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2025年,是中歐建交的第50個年頭,也是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成立的第10個年頭。50年間,中歐雙方持續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而過去10年間,這間小小的中心,也成為了中歐文化交流、加深理解的重要園地。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也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就位於歐盟核心辦公區內,這使得來參加中心活動的人中,不僅有比利時當地的老百姓,也有不少是歐盟總部機構的工作人員。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龔毅表示,這使得中心有更大的責任,希望通過各種努力,用當地人更能夠理解的方式,把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歐洲人通過這個平台了解中國文化、愛上中國文化,從而增進中歐友誼。
 
 藝術無國界新春音樂會人氣高
文化有差別,藝術無國界。每年農曆春節期間,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會組織「看春晚、享年俗」活動,邀請當地人觀看央視春晚的精編版,「舞蹈類和歌唱類的節目很受歡迎。他們自己還會準備一些唱歌、朗誦之類的節目,每次都很熱鬧。」
龔毅還告訴點新聞記者,中心自己組織的新春音樂會也是人氣最高的活動之一,2024年該活動一經推出就十分受歡迎,「我們的音樂會有150個座位,預約都是秒殺的。」龔毅還透露,曾有位意大利女士因多次報不上名而找到中心「投訴」,為此,中心工作人員還特意通知她盡早預約。
 
 在新春音樂會上,外國觀眾會欣賞到由二胡、揚琴等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相結合的演奏,也由此感受到中國傳統民樂的魅力。
此外,中心舉辦的中文學習班、氣功班、太極班、書畫班,也吸引着不同年齡段的外國人參與,中心會根據參與者的年齡及基礎進行分班,「我們中文學習班最小的學員只有5、6歲,先來參加兒童班,然後一點點長大,再參加少年班。這也是跟着我們文化中心、跟着中國文化一點點成長。」
龔毅還提到,有位之前在中心學習中國文化課程的女生把「去中國體驗和學習半年」作為自己接下來重要的人生計劃。
因地制宜講「外國人聽得懂」的中國故事
2023年起,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推出「中國故事」系列講座,每年舉行2-3次。龔毅介紹,這個系列主要是邀請比利時當地一些跟中國有淵源的人親身講述自己的故事,或者邀請國內的專家學者講解中國飲食、繪畫等細分文化領域。
龔毅舉例指,中心曾邀請參與設計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鋼滑雪大跳台、有「中國通」之稱的比利時建築師戈建(Nicolas Godelet)講述自己與中國結緣的故事,以及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經歷。同時,中心還邀請戈建客串其他講座的翻譯,「因為他在北京生活過十多年,又懂中國文化,很多東西只有他能夠翻得出來,當地人能夠聽得懂,效果非常好。」龔毅說。
 
 「中國故事」系列講座還意外催化了中國元素落地比利時。比利時天堂動物園創始人兼董事長董博(Eric Domb)從小被媽媽講的美猴王故事吸引,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更在天堂動物園引進了中國的大熊貓、金絲猴,希望讓更多比利時和歐洲人士了解中國文化。董博通過「中國故事」系列講座的平台結識戈建,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在天堂動物園裏設計建造一座精美的中國村。
龔毅強調,文化交流一向是「官方搭台,民間唱戲」,在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穩步推進的背景下,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作為中國政府設立、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與上海市政府共建的官方文化結構,將利用好自身的區位優勢,為歐洲人民了解中國、增進中歐雙方友誼,發揮平台作用。
相關閱讀:
【英文版】C'est la Chine | Neighboring EU HQ,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Brussels contributes to exchange
中國味|「中國行」必遊地 外國友人為何鍾情故宮?【故宮建院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