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特首一行人即將出訪中東,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也在行列之中,出訪前她接受採訪指出,中東市場潛力巨大,但港企進軍當地需深入了解文化差異,制定因地制宜的合作策略。她強調,香港憑藉「超級聯繫人」角色,能有效促進兩地經貿合作,為企業開拓新商機。
藉「一帶一路」倡議發揮聯通優勢
陳瑞娟介紹此次出訪的卡塔爾和科威特,它們屬於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的成員,都屬於高收入國家,而中東國家的資金和資源都較為豐富,卡塔爾2023年的人均GDP高達8萬美元(約62萬港元)。海合會六國總人口超過5000萬,且人口結構年輕,15至64歲的人口佔74%,高於65%的世界水平。陳瑞娟強調資金和人口非常重要,這意味着當地有很強勢的消費能力推動經濟發展,所以中東國家成為內地和香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區域。
陳瑞娟表示這次考察意義重大,如今地緣政治緊張,關稅也帶來了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在此情況下,此昂港更要發揮自己的優勢,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此前的兩會也提到要加強經貿聯繫,招商引資。
陳瑞娟指出香港的一大優勢,即憑着「一帶一路」的倡議創造了香港特有的聯通優勢,不斷深化與中東國家的關係,卡塔爾和科威特作為積極推進經濟多元化的國家,彼此都將帶來很多商機。她續指希望這次前往中東,能展示香港在疫情通關之後的許多變化,讓對方看到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支柱的強大優勢,以及香港連接內地和全球市場,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作用,具體探討如何促進中東和香港企業各方面的合作,創造更加緊密的經貿往來。
配合當地投資發展政策指定市場策略
陳瑞娟分析,近期全球供應鏈面臨很大壓力,全球貿易格局也在加快重組,全球的能源需求也受到影響,石油輸出國也下調了2025年和2026年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估計油價和天然氣的價格將會持續下跌;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中東國家一定會選擇進一步加快經濟多元化,拓展新興產業和新市場,這幾年也確實看到許多企業訪港。
而有哪些較有潛力的行業,陳瑞娟表示,全球的國際能源市場在轉型,卡塔爾在對2030年的國家願景中提到要專注做國際投資,如航空、教育等新興領域;阿聯酋也很早就開始多元化發展,如加強貿易、金融和科技領域,都已比較成熟地建立多元化的經濟體;沙特則大力推動旅遊、娛樂、物流等方面的產業;科威特亦在2035年的國家願景中提到希望大力推動私營經濟,打造區域性的金融和商貿中心。
陳瑞娟強調,在選擇合作行業和指定市場策略時,要因地制宜,根據每個地方自己的投資發展政策和願景,去配合它們的規則,使得投資更有效益。
文化差異或成貿易最大挑戰
提到企業與中東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的挑戰,陳瑞娟指出最大挑戰就是文化差異,這涉及到他們的工作及運作模式,特別是他們會有一些特有的宗教禮儀、伊斯蘭的節日,而季節氣候差異也需要關注,譬如夏天當地過熱的情況則會有放假或者其他獨特的安排,那麼企業就要去了解這類信息。還有當地有許多都是家族企業,這就意味着話事人往往不會出現在下層的工作環境中,普通員工往往無法作出決策。另外,因為中東與歐美市場打交道較早,所以他們之間流行的聊天話題也變成了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1)、英超等,企業也需要配合着多了解這些方面的內容,以有共同話題及保持良好的溝通。
她續指,中東國家在貿易往來上還非常注重信譽,香港總商會的會員曾反應如果是個人前往中東尋求商機,一般會比較困難,而通過商會外訪團隊與中東當地商會簽署合作,會更加順暢,雙方也更加放心。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