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初創企業跨越「死亡谷」需以人為本

文/王妮娜

歷經多年生態優化,香港的創科發展駛入快車道。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發表網誌宣布:1.8億元「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撥款已獲立法會通過,這意味着香港首個專門針對加速器的政府資助計劃將很快啟動,初創企業成長助推器又新增一生力軍。

如孫東所言,初創企業的成長猶如從幼苗到大樹,需要階段性的澆灌和扶持。加速器亦可協助初創企業克服「死亡谷」階段。這個階段是初創企業營運初期,資金來源大都是自身財政儲備。能否及時得到專業孵化機構的資源及系統化扶植,對於其能否跨越「死亡谷」至關重要。加速器顯然將發揮關鍵作用。它提供的支援包括資金、場地、研發支援、導師指導、相關領域專家諮詢和商業網絡等。另一方面,這意味着參與先導計劃的服務機構需投放大量資金。根據此前公布的立法會文件,香港特區政府已經鎖定先導計劃的對象為兼具投資管理經驗及創科背景的科技服務公司。對於初創企業而言,要進入這些科技服務公司的視野,首先亦需苦練內功,通過層層遴選,而非躺食免費午餐。

如何成為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的受益者?創科領域的初創企業主理人此時或許可以停一停拜訪客戶的腳步,放一放手中的財務計算器、實驗室儀器,來思考除了科研成果已經具有的硬實力,作為創始人如何提升給投資人留下的品牌印象分。

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技術無疑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創始人的品牌塑造亦是吸引投資人關注、成功引資的靈魂驅動力。港城大「HK Tech 300」聚焦初創企業成長多年,計劃匯聚創科生態圈多方持份者,近日匯聚上海國投、孚騰資本、創新工場、國宏嘉信資本這些高科技領域創投領頭羊和計劃涵蓋的初創企業交流,讓一些手持科研成果準備下海的的創業者意外的是,原來除了技術,如何為自己的品牌制定一個清晰推廣路徑也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

「創業初心」是創始人品牌的核心。投資人不僅僅看重技術參數或商業模式,更關注創始人是否具有清晰的使命感和長期價值導向。一個能夠清晰闡述「為何出發」的創始人,往往更能獲得資本的信任。這種信任不僅基於技術可行性,更基於創始人的願景、韌性和執行力。創新工廠總裁及合夥人陶寧在和港城大「HK Tech 300」初創團隊溝通交流中就提醒創業者,早期投資機構在評估專案時「更注重對人的理解」,創始人是否具備將技術轉化為產品、造福社會的使命感,成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因為創業九死一生,成功率極低,創業者需要具備堅韌的毅力和決心。創始人是創業成功的核心要素,是決定創業項目成敗的關鍵「1」,其他要素如技術、產品、市場、融資等都是圍繞創始人展開的「0」。

創始人品牌效應的價值在跨越「死亡谷」時尤為凸顯。不少初創企業都有相似的體會:有了技術創新後,如何找到商業應用場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市場推廣效率是創業攔路虎。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需要展現的不僅是技術專長,更是資源整合能力、戰略定力和團隊領導力。藻碳科技聯合創辦人吳佰謙深有體會,在開拓市場尋找投資人的過程中,他發現優秀的投資人提供的遠不止資金,更是背後的資源網絡和發展指導,而能否獲得這樣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始人是否能夠展現其值得被投資的潛質。

品牌塑造非一日之功,所需要的智慧、誠信,需付出的努力不亞於科研攻關之功。香港的科研實力享譽國際,高校藏龍臥虎有不少世界頂級的研究成果。教授作為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在香港現如今鼓勵創科發展的環境下屢見不鮮。針對教授系列的初創企業創始人培訓因而也十分緊迫。未來香港的創客加速器先導計劃除了資金資助,可適度增加相關培訓的激勵指標。已有的孵化機構未來也可以強化創始人品牌塑造培訓,包括如何清晰表達創業初心、如何建立投資人信任、如何在困境中展現領導力等軟技能。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新查冊安排需過傳媒偵察報道測試

生活中的傳播學|WPS引爆金山股價對香港的啟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初創企業跨越「死亡谷」需以人為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