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議台海:高市一人得利 日本全國買單

文/舒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妄議台灣問題,公然將台海問題與日本所謂「存立危機事態」公然掛鈎,更暗示可能以軍事手段介入台海衝突。這一挑釁性言論並非孤立事件,而是高市早苗國內政治算計與戰略冒險的集中爆發,是其長期右翼思想的延續,亦是為國內修憲擴軍鋪路的政治策略。然而其代價早已通過中日關係的震盪與日本經濟的陣痛迅速顯現。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首先服務於其國內政治生存需求。作為安倍晉三的「政治門生」,她以「強硬反華」作為個人標籤,多次拜鬼,政治生涯充斥着對強軍路線的推崇。在施政阻力重重的背景下,她急需通過極端表態鞏固保守派支持。而此次涉台表態,既是向國內保守派示忠,也是為突破和平憲法約束、強化軍事自主性製造藉口。通過渲染「中國威脅」,高市試圖將國內矛盾轉向外部,以鞏固自身權力基礎;通過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更藉同盟框架將日本綁上美國戰車,試圖以「反華急先鋒」姿態換取美國支持。

然而,這種政治投機在國際法與地區秩序面前漏洞百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高市早苗的妄言不僅褻瀆歷史,更暴露其對國際秩序的公然蔑視。不過,高市早苗的冒險的確為她自己帶來了政治紅利——迎合了部分民眾對「強勢領袖」的期待並打破了傳統的女性身份禁錮,獲得反響。

然而,長遠來看,對日本而言,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難以忽視的,這種戰略短視將引發多重反噬。經濟上,中國作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與最大遊客來源國,任何關係惡化都將直接衝擊日本民生。當中國民眾自發抵制日貨時,高市早苗所期待的「強人形象」,反而讓日本民眾承擔了真金白銀的損失。政治上,日本國內反對聲浪高漲:在野黨提出內閣不信任案,公明黨私下表達不滿,沖繩反戰團體集結抗議,民眾聚集首相官邸要求其下台。

高市早苗此舉的「收益」對日本而言或如鏡花水月,更嚴峻的風險在於地緣政治的失控。不知道高市早苗有沒有想過,她試圖以「敢言強硬」形象塑造「女版安倍」人設的言論,可能把國家拖進自己打不贏的戰爭?高市早苗將台海問題與日美同盟捆綁的企圖,暴露了她「日本有事即美國有事」的幻想,但特朗普的回應徹底擊碎了這種一廂情願——他公開稱「盟國稱不上朋友」。更何況,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本質是交易性同盟——他未在關鍵貿易議題上讓步。一旦台海局勢生變,日本能否指望美國無條件支持?歷史上的教訓表明,美國戰略轉向從不會以日本利益為先。這種同盟脆弱性使得高市早苗的賭博近乎孤注一擲。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折射出日本右翼對歷史罪責的逃避與對地區現實的漠視。這種「以鄰為壑」的策略,實則折射出日本在大國博弈中的深層困境:既無法脫離與中國的經濟共生,又難以抗拒依附霸權的地緣誘惑;既渴望通過軍事正常化重塑地位,又缺乏獨立承擔戰略風險的勇氣。當特朗普輕描淡寫地撇清責任時,當中國遊客不再光顧日本時,當野村、高盛分別對日圓貶值壓力發出預警時,高市早苗的「豪賭」已昭示其結局——以國家利益為籌碼的政治表演,終將在現實鐵壁上撞得粉碎。

相關閱讀:

日媒:高市早苗仍拒絕撤回不當發言

美國史上最長政府「停擺」結束 特朗普與民主黨誰贏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妄議台海:高市一人得利 日本全國買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