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生活|中風如何處理?(下)

現代中風療法給予病人更多選擇。(資料圖)

文/彭俊耀

病人和家屬面對復康治療和護理通常會顯得徬徨和手足無措,雖然現代中風療法給予病人更多選擇,但同時也代表沒有一種精準的療法能徹底解決問題。我們認為以病人作主動的傳統物理、語言和職業治療等方法,仍然是較有效的治療方案,如果能配合先進技術,更有望加大復原機會,今天讓我們看看各種廣泛應用的輔助療法。

承接上篇談到住院期間的次階段治療,誘發病人腦細胞活動增強可塑性,達至恢復運動和認知能力便是接下來的重點。以下是一些透過物理方式刺激腦神經的介入技術:

重複性腦磁滶療法:病人戴上的電磁圈會釋放電磁脈衝刺激大腦皮層神經,產生新的突觸來代替已壞死的細胞;

靜脈雷射治療或高壓氧治療:前者以低能量雷射紅光線照射靜脈,提升紅血球帶氧量和增加血液循環;後者讓病人躺在壓力氧氣艙內,透過吸入純氧增加血液含氧量;

腦神經回饋訓練:偵測並繪製病人腦部特定區域的電波活動圖,讓電腦分析並進行抑制或增強活動等條件反射訓練。

病人面對重新學習技能,可能會因身體癱瘓而感到沮喪,或不能掌握細緻動作感到挫敗。事實上肢體遠端的手腳指動作和整體身體協調是相對困難的,例如雙腳步伐不協調而失衡,手指肌肉張力失調出現痙攣等問題。所以我們會嘗試加入輔助儀器幫助完成訓練:

功能性電刺激療法:系統會感應和計算病人肢體動作,透過皮膚上的電極片發放電流刺激肌肉,使癱瘓肌肉擴張或收縮,讓病人做出更暢順的行走動作;

生物回饋訓練系統:系統會收集病人肌肉收縮時的電波訊號,製作肌電圖去了解神經和肌肉運動時的關係,病人看着即時圖表學習使用意志控制肌肉的放鬆和收縮;

機械輔助練習:協助病人由被動進入主動形式訓練,病人可以在肌力仍在半恢復時,讓機器支撐部分身體重量之下活動,或給予阻力等干預。例如為上肢癱瘓而設計的穿戴式機械手套,透過影像回饋幫助病人更容易控制手掌肌肉,同時防止痙攣失去活動力;而輔助步行機械人能夠使用懸掛支架幫助病人直立,在治療師引領下學習走路;也有外置骨骼機械腳為有一定步行能力的病人,改善姿勢和增強平衡力;

虛擬或擴增實境:技術為沉悶而重複的訓練增加了樂趣和變化,病人在配戴了視像器和感應手套讓系統捕捉肢體位置,再製造虛擬景象或物件,讓病人像玩遊戲般執行動作,並讓物理治療師透過電腦監測病人的動態和糾正姿勢。

相關報道:

點生活|中風如何處理?「談笑用兵」你要知(上)

點生活|中風如何處理?(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生活|中風如何處理?(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