的服務器主板,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近年,美超微全面轉向AI服務器,切入高速運算的賽道,並向液冷路線轉型,鞏固其在AI行業的領先地位。隨着美超微的成功,梁見後的個人財富也大幅增加,2024年達到大約65億美元,成為AI核心圈內的知名人物。他入選美國《福布斯》25位最有成就美籍華人,與黃仁勳、蘇姿豐、張忠謀等科技巨頭齊名。梁見後具有遠見卓識,通過不斷創新和技術進步,他帶領美超微在全球科技產業佔據重要地位,在AI科技領域的貢獻度和影響力不容忽視。
梁見後創業前,在美國幾家電腦公司工作過。1991至1993年,他在主板設計和製造公司「微型中心計算機」任總裁兼首席設計工程師。創業初期,梁見後不被看好,但他憑着一股信念堅持下來。1995年突破了搭載兩顆CPU的服務器主板後,不久就研製出可搭載四顆CPU的服務器主板。2007年,美超微在納斯達克上市,籌集6400萬美元。2018年,美超微接到英特爾大型數據中心的採購訂單,實現飛躍。隨着AI浪潮到來,美超微抓住機會,與英偉達緊密合作。梁見後與黃仁勳有數十年交情,雙方的工程團隊無縫銜接。美超微憑藉出色的製造能力和獨特的電子「積木」戰略,在AI服務器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可以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度身訂造的基礎設施,滿足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開發商與語言生成AI系統開發商等不同客戶的複雜需求。
梁見後受益於AI浪潮的快速發展,但面臨AI芯片短缺問題。美超微憑藉超過10億美元的超大庫存規模,在英偉達最先進的AI芯片供不應求、長期短缺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確保穩定供應。他深知現金對購買芯片和構建穩定供應鏈的重要性。為了提升產能和效率,他擴大在美國聖荷西、台灣地區和馬來西亞的生產線,去年達成每月生產5000個服務器機架的目標,確保在AI計算領域的市場份額,力保領先地位。今年3月,梁見後接受媒體訪問,介後美超微最新策略。
筆者認為美超微在AI賽道將是贏家之一。美超微是所謂TeamTaiwan的核心成員,可以和台積電及英偉達相提並論,但比較不為人知。
至於幻方量化和DeepSeek的梁文鋒,1985年生於廣東省湛江市,是傑出的技術創新企業家,一朝成名天下知。他在浙江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課程,主修電子信息工程和信息與通信工程。梁文鋒在學習期間展現出對金融市場的濃厚興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梁文鋒(23歲)開始探索機器學習技術在全自動量化交易中的應用。他的事業始於2013年,與浙大同學徐進共同創立杭州雅克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兩年後創立杭州幻方科技有限公司(現為浙江九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專注於運用數學和AI進行量化投資,以「幻方量化」而知名;在市場波動中憑藉先進的高頻量化買賣策略,取得顯著的成績。
梁文鋒帶領幻方量化迅速發展,於2016年推出了首個AI模型,開啟了量化與AI融合的一頁。到2017年,幻方几乎所有量化策略都採用了AI模型進行計算。隨着業務擴展,梁文鋒團隊自主研發了「螢火一號」和「螢火二號」訓練平台,進一步鞏固公司的技術優勢。2021年,幻方量化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千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在量化私募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2023年5月,梁文鋒宣布進軍通用人工智能(AGI)領域。同年7月,創立了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DeepSeek專注於AI大模型的研究與開發,發布了DeepSeek-V2和DeepSeek-V3等高性能模型,以其創新架構和高性價比,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在梁文鋒的領導下,幻方量化成為國內量化投資的標桿企業。過去4年來,徹底革新了量化投資的運作方法,深度融合AI技術、賦能投資決策。
在DeepSeek平台上,梁文鋒團隊突破AI技術領域,開發的DeepSeek-V3模型在數學代碼和中文知識問答賽道上,超越了行業巨頭ChatGPT-4,以較低成本訓練出高性能模型。此外,DeepSeek-R1模型在多任務挑戰中與OpenAI.01正式版的表現旗鼓相當,為中國AI贏得了國際關注,石破天驚。
梁文鋒自稱是技術理想主義者,他親自參與技術研發,與團隊並肩作戰,攻克技術難關。他堅信技術創新需要團隊的自由探索和相互協作,因此在DeepSeek實施了扁平化管理架構,鼓勵創新文化。
梁文鋒行事低調,極少在媒體露面。據說他通過化名捐贈了超過1.38億元人民幣用於社會公益事業,展示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通過在量化投資和AI領域的領導和創新,推動了中國AI科技的發展,也為全球AI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DeepSeek的前身源自幻方量化(HFQ)。在筆者看來,幻方量化的核心業務模式是一種基於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的量化投資方法。該方法通過構建複雜的算法模型來指導投資決策,其精髓在於運用這些學科的力量分析海量市場數據,挖掘潛在規律,並據此自動執行交易策略。具體的工作流程包含幾個關鍵環節:首先廣泛收集各類市場信息(如股票價格、成交量和宏觀經濟指標);接着運用統計學和機器學習算法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以識別有價值的模式和規律;基於分析結果構建或調整具體的量化投資策略;最後由系統自動執行交易指令,並嚴格遵循預設的風險控制參數(包括短、中、長期的止盈點和止損點)。這種模式的核心優勢在於有效規避了人為直覺和情緒的影響,完全依賴於歷史數據揭示的市場規律以及算法模型發現的客觀投資機會。
2016年,幻方量化第一個由深度學習算法模型生成的股票倉位上線實盤交易,使用GPU進行計算。2017年,量化策略全部採用AI模型計算。梁文鋒宣布:AI是今後幻方量化的主要發展方向。2019年,他進行AI基礎研究,推出自研的「螢火一號」AI集群上,搭載了500塊顯卡。2020年,佔地面積相當於一個籃球場的AI超級計算機「螢火一號」投入運作。2021年,幻方量化斥資10億元人民幣加碼建設「螢火二號」,為AI研究進一步提供算力支持。2023年,他進軍AI大模型和通用AI(AGI)領域。2024年,DeeoSeek化繭成蝶,一鳴驚人。回顧過去,梁文鋒一路走來,其實是厚積之後、一朝井噴。
他的成功不是單靠個人,而是以團隊協作構築技術實力。團隊由頂尖的科學家、工程師和金融專家組成,大多來自國內名校例如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他們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等領域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和經驗,曾多次在國內外的量化比賽中獲獎。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交易系統,能夠快速處理海量數據,在毫秒級別之內完成交易。這種技術優勢讓他們能夠在金融市場搶佔先機,實現穩定的投資回報。
而問題的核心是則是:AI產業需要大量高端芯片。英偉達現在已發展到設計出1.6微米的芯片,台積電隨後應該可以跟進量化生產。芯片的設計和生產,又需要大量稀土材料供應鏈全覆蓋。
本文以兩岸雙梁的成功實踐為例,簡明闡述其在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 這些案例生動印證了一個核心觀點:當兩岸智慧與力量相匯聚,必能在AI浪潮中披荊斬棘,鑄就無可匹敵的競爭力。由此可見,兩岸的和平統一,其深遠意義遠超政治範疇,它本質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全方位、全領域的深度交融與共同提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篇章,並將為全人類的和平事業貢獻磅礴力量。在這一宏偉征程中,全球華人責無旁貸,台灣同胞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