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麥卡錫的「政治死亡」 從政治分贓到極化 需警惕霸權外溢

麥卡錫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院議長。(新華社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近日,凱文·麥卡錫以6票之差被共和黨投票罷免,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院議長,這無疑是美國政治持續極化又一典型標誌。9個月之前,美國新一屆國會拉開帷幕,眾議長難產暴露出美國議會兩黨旨在「分肥」只是一個前奏,從府會之爭白熱化,到美國政壇分贓,再到議長罷免,表面民主流程下是美國政治極化的全流程,這不止是「假民主,真內鬥」,權爭、分肥、分贓、內亂……這種「進步民主強制」才是一個序幕,預示着所謂「溫和的麥卡錫策略」失效,哪怕政客「躺平」只要不極化站隊都將面臨「政治死亡」。這更鮮明預示明年總統大選,將不止重創經濟民生,政治極化外溢更將直接衝擊正在恢復的國際秩序,麥卡錫罷免加上總統選舉,這一美式政治持續極化的演變,正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最大的破壞力、顛覆力。

罷免麥卡錫一事,早在今年1月美國新一屆國會開幕時就種下「災種」。這樣的「新年民主」讓親眼目睹2016年特朗普上台到與2020年大選「全武行」的海內外民眾看清楚,這就是一場「宮鬥大戲」。新選出的435位聯邦眾議員做的第一件事是選出新一任議長,美國「三號人物」代表的根本不是民眾福祉,而是權力籌碼變現的「分肥」。人們看得明白,哪怕不是麥卡錫上台,美國的黨派內鬥、府會之爭只會更激烈,曾經社會指望兩黨合作解決美國遇到的一系列困境更是海市蜃樓,這十個月的歷程,到今天實質罷免,美國的持續加劇加碼的政治對立、對抗,再次證實了這一點。

此前美國舉辦盛大的「民主峰會」,就有評論一針見血的指出,「民主峰會」背後是黨派鬥爭分贓的外溢:美國自身民主問題成堆,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日益嚴重,當前約有7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相關統計數據說明,美式民主在國際上就是入侵他國的藉口,發動戰爭的工具;在美國內也成為內亂根源,黨派鬥爭的利器。

美國眾議院進行投票罷免麥卡錫。(新華社資料圖)

如今,隨着又一塊民主遮羞布的撕下,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再次突顯,「黨派內亂」與「霸權擴張」正在合流,內鬥與霸權正是「美式民主」一體兩面的利器,早在2021年,美國國會暴亂已過去兩年,美國民主內鬥的特色不僅沒有收斂而且持續升級,第一百一十八屆國會眾議長難產鬧劇連演4天,最終歷經15輪投票才選出眾議長,善良的人們以為這是一個終止符,但正如當時《紐約時報》的評論指出,美國國會未來兩年還可能反覆陷入這種混亂狀態。

去年美國中期選舉,摘下歷史上「最貴」桂冠,民主共和兩黨耗資總額比全球70多個國家2021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多。人們總以為,市場經濟可以憑藉金錢解決一切,「國會民主的鬧劇」再一次警示,沒有真正實質的民主過程,「民主鬧劇」就是一個「民主鬧鐘」,間隔的時間和響聲越來越急促,如果「民主鬧鐘」是一個「民主警鐘」也好,可以讓美國政壇主政者參政者汲取教訓,到了今天這一步毫無警示意義,「鬧劇」「鬧鐘」完成的只是「分肥民主」的一個流程,眾議員帕特里克·麥克亨利擔任臨時議長或臨時代理議長。

美國國家治理在內鬥、內亂中失敗,這已經是共識。但讓國際有識之士最擔心的,不止是美國政壇內亂損害着美國市場經濟的根基,而是這種損害在「政治極化」和「極化外溢」,隨着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已經不可遏制地表現在以「標榜言論自由」,資本和利益集團全面干預操縱國內國際輿論,霸權政治分肥的步伐再次踏入干涉他國內政、發動代理人戰爭的「舊河流」,看看既往五年,如果畫一個雙重曲線圖,美國每一次政治內鬥、分肥、分贓、內亂的升級,伴隨着的必然是霸權外溢、侵犯國際秩序,僅僅從亞洲一隅觀察,南海、台海也毫不例外,正是在美國政壇內鬥中美國不斷掀起軍事霸權的風浪。

作為一個時事政治觀察者,可以說和亞洲有識人士一樣,被迫全程目睹了美國「民主變霸權」雙重曲線帶給國內國際雙重兇險,在這個歷史趨勢上觀察,麥卡錫被罷免不止是「假民主,真內鬥」的又一出「分贓鬧劇」,隨着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美元霸權在全球市場上興風作浪,美國軍事政治霸權在南海、台海再次挑釁掀起驚濤駭浪,政治極化下的危機轉移不是沒有可能,國際有識有士和善良的人們當警惕。

(點新聞記者郭瀚林、凱雷報道)

更多閱讀:

環球星評|麥卡錫「被下台」後的一點預測

南腔北調|眾議院罷免麥卡錫 參議院舒默將率團訪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麥卡錫的「政治死亡」 從政治分贓到極化 需警惕霸權外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