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北上灣區捉緊創科發展機遇|嘉賓:冼漢迪 陳勇|【議視聽】兩會特別版(第22集)

在全國兩會期間,點新聞推出《議視聽》兩會特別版,由「老朋友」、點新聞特約記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擔任客串主持人,在駐地特邀五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與點新聞記者「雲連線」,就此前點新聞節目《港人看兩會》所收集到的五個港人關心的話題暢所欲言,回應市民關切。

本集我們請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手游聯合創始人冼漢迪,分享自己的兩會見聞,並且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香港青年創業發表獨到見解。

有港人通過點新聞《港人看兩會》節目提到,內地變化日新月異,港人應該多到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感受國家發展。冼漢迪表示,我國發展一日千里,以電子支付為例,香港的八達通在二、三十年前推出時可謂是全球領先,惟現在內地電子支付只需要一部手機在手,便可以滿足出行、飲食、購物等消費支出,所謂「有需求就有供應」,電子支付的普及度「驚人」。他指,香港遠遠未達到這種普及程度,很多場所仍不支持電子支付,不過通關之後需求量或會增大,又期待屆時香港可以在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陳勇亦表示,香港推出八達通時,在亞洲是首屈一指,但經過多年發展,內地的電子支付已經領先,希望兩地間優勢互補、並駕齊驅、共同創新,香港亦能從中分享紅利。

冼漢迪表示,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時代,粵港澳大灣區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大家共同探討創業創科相關話題,科技氛圍更為濃烈,他認為這些與政府支持力度相關,需要為相關人士和企業提供相關配套設施,指如果可能向願意「北上」的港人提供人才公寓、辦公地點等補貼,相信有助於吸引更多人到內地開拓,從而利於本港科技發展。

作為灣區創業者,冼漢迪早前成立基金資助青年創業者,希望做他們的「領路人」。過往三年他往返兩地7次,直言灣區變化非常大,「每次回去都有不同」,形容是「灣區速度」。他希望兩地優勢互補,本港基礎研究底蘊但更多停留在學術層面,若將生產力放在市場蓬勃的大灣區,能夠產生協同合作效應。

他鼓勵港人親身前往大灣區體驗,又指過去三年即使受到疫情影響,往返兩地需要隔離,但都有創業者前往大灣區尋求發展機會。冼漢迪在過去十年曾帶領5000人到大灣區參觀初創企業,他深知到一個嶄新的環境創業、就業,是一項大決定,需要自己認真考慮、做足功課,不過他希望從中起到橋樑作用,又認為重點在於大家是否樂於及敢於跳出「舒適圈」。

今次參加全國兩會,冼漢迪提出的建議亦離不開科技和大灣區。一方面,他建議培養「金字塔中層」,即技術型人才,為他們在職業教育方面提供鍛煉,培養更多符合創新科技和創意文化領域的人才,讓生態「滾動」起來,強調需要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配合;另一方面,他提出港人在內地創業屬外資企業,以互聯網行業為例,港人初創公司較難取得俗稱「ICP證」的網絡內容服務商證書和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為相關港人初創者造成不便,因此他建議在灣區融合的關鍵時期,可以嘗試取得突破,建議以河套區和前海為試點,讓港人做少數股東。

由於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各項標準及申請條件等有差異,或對希望「勇闖灣區」的港人造成不便,甚至令他們「打退堂鼓」。陳勇表示,民建聯今年提出建議,希望在資格互認方面,爭取放寬香港會計等業界內地執業門檻、繼續研究推進內地承認香港專業資格以及副學位學歷的工作、加強兩地技術人員培訓機制等,希望幫助香港青年更便利地在大灣區立足,加強兩地間的合作交流和人員往來。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鄧文瀚、蘇婷北京報道;撰文:李九歌;視頻攝製:蘇婷、周楎、鄔茜)

【《議視聽》兩會特別版】

空間對安老十分重要!|嘉賓:陳帆 陳勇|【議視聽】兩會特別版(18集)

國情教育怎麼做?這麼做!|嘉賓:黃錦良 陳勇|【議視聽】兩會特別版(第19集)

發展創科黃金期 港青可灣區尋機遇|嘉賓:朱葉玉如 陳勇|【議視聽】兩會特別版(第20集)

兩會特別版:中醫藥共融發展 一定從大灣區開始!|嘉賓:李應生 陳勇(第21集)

【港人看兩會】

港人看兩會|盼縮公屋輪候時間 延長舊唐樓維修資助【房屋篇】

港人看兩會 |讓港青北上實地體驗交流更添民族自豪感【國情教育篇】

港人看兩會|港青灣區發展 冀政府提供「落地」後續服務【青年灣區發展篇】

港人看兩會|中西醫結合 合理資源分配 減輕基層醫療負擔【中醫藥篇】

港人看兩會|親身感受內地生活 港人盼在灣區迎機遇【灣區發展機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